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文明中心的转移规律,再看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牛顿、爱因斯坦

 cqyuanye 2017-09-23

记得很小的时候看过露天电影《大独裁者》,现在看1940年拍的这部电影,故事情节非常连贯,图像也很清晰虽然是黑白片,主演是喜剧之王卓别林。从东罗马帝国解体到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世界文明中心从东方转向西方。文明中心的转移都是由气候、资源、战争、政治引发的,带来了思想周期性的大爆发,天才人物如璀璨繁星出现。历史都是这样的。

多国混战加速了文明进化,即使以前有更强大的文明,如同黄河流域文明取代长江流域文明成为中华文明的起源一样。不是长江文明被黄河文明打败,而是黄河流域诸多小的城邦制部落之间混战,加速了黄河流域文明的突变,很快自然的取代了长江流域文明。

从文明中心的转移规律,再看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牛顿、爱因斯坦

网上经常出现明粉和清粉之争,我认为满清的确对中华文明造成了巨大的伤害,特别是中断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这个连续性不是“继承”,而是文明内在的进化轨迹。清朝政府也推行了汉民族的文化,但这是建立在原有的后金非常落后的制度上的,这种继承对于满清是进步的,但对于中华文明绝对是退步的。另外文明内在的进化轨迹,并不仅仅是表面上的“文化”,更是群体性生存模式的进化,即如何吃饭的问题。农业生产已经逐渐让位于工商业,这本身也是一个进化,适应这种模式的政治制度也会在统治者内部形成,这个就不用详述了,太多的文章关于内阁制。

但是,我现在要说的是另一个重点,就是即使真的明朝继续存在,世界文明的中心也早晚会转移到欧洲。自东罗马帝国解体以后,欧洲就处于混战之中。1648年欧洲诸国签订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将以前至少形式上还将欧洲大部分地区统一起来的神圣罗马帝国,变成几十个拥有对等主权且力量相对均衡的政治格局,这一格局也影响了后来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

从文明中心的转移规律,再看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牛顿、爱因斯坦

是欧洲诸国之间的混战刺激了欧洲人整体上的思想认知的大爆发,是混战刺激了欧洲文明的大进步。他们的科学产生、经济军事实力突然爆发式增长与亚洲的中国没有直接关系(间接关系就不要分析了,不是主要因素没有意义)。即使东方的大明还存在,一样到后来会遇到西方诸列强。这个就如同距今5000年前作用亚洲的黄河流域文明与早期更先进的长江流域文明的关系,不是长江流域文明被黄河流域文明打败,而是黄河流域多个小城邦制国家之间激烈混战,刺激了黄河流域文明的突然爆发式跃迁,长江流域文明是自然的被历史淘汰的(当然淘汰基本上是战争形式,只不过这个如同大人打小孩,根本不是一个量级),今天的中华文明的起源就是当时的黄河流域文明,当时也一定出现了灿如繁星的天才人物,如伏羲、神农等等,只是没有文字记录仅靠口头或者歌谣的形式传播而后人知之甚少,以为神话。

从文明中心的转移规律,再看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牛顿、爱因斯坦

人类思想大爆发都是有这样的周期性的出现,每一个思想大爆发时期,都是人类群体性意识的突变飞跃,也必然会出现适合这个意识突变的天才人物出现。5000年前的黄河流域大爆发出现了伏羲、神农氏这样的天才(很可能把真正的发明权安放在了当时的统治者身上);2500年前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期出现了老子、孔子等思想巨人;近现代西方的列强争霸多国混战,出现了近现代科学的诞生,也出现了牛顿、爱因斯坦这样的科学大师。科学,是一种认知模式的变革,即它是实验基础上的形式逻辑(参照爱因斯坦文集),我做了一个总结:科学就是群体性感应信息的意识工具化,意识工具的说法来自亚里士多德的《工具论》。

那有人会故意质疑: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没有科学呢?因为那时人类群体性意识还没到这一步,即对感应信息做意识加工的可靠性非常低,意识处理可以说智人出现的时候就出现了,但关键是可靠性。那时到以后很长时期,人类的进步主要是经验上积累,如中医,古天文学、治水、造桥等等都是长期经验的积累,意识再加工的可靠性较低,仅仅起到对经验的解释、理解的作用。连亚里士多德也有铁球比羽毛下落快这样的经验总结,而不注重形式逻辑上的加工。

西方不仅仅是因为多国的混战,混战是一个外因,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因,就是意识惯性,尤其是群体性意识惯性也对科学的出现起到了巨大作用。因为柏拉图创办的柏拉图学园延续近千年,西方人群体上用形式逻辑就有很深、很强的惯性,这是他们群体性意识惯性的内因。总之,外因和内因,使得科学出现在欧洲而不是中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