分享

百家姓联播(6)|罗—郑—梁—宋—唐—许

 文山书院 2017-09-23


前言

       百家姓是中华民族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它对于铭刻记忆、传承文明和凝聚力量都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楹联文化又是舞动在姓氏文化世界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在这道风景线上,一个个熟悉的人物、一副副精美的对联,为我们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多少年来,依旧摇曳生姿,魅力不减。

       作为楹联文化工作者,莫非楹联工作室选辑了各个姓氏中有代表性的楹联创作者及其作品,将不定期陆续上线,与大家共享(各个姓氏的先后顺序以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新百家姓前100姓”为蓝本)。由于掌握资料不足,加上眼界和水平有限,如有未能尽如人意的地方,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罗姓总人口大约有126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95%,人口排列第二十位。罗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四川、广东、湖南;其次分布于贵州、广西、江西、云南、湖北、重庆等省区市。

罗惇曧(1872-1942),字孝通,号掞东、瘿庵。广东顺德人。清代优贡生,官邮传部郎中。入民国,在北洋政府中任职。诗宗宋,与梁鼎芬等并称“粤东四家”,擅书,亦工于联。所著皮黄剧本,尤为人所称道,有《龙马姻缘》《梨花记》《红拂传》《花舫缘》《玉镜台》《鸳鸯冢》《青霜剑》《风流棒》《赚文娟》《玉狮坠》《孔雀屏》《金锁记》等,其他著述有《鞠部丛谭》《太平天国战记》《拳变余闻》《藏事纪略》《割台记》《庚子国变记》《德宗继统私记》《中日兵事本末》等10余种。


挽于式枚

国故罗胸,惜哉不就横云稿;

陆居无地,凄绝难寻野史亭。


挽王闿运

儒雅是吾师,涕洒同时非异代;

文章关国故,天教留命看桑田。


挽杨士琦

追思便坐深谈,太息时闻忧国语;

每想退闲高致,伤心忍续泛湖诗。


挽黄基

生夺其命,死污其名,彼何人者;

以文累身,以智速祸,宁恨天耶。


挽易顺鼎

是李太白后身,冠盖京华,斯人憔悴;

与屈大夫同里,江山文藻,异代风流。


郑姓总人口大约有124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93%,人口排列第二十一位。郑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福建、浙江;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山东、湖北、河北、安徽、江西、湖南、台湾等省。

郑燮(1693-1766),江苏兴化人,字克柔,号板桥。乾隆元年进士。历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惠政。以请赈饥民忤大吏,乞疾归。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一。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人称三绝,亦工词。尤擅写兰竹,风格劲峭。又用隶体参入行楷,自称“六分半书”。有《板桥全集》。


题苏州网师园撷秀楼

曾三颜四;

禹寸陶分。


题扬州瘦西湖月观

月来满地水;

云起一天山。


自    题

富于笔墨穷于命;

老在须眉志在心。


题镇江焦山自然庵

山光扑面经新雨;

江水回头为晚潮。


题四川青城山天师洞

扫来竹叶烹茶叶;

劈碎松根煮菜根。


六如茶叶馆

从来名士能评水;

自古高僧爱斗茶。


题兴化城隍庙

百尺高梧,称得起一轮明月;

数椽矮屋,锁不住五夜书声。


六十自寿

常如作客,何问康宁,但使囊有余钱,瓮有余酿,釜有余粮,取数叶赏心旧纸,放浪吟哦,兴要阔,皮要顽,五官灵动胜千官,过到六旬犹少;

定欲成仙,空生烦恼,只令耳无俗声,眼无俗物,胸无俗事,将几枝随意新花,纵横穿插,睡得迟,起得早,一日清闲似两日,算来百岁已多。


梁姓总人口大约有1130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85%,人口排列第二十二位。梁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河北、山东、湖南、山西等省。

梁同书(1723-1815),清书法家。字元颖,号山舟,晚自署不翁、新吾长,浙江钱塘(今杭州)人。乾隆举人,特赐进士,改庶吉士,官至翰林院侍讲,以父丧归,未复出。工书,初学颜真卿、柳公权,后兼采苏轼、米芾笔法。以羊毫笔作大字,颇为苍劲。与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能诗擅联,有《频罗庵遗集》,楹联著述有《梁山舟楹帖》。


题纪昀“阅微草堂”

万卷编成群玉府;

一生修到大罗天。


挽袁枚

瀛海度金针,二十三科前进士;

仓山埋玉骨,一千余树古梅香。


挽妹夫汤画人

四十年生有自来,身到蓬瀛天遽召;

