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印象中,日本侵略中国以后,好像没有什么不敢做的,杀人放火,肆意掳掠,只要能想到的,几乎没有他们做不到的。可是在抗日战争中,当日军占领广州时,路过一祠堂,日军却是恭恭敬敬的,丝毫没有野兽般的行为,而且严格要求不准破坏这个祠堂,最令人惊奇的是,很多日军私下潜入祠堂,向祠堂上供奉的人物脱帽行礼、鞠躬拜祭。那么究竟是哪一位中国英雄能让禽兽般的日本人如此顶礼膜拜呢? 二战日本士兵 1849年(道光二十九年)10月4日(农历八月十八日),邓世昌出生于广东番禺县龙导尾乡(今广州海珠区)(龙导尾街)。父亲邓焕庄是专门做茶叶生意的,经常周旋于全国各地,家庭也是小有盈余,因此邓氏祠堂便在邓世昌父亲的关照下建立起来了。邓世昌出生以后,全家人欣喜若狂,深感邓家后继有人,便给这个呱呱坠地的婴儿取名邓永昌,以示邓氏家业昌盛之意。正所谓有国才有家,国运不盛,谈何家业,因此没过多久,通情达理的邓焕庄又将邓永昌改为邓世昌,从此,邓世昌这个名字便追随了他的一生,名留青史。 这个人就是在甲午海战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邓世昌, 致远舰合影 邓世昌从小学习就十分刻苦,成年后更是凭着自己的本领考上了清朝海军部门,成为了北洋舰队中“致远”号的舰长。邓世昌有着强烈的爱国心,经常对士兵们说::“人谁无死?但愿我们死得其所,死得值!”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北洋舰队操练中,只有他的操练最为严格,很多士兵既畏惧他又敬佩的的爱国热情。邓世昌也在全体北洋舰队中颇得人心。 甲午海战 1894年9月17日,日本舰队突然袭击中国舰队,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海战中,由于日军准备充分,情报准确,清朝这边指挥混乱,贪污腐败严重。没用多少时间,北洋舰队就遭到来自日军的狂轰滥炸,自顾不暇,阵型大乱。邓世昌就是在清军指挥混乱各自为战的情况下在自己的舰上升起旗帜,将敌舰吸引到自己一方,前后火炮一齐开火,连连击中日舰。也正因为如此,致远舰深受重伤,弹药不足,开始下沉。就在这战争的最后时刻,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就是死,也要死出中国海军的威风,报国的时刻到了!”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日本人被邓世昌疯狂的举动吓呆了,由于距离太近,不得不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枚又一枚鱼雷,最后还是由于闪躲不当不幸被鱼雷机中,沉入海中,邓世昌不求生还壮烈殉国,享年45岁。 邓世昌 邓世昌牺牲后,整个大清国震动不已,无数国人为清朝失去了一位爱国将领深感惋惜,光绪皇帝也因此特意为邓世昌写下一副对联“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并赐予邓世昌“壮节公”谥号,追封“太子少保”,入祀京师昭忠祠,御笔亲撰祭文、碑文各一篇。李鸿章在《奏请优恤大东沟海军阵亡各员折》中为其表功,说:“……而邓世昌、刘步蟾等之功亦不可没者也”。清廷还赐给邓母一块用1.5公斤黄金制成的“教子有方”大匾,拨给邓家白银10万两以示抚恤。邓家用此款在原籍广东番禺为邓世昌修了衣冠冢,建起邓氏宗祠。威海卫百姓感其忠烈,也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 邓世昌剧照 邓世昌的英雄举动也令日本人十分敬佩,我们都知道,日本是崇尚武力的国家,成为强者是很多人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很多日本人不惜牺牲掉自己的生命。邓世昌的英勇壮举正好与日本人的强者精神不谋而合,即使最后失败了也获得了很多日本人的尊敬。1938年广州沦陷,不少祠堂被日寇侵占驻兵,邓氏宗祠却幸免于难,句邓世昌后人说,那个时候日本兵得知这是邓世昌家的祠堂,严格要求不准破坏,很多日本军官和士兵趁着其他人不注意的时候,悄悄潜入虔诚拜祭这位甲午英雄。邓家人对日军这一行为无法理解,后来通过家族内懂日语的长辈说,日军军官告诉他们邓世昌虽然是日本的敌人,却是顶呱呱的英雄,日军对他又敬又畏,所以不敢进驻祖宅。邓世昌或许不会想到,在他去世四十多年后,他的敌人居然千里迢迢的跑到他的故乡亲自拜祭他,他也该瞑目了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