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當代具象、抽象的對立:曾梵志、張曉剛、艾軒、周春芽、丁乙、徐震、許江

 alayavijnana 2017-09-24

現當代藝術專場

2017年10月2日 星期一

Lot 196

曾梵志《穿白風衣的肖像》

2002 年作

油彩 畫布

120 x 60 cm.

估價:HK$ 2,800,000 - 3,600,000


在2000年前後「面具」系列接近尾聲的時候,曾梵志便開始著手根除一直以來的強烈情緒,並隨著面具的移除和背景的裁剪轉向更真實的情緒表露。這樣的轉變證明他正嘗試去面對這個難以傳遞內心的真實世界,但在失去面具這個自我保護的媒介後,他還是無法完全放開內心,便退到了畫中刻意模糊的面容背後。

 

正如2002年創作的《穿白風衣的肖像》所示,曾梵志畫筆下的人物從面具的隱喻背後走了出來,作品的背景大幅度簡化,從黑、白、紅等顏色為主軸出發,回歸到重點描寫人物的核心價值。脫去面具的面容色彩對比鮮明,彷彿無法承受生命之重,曾梵志用手中之畫刀將生硬的輪廓刮開,也同時刮去了束縛,後方背景的模糊色層回應面具的消解,而頭顱邊緣的流動形象,就像是生命從他體內流洩而出一般,少量藍色油彩的添加帶著憂傷和無奈,圍繞著畫中男子空洞的雙眼及生硬的表情。除去了面具的束縛,曾梵志筆下人物的情感宣洩更加直接,感受直視內心,毫無保留地表現在觀者眼前。

Lot 191

張曉剛《失憶與記憶:筆記》

2003 年作

油彩 畫布

120 x 150 cm.

估價:HK$ 2,500,000 - 3,500,000


張曉剛在2003年開始以靜物畫的方式重新詮釋「失憶與記憶」,將人物頭像以燈泡、手電筒、筆記、床及電視等物品取而代之。同年創作的《失憶與記憶:筆記》正是此系列承先啟後的作品,他透過描繪書信、鋼筆、文字等寄情之物,來展現他對家人最真切的思念。

 

畫面在不同層次的灰色調處理下,柔焦般的視覺觸感使得時間和空間發生了扭曲,背景中的藍色圓點為作品增添了些許魔幻味道,在這裡描繪的是藝術家的內心空間,讓觀者彷彿置身夢中,在黑、白、灰所組成的時間之河裡探遊。張曉剛在「大家庭」系列用來表現血緣關係的紅色絲線,在《失憶與記憶:筆記》得以延續,具體的去連結各種物品,達到記憶間橋樑的作用。書信右上角的黃色光班和懸浮的燈泡亦藉由紅色絲線連繫,並喻示了空間內光源的方向性,就像他的「大家庭」系列作品一般,光源都是來自於右方,這從墨水瓶、鋼筆和書信的陰影中可見一斑。

Lot 198

艾軒《冬雪覆蓋著荒原》

2006 年作

油彩 畫布

70 x 70 cm.

估價:HK$ 1,600,000 - 2,600,000


艾軒創作最大的特點便是「借景抒懷」,他筆下所描摹的雪原透著冷寂空靈,傳達著一種淒婉的情緒,雖然人在自然面前是渺小的,但在艾軒的畫面裡,這些微小的存在都堅如磐石,屹立在孤獨中。


《冬雪覆蓋著荒原》是艾軒「荒原」系列中的經典之作,藝術家將純真的藏族小女孩置於一個非現實的場景,以看似脆弱的女孩反襯著高原的寂靜與幽冷,畫中包裹在藏袍裡的年輕生命面對著大自然的力量卻洋溢著堅毅的神采。艾軒用黑白灰和藍紫等冷色系來作為畫面的基本色調,產生出深厚滄桑又豐富多變的效果。艾軒仔細塑造人物細節,使得主角的寫實與白茫茫高原的虛化產生對比,但顏色上的統調卻又協調地融合整體畫面效果。在繪畫的最後階段,艾軒往往使用松節油,稀釋透明的顏色覆蓋,像畫水彩一般平衡色彩間的關係,在此程序下使畫面效果變得生動。《冬雪覆蓋著荒原》中的女孩彷彿只與背景的羊兒相伴,在他的刻畫下展現出一種遺世獨立的美。

Lot 199

艾軒《荒原父子》

2007 年作

油彩 畫布

55.2 x 55.2 cm.