三千里没而犹视,心伤桑梓母何依。


挽孔谷园

临去诗成,写照髯仙,明月清风人已远;

平生墨妙,瓣香冰叟,虹楼瀛海世争传。


挽先师庄对樵

孝思尽宦海家园,亲荣亲养,一笑生天证佛果;

道望齐太山梁木,吾仰吾放,几人入座哭春风。

梁章钜(1775-1849),清文学家。字闳中,一字茝林,晚号退庵,福建长乐人。嘉庆进士,官至江苏巡抚。综览群书,熟于掌故,喜作笔记小说,亦能诗。著作颇多,有《文选旁证》《制义丛话》《浪迹丛谈》《称谓录》《归田琐记》《藤花吟馆诗钞》等。其于楹联创作、研究方面贡献颇丰,乃楹联学开山之祖。楹联著述有《楹联丛话》《楹联续话》《楹联三话》《楹联剩话》《巧对录》等,许多名胜楹联及历代流传之巧联妙对,得其赖以保存至今。


集句题桂林独秀峰五咏堂

户外一峰秀;

窗前万木低。


题荆州署厅

政惟求于民便;

事皆可与人言。


题广东罗浮山酥醪庵

万壑烟云留槛外;

半天风竹拂窗来。


题广西藤县访苏亭

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

我为过客,空江一曲向谁弹。


题扬州平山堂

高视两三州,何论二分月色;

旷观八百载,难忘六一风流。


题常熟草圣祠

书道入神明,落纸云烟,今古竟传八法;

酒狂称圣草,满堂风雨,岁时宜奠三杯。


题兰州清泉寺

佛地本无边,看排闼层层,紫塞千峰平槛立;

清泉不能浊,喜出山滚滚,黄河九曲抱城来。


赠林则徐

麟阁待劳臣,最难西域生还,万顷开荒成伟绩;

凤池诏令子,喜听东山复起,一门济美报清时。


题无锡张睢阳庙

抗节济时艰,论当年守御声威,实先郭汾阳、李临淮,功存庙社;

显忠关世教,考兹土烝尝旧典,当与伍子胥、陈武烈,气壮湖山。


宋姓总人口大约有932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7%,人口排列第二十四位。宋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其次分布于四川、辽宁、黑龙江、江苏、安徽、湖北、山西、吉林、湖南等省。

宋荦(1634-1713),字牧仲,号漫堂、西陂、绵津山人,晚号西陂老人、西陂放鸭翁。河南商丘人。商丘雪苑六子之一,著名诗人,书画家、文物收藏家和鉴赏家。顺治四年(1647),应诏以大臣子列侍卫。逾年考试,铨通判。康熙三年(1664),授黄州通判,以母忧去,康熙十六年(1677)授理藩院院判,迁刑部员外郎。又历直隶通永道、山东按察使、累擢江苏巡抚,官至吏部尚书。康熙帝誉为“清廉为天下巡抚第一”。


沧浪亭

共知心似水;

安见我非鱼。


题南昌滕王阁

依然极浦遥山,想见阁中帝子;

安得长风巨浪,送来江上才人。


题白鹭洲书院

智水仁山,日日当前呈道体;

礼门义路,人人于此见天心。


题武汉黄鹤楼

何时黄鹤重来,且自把金樽,看洲渚千年芳草;

今日白云尚在,更谁吹玉笛,落江城五月梅花。

宋湘(1756-1826),字焕襄,号芷湾,嘉应州(今广东梅县市)人。清代诗人、书法家。出身贫寒,才气豪迈,工书能文,诗尤敏捷,每有所作,落笔立就,被称为“岭南第一才子”。《清史稿·列传》中称“粤诗惟湘为巨”。嘉庆间中进士,历官皆著政绩,而奖掖后进,成就尤多。道光五年(1825)七十岁,迁升湖北督粮道。道光六年(1826)七十一岁卒于武汉湖北观察署任上。著述有《红杏山房诗钞》。


题惠州西湖丰湖书院二堂

人文古邹鲁;

山水小蓬瀛。


赠惠州太守伊秉绶

南海有人瞻北斗;

东坡此地即西湖。


题云南大理石洞

只合任他顽,谁又来凿开混沌;

既然如此怪,我亦欲粉碎虚空。


题惠州丰湖书院(二副)

从来此地比洙沂,况拓开近水天光,四面春宜风沐;

自后何人更苏翟?只认取前峰灯火,千秋名共湖山。


万间广厦庇来新,问秀才老屋深灯,他日几逢贤太守;

