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热点|徐海敏:对欠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建设的思考

 阿城区杨树 2017-09-24


党的十八大以后,全国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呈现出各种建设模式。我们体会到:美丽乡村做的不只是村,也应是探索新型城镇化的创新实践。馆陶作为黑龙港流域的一个省级贫困县,从2014年3月开始,先后建成了粮画小镇、黄瓜小镇、教育小镇、羊洋花木小镇等一批以美丽乡村为载体的特色小镇,为欠发达地区特色小镇建设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也将为引领中国农村城镇化发展开辟一块实验田。

一、农村发展阶段探析

农村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一般农村→美丽乡村→特色小镇。一般农村到美丽乡村,要经历几个转变,即产业从无到有,环境从差到美,生态的从劣到优,素质从低到高。

农村发展阶段示意图

一般农村有四个突出特点:一是没产业,或者产业不成规模。大多数农村的大多数农民都是靠种植传统农作物,即使有少数亮点产业,也多是少数农民单打独斗,不成规模,也没有附加值可言。二是环境差。垃圾到处堆,污水没处排,夏天苍蝇漫天飞,冬天柴禾到处堆。三是生态差。四是小农意识表现突出。

美丽乡村则不同,都有稳定的产业,像粮画小镇有粮画产业、黄瓜小镇有黄瓜产业、教育小镇有教育产业,等等。这是强村富民的基本要求。美丽乡村生态必定是好的。生态美是环境美和精神美的融合。更加突出享受田园风光,鸟语花香,更加突出精神面貌、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般农村也有田园风光和鸟语花香,但它的田园风光和鸟语花香更多被糟糕的环境所湮没。美丽乡村则不同,它如同PS技术一样,把一些不好的、差的抹掉,留下的是美丽和魅力。农村还是那个农村,但已经不是过去的农村。特别是村民素质经过美丽乡村的洗礼,小农意识逐渐弱化,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明显提高。

美丽乡村发展到一定阶段,首先是产业上高度专业化,围绕一个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并且一产、二产、三产高度融合,使之具备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是功能上更加完善,吸引城市人口和农村转移人口聚集。再次是生态系统更加优化,达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境界,逐渐形成休闲旅游、体验旅游、健康旅游等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发展平台。特色小镇因此产生。

特色小镇是以现有的城乡空间为载体进行的目标创建,现有城乡空间的差异决定了特色小镇的空间载体具有多样性。从已有的特色小镇创建名单看,有以产业园区或产业集聚区为载体的,也有以镇区或传统村落为载体的,还有以旅游景区为载体的。基础迥异的空间载体决定了特色小镇不同的创建路径。馆陶在建设中走出了一条以美丽乡村为载体,以一镇多社区为架构,以产兴镇,产业、文化、生态高度融合的特色小镇创建之路。可以说,美丽乡村发展的方向是特色小镇,特色小镇是美丽乡村的升级版或高级形态。

二、特色小镇规律再认识

小镇,溯其源最早特指驻兵镇守的州郡中之较小者。《南齐书·柳世隆传》中提到:“东下之师,久承声闻。郢州小镇,自守而已。”后来,小镇又衍生为县以下人口较集中而有商业活动的居民点。在英文中的解释是镇、市镇,特色小镇的灵感也来自于国外的特色小镇,如瑞士的达沃斯小镇、法国的普罗旺斯小镇,这些小镇的产业富有特色,文化独具韵味,生态充满魅力。浙江特色小镇和国外小镇对馆陶特色小镇建设颇有启迪(详见对比图)。

浙江特色小镇与馆陶特色小镇对比图

特色小镇不是行政区划单元上的“镇”,也不同于产业园区、风景区的“区”,而是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的重要功能平台。馆陶特色小镇赋予新的内涵:一是以美丽乡村为载体,村民不离村,不离土地,是留得住乡愁、听得见乡音、闻得到乡味的农村产业社区。纵观全国特色小镇的实践和案例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形态,一种是嵌入都市型的,地处大都市圈之内,如浙江的梦想小镇、云栖小镇、袜艺小镇等;另一种是远离都市的,处在相对偏远的传统乡村,乡村无法接受大城市的资金、人才等政策辐射,还要自己构建产业动能。馆陶作为大平原欠发达地区,纯粹在乡村空间发展特色小镇的模式,可以说没有现成的、可借鉴的经验,但这正是特色小镇对新时期乡村问题解决的价值所在。二是以“一镇多社区”为架构,按照“地域相连,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共享,依托同一主导产业基础”的原则,在不改变原有村庄格局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建设小镇,面积3平方公里左右。比如,粮画小镇包括寿东村、寿南村、寿北村、法寺村四个村子;羊洋花木小镇,也是以李沿村为支点把周边几个村都带动起来,一镇多村。这样有几个好处,一是公共服务可以共享,让公共设施的作用最大化。二是有利于人口聚集。粮画小镇是一镇四社区,正在做“万人小镇”,靠小镇实现当地人口和外来人口的聚集。三是以产兴镇,特色产业在哪,小镇就在哪儿。每个小镇都有一个清晰的成长性产业。通过小镇加快产业规模化发展,提高附加值,让更多村子找到富民产业。一个小镇拥有社区的数量,取决于产业的支撑和辐射能力。如,黄瓜小镇传统的种植方式已经逐渐没落,替代的是规模化种植,翟庄村就有1000多个温室大棚,黄瓜交易市场年交易额达4亿元,带动周边几个村发展黄瓜种植。四是产业、文化、生态高度融合。让产业插上文化的美丽翅膀,让生态成为产业发展的根本保障。五是以乡村风情、城市品质为总特征。小镇就是“小城”。城市具备的功能小镇都有,只是大与小的区别。小镇既是村民长期居住、生活的地方,有熟悉的邻居、完整的配套设施和现代时尚的创新元素。如粮画小镇,有污水处理站、垃圾中转站,有咖啡屋、电影院、西餐厅等。但小镇又不是城,小镇是具有城市品质的乡村,是更具乡村味道的乡村。千百年来,一直是农民羡慕过上城里人的生活,在特色小镇,农民过的是城里人的生活,而且是让城里人羡慕的生活。特色小镇使农民就地城镇化成为可能。

三、特色小镇建设思路与启示

相比欧美国家,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明显滞后。从国内看,浙江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积极成果,但时间也不长,所以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勇于探索与深入实践。通过馆陶特色小镇建设有几点体会:一是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定力,坚持久久为功。特色小镇是一个系统工程,面对这一重大课题,必须考虑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贫困地区。慢不得、急不得,静下心、勿浮躁,特色小镇发展不能苛求当前之功,把其当做事业和作品去做。如粮画小镇建立小镇党校、美丽乡村电视台,就是为了加强信仰教育,有了信仰小镇才走得长远。二是坚持产业为本,大力发展产业。农村没有致富产业,只靠“输血”,没有集体收入,同样不能持久。特色小镇建设的首要任务是找准产业定位、挖掘产业特色,科学规划发展方向,实现“产业加美丽,美丽助产业,产业更美丽”,让产业插上美丽的翅膀。此外,还要把发展特色小镇与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相结合。三是创新再创新。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的新型载体。它的打造需要资源创新、机制创新等等,但最核心的是“人”的创新。小镇不仅为本地原住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还要面向外来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聚焦并通过文化功能塑造,使资源、人才等高端要素吸引能力更强,才能促进城乡真正融合。

作者系馆陶县美丽乡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

声 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