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夫与金鱼》的故事,估计没人不知道。但大家给孩子们的教诫只是“不要贪心”这个大道理,而我估计,真正能懂的孩子十无一二,原因是大人们也未必真正能界定出贪与不贪的边界。我倒觉得俄国普老爷子此举,不光是写给小朋友们看的,如果大人们再重新读读这篇“童话”,获得一些新的感悟,亦未可知。下述妄语,敬请列位看官猛烈拍砖为盼。先看渔婆的要求,由木盆而木屋,再求世袭贵妇,进而女皇,最后要做世界霸主(也有的翻译为万王之王、大海之王)。如果说木盆木屋属于基本生活需求,那么世袭贵妇就迈入到名誉这个范畴了,到女皇就更递进到权力这个领域,而成为万王之王就已经脱离了权力的层面,变成了人类思维所能想像的最高境界——信仰。渔婆想成为God,所以,这个要求超出了鱼娘娘的能力——不能要求鱼娘娘制造一个自己也搬不动的石头。因此,鱼娘娘只好按下返回键,将渔婆恢复出厂设置——重新回到面对破木盆破木屋的状态。渔婆贯穿始终的错误在于,只是一味的要求,却没有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到底要个啥子?人类的欲望,其可怕之处不在于得陇望蜀的贪大求多,它真正的可怕之处在于令人迷失,迷失了自省的能力,只是一味沉迷在不断的追求过程之中,最终失控而导致毁灭。 其实细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世袭贵妇”这个要求有点不合逻辑,从文中可见,渔夫渔婆膝下并无子嗣,这爵位延袭给谁呢?在他们那个时代,那个年龄再勉力鼓捣出个孩子,显然非常困难,几乎不可能。那么,要这个“世袭”何用? 所以,渔婆的第二个错误在于,没有问问自己“我要介个有嘛用?” 严格的讲,渔婆的迷失,渔夫有很大的责任,他没能提醒渔婆,而鱼娘娘被困渔网时,有可能慌不择言许下了满足渔夫任何要求的诺言,也使得她“话到嘴边又咽下”。其实,我们何尝不是那个迷失了的渔婆呢?静下心想想,我们的希求有多少是发起于需要,有多少又是源自于虚荣?其实,在温饱达到后,我们大多数的愿望,都是为了被人夸奖、羡慕、甚或嫉妒,值不值得呢?天不知地不知,只有自己知道。再看看渔婆成为世袭贵妇后的表现,鞭挞虐待仆人,呵斥渔夫,令其到马棚干活。完全是“乍富不知新受用”的小人嘴脸。渔婆不知自己距离万丈深渊仅仅一步之遥。德不配位,必有灾殃,德薄而位尊,智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 ——《周易·系辞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