百顷平湖游者众,看后学洙情沂思,有人重起古循州。


题广东梅岭驿站旁茶亭

今日之东,明日之西,青山叠叠,绿水悠悠,走不尽楚峡秦关,填不满心潭欲壑,力兮项羽,智兮曹操,乌江赤壁空烦恼,忙什么,请君静坐片时,把寸心想后思前,得安闲处且安闲,莫放春秋佳日过;

这条路来,那条路去,风尘扰扰,驿路迢迢,带不去白璧黄金,留不住朱颜皓齿,富若石崇,贵若杨素,绿珠红拂终成梦,恨怎的,劝汝解下几文,沽一壶猜三度四,遇畅饮时姑畅饮,最难风雨故人来。


唐姓总人口大约有917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69%,人口排列第二十五位。唐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其次分布于广西、重庆、江苏、广东、贵州、安徽、湖北、山东等省区。

唐达(1820-1874),字进之,湖南宝庆(今湖南邵阳)人。道光十八年(1838)会试一举成名,入林则徐幕府,随林禁烟广州,就任浙江,遣戍新疆。1845年林则徐为陕西巡抚,任其为知府。1860年因病辞职回乡。


赠    妻

充无罪之军三千里;

守有夫之寡二十年。


题某旅店拒恶少白吃白拿

富似石崇,不带半文休进店;

辩如季子,说通六国不赊粮。


题府衙

乡梦久无凭,哪有闲情问松竹;

主恩惭未报,好留余悃付儿孙。


赠    妻

试问二十年磨折,却苦谁来,还家无日,吊月难随恋土魂,报国无门,凌虚只忆销烟事;

岂期两三月欢娱,便离卿去,望雁长空,嗅菊唯缘遮赧色,望鱼长杳,临窗空为掩阑干。

唐才常(1867-1900),字伯平,号佛尘,湖南浏阳人。清末维新派领袖,近代史上著名政治活动家。光绪二十三年(1897),与熊希龄、谭嗣同、蒋德钧、陈三立等创湖南时务学堂。二十四年(1898)与谭嗣同等发起创立南学会,与谭嗣同时称长沙时务学堂教习中“浏阳二杰”。戊戌政变后,去日本、南洋集资,义和团事起后创“自立会”,旋于汉口谋发动自立军起义,事泄被张之洞逮捕,斩首。遗稿有《觉颠冥斋内言》4卷,另有部分文稿收入《浏阳二杰遗文》。后有新编《唐才常集》。


就义时自挽

七尺微躯酬故友;

一腔热血溅荒丘。


代罗楚江挽妻

适我愿兮,及汝偕老;

曷其悲矣,弃余如遗。


挽   母

代夫婿以奉晨昏,阿姑阿婆,竭孝养者,历十年有如一日;

抚诸孤而就成立,若子若女,矢恩情处,即没世当无己时。


挽谭嗣同

与我公别几许时,忽警电飞来,忍不携二十年刎头交,同赴泉台,漫引将去楚孤臣,箫声呜咽;

近至尊刚十余日,被群阴构死,甘永抛四百兆为奴种,长埋地狱,只留得扶桑三杰,剑气摩空。


许姓总人口大约有881万,约占全国总人口的0.66%,人口排列第二十六位。许姓人口主要分布于广东、江苏、安徽、河南;其次分布于山东、福建、浙江、河北、四川、台湾等省。

许振祎(1827-1899),字仙屏,江西奉新人。同治二年(1863)进士。与曾国藩为师生关系,早在1853年便用辟置方式,以内阁中书身份,入曾国藩幕,专为曾氏“襄军事、治宦书、起信稿、任书启”,深得曾国藩信赖,直到1869年朝廷有重用。登第后,同治四年(1865)授编修,充国史馆协修。1871年出任陕甘学政,曾恢复岁科。光绪二年(1876)回京充国史馆纂修,英武殿纂修等。1882年任河南彰、卫、怀道。1885年,任河南按察使,次年迁江宁布政使。1888年徐淮地区淹,筹赈济,借公帑贷民耕种,又维扬里下河堤防。1890年任东河河道总督。光绪二十一年(1895),迁广东巡抚。光绪二十四年(1898),奉调入京。不久,乞假归养。次年卒,谥文敏。有《度岭草》。


赠达斋

集九流言,不虚述古;

修万间舍,可以得人。


题北宋名贤祠

瓣香奉南丰,更罗有宋名贤,为后来矜式;

斯文高北斗,合举游梁诸子,传异代风流。


题开封二曾祠瓣香楼

功高百辟,心在一丘,侧写前贤,其气象得诸山水以外;

暮卷归云,朝临飞鸟,谁来骋坐,可慷慨而无文字之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