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村预览(七):京西古道上的抗日根据地-黄岭西村

 Zhanggx 2017-09-24

黄岭西村属于爨柏景区的一个古村落,紧依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爨底下村,与民俗旅游村柏峪村、双石头村同属斋堂西北沟旅游带,村落间一望之隔。门头沟的文化特色旅游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景区的开发在逐步加强,希望文物古迹不要被损坏,保留原汁原味才是最美的。

古村预览(七):京西古道上的抗日根据地-黄岭西村

黄岭西曾经叫黄龙西,是国庆长假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有美景有历史。黄岭西村虽然是爨柏景区的一座小村落,但风景怡人,沿主街走十分钟就能从村口走到主街尽头。该村在明朝万历年间至清初期间成村,最少有三百年历史,有曹王二姓先祖,系姑表兄弟。村落周围有“一亩十三堰”的梯田和“九龙朝一凤”的风水以及空山、燕窝石塘等地质奇观。

黄岭西村的主路呈“人”字形,古时黄岭西是燕京向西通往塞外的交通要道。“人”字的一捺被称为“白道”,因为它向北通往一座石灰窑。“人”字的一撇叫“黑道”,因为它向西通往一个采煤区。这一撇一捺的交会处就是村子的中心,站在这里向南面山上遥望,可以看到一尊天然形成的背靠山崖的侧脸“佛像”,被人称作叫“靠山佛”。

古村预览(七):京西古道上的抗日根据地-黄岭西村

黄岭西位于平西抗日根据地中心附近。据说在1940年10月,有18名(也有说15名)村民组成了黄岭西排,参与秋季反“扫荡”斗争,但这些壮士一去不复还。昔人已逝,但战争的故事却依旧鲜活生动,墙面上还依稀可见很多战争时期的标语,让人们回忆起当年的时光。古村预览(七):京西古道上的抗日根据地-黄岭西村

古村预览(七):京西古道上的抗日根据地-黄岭西村

古村预览(七):京西古道上的抗日根据地-黄岭西村

主街再向北的尽头,有一座明代的庙宇,叫“灵泉庵”,里面供奉着观音菩萨和马王爷。古驿道上来往骡马云集,客商们为祈求骡马强壮、一路平安,特供奉马王爷。最初的时候,这座庙叫“北庵”,后来改名“灵泉庵”。

这里还有段故事:村里大槐树下的那口古井,曾是全村的饮用水源。由于连年干旱,井水渐少,人们吃水困难,黄岭西变成了“干巴黄岭西”。有一个顺口溜儿这样说:“黄岭西分水有高招,爷们儿一桶,娘们儿一筲【shāo】,出嫁的姑娘该不着,新娶的媳妇儿两大瓢。”,后来有人在北庵大殿的后山崖根处发现了一股清泉,解决了全村人的饮水难题,所以北庵改名“灵泉庵”。到了黄岭西,如果有可能,一定要请当地人说说这些故事。

环顾黄岭西村四周,层层梯田,“一亩十三堰,地块组成山。越往上越小,数数数不全。拿起草帽走,帽下是一堰。”,村内几百亩地皆由众多十三堰组成。

古村预览(七):京西古道上的抗日根据地-黄岭西村

村里原本有寺庙多处,现在山神庙、九龙庙、五道庙、龙王庙都已经不见了踪影。现在清代的菩萨庙和清光绪元年重修过的清泰寺尚还有部分殿堂。清光绪年间重修的灵泉庵就在村委会旁,山门、正殿以及南厢房基本完好,是独具特色的山村庙宇。

古村预览(七):京西古道上的抗日根据地-黄岭西村

黄岭西村为了发展文化旅游,还开办了化石展馆、生产农具展馆、生活物品展馆,建起了农家大食堂,组建了红歌演出队,让来这里旅游的人能更好的体验当地的人文风情。

古村预览(七):京西古道上的抗日根据地-黄岭西村


几个有特色的看点

古槐:村中心有两颗大槐树,相传明朝万历年间,有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到这里,种上两棵槐树,看见它就能想起家乡洪洞县的古槐。当地有“千年松,万年柏,不如老槐树蒯一蒯【kuǎi】”,是说槐树象征健康长寿。

木兰树王:是在黄岭西上涧向阳北坡上生长着一株巨大的栾树,俗称木兰子树、灯笼树。这棵树高近二十米,树干径近一米,根部露出地面,属北京市二级古树。据说这是迄今为止在华北地区见到的最大的栾树,堪称“木兰子之王”。该树周围皆有民房建筑,其东面是斋堂贾氏墓地,该树与贾氏墓地相关,“木兰子”取其谐音为“没(当地人读mù)懒子”,寓意子孙后代没有懒人,都能勤俭持家。

画眉石窑:《宛署杂记》所载“画眉石”,为金代宫女描眉之品。“黑色而性不坚,磨之如墨,拾之染指。”,是说黄岭西所产的“青煤”,百姓俗称“青灰”。“青灰”含油,旧时用来画眉、刷墙、刷瓦,不仅使青堂瓦舍古朴典雅,而且渗进裂缝,保持房子不漏雨水。村中很多所说的青砖灰瓦,还有青灰抹墙,材料都是用的画眉石制作的。

花椒:当地的花椒很有名,这些花椒都是一百多年前种的花椒树上摘下来的,粒小颗红,香气浓郁。配合斋堂水库的鱼,做出的麻辣鱼很有名气。

出行提示

自驾:沿109国道门头沟双峪环岛-灵山-斋堂镇-爨柏景区

公交:地铁一号线苹果园站换929路支线可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