估價:HK$ 800,000 - 1,200,000


《荒原父子》讓我們看到在寒冷荒寂的雪原上,在那無盡而威嚴的地平線映襯下,一位父親對孩子的關照。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下,他們平靜的面對著,這已成為他們的日常,孤獨與嚴寒中的溫情彌漫於畫面之中。在強大的自然面前,人是如此的渺小,但卻又如此的頑強,深刻地揭露了生命的存在與本質意義。

Lot 200

艾軒《途中》

2010 年作

水墨 設色 紙本

35 x 34 cm.

估價:HK$ 70,000 - 100,000


同年的作品《途中》描寫對在藏地生活的母女,從母親遙望背影裡,我們能感受到她們熱切的等待。藝術家用水墨來表達,相對油畫作品中對人物的刻畫多了幾分寫意與柔情。艾軒用寥寥幾筆將畫中人物生存的環境所處的狀態,淋灕盡致的表現出來,畫面中洋溢著一種溫情的詩意和悠然的惆悵。

Lot 204 

周春芽《桃花繪》

2013-2014 年作

壓克力 銅雕 雕塑

版數:F/8

113 x 78 x 150 cm.

估價:HK$ 1,800,000 - 2,800,000


「桃花」可說是周春芽個人的圖像標誌之一。《桃花繪》從平面到立體跨材質的創作,可說實踐周春芽不斷追求與探討的藝術理念「雕塑和繪畫語言的通約」,他匯流兩種型態從中尋找異材質間的共通點,將自己的藝術生涯推向更多元的發展方向。


《桃花繪》是周春芽再次對於其他媒材的挑戰,以青銅為基礎架構,再以手繪的方式逐步構圖上色,由於是手繪的創作,因此每件作品在色彩上都是獨一無二。


Lot 118

許江《山水的諧音之三》

1998 年作

油彩 畫布(四聯作)

each: 98 x 40 cm

overall: 98 x 160 cm.

估價:HK$ 450,000 - 750,000


《山水的諧音之三》生動地呈現了一位深諳西方後印象派大地原始感風格甚至立體主義分離重組畫面感的中國藝術家,對於古代文人雅士欣賞山水的詩情畫意之創新詮釋。塞尚摒棄線性透視法以強調體積感,布拉克去除了形狀的規律感,以破碎拼湊成完整,而許江讓晦澀沈重的色塊之間以若即若離的狀態所重疊交錯,群山的黃映襯湖水的碧,打破了傳統上山巒本來的形狀,以單純富有層次感的大小色塊描繪景色,依然保留了山水之前的對話,湖水中群山的倒影隱隱若現。寫意山水畫中所缺失的對於筆觸運用的重視在許江的畫作中被改良,國畫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神韻得到保留,以全新的面貌躍然紙上。

Lot 119

許江《迷失雲》

1995 年作

油彩 畫布(四聯作)

each: 98 x 40 cm.

overall: 98 x 160 cm.

估價:HK$ 400,000 - 700,000


《迷失雲》以渾然天成的大地色彩去描繪雲霧迷人眼的茫然與惆悵,用濃重與淺淡的複雜筆觸中呈現思緒沸騰飛揚的畫面。雲,本是相對緩慢行走的自然景象,卻被畫家奔放不羈的情緒所改變,好似古人寓情予景感時傷懷的心境。不均勻鋪展的顏料色塊所營造的不平坦畫面,充滿跳躍的節奏感,動感十足。粗獷交疊的筆觸充分展現蓬勃的生命力,帶來身臨其境般的視覺體驗。


Lot 193

丁乙《十示 97-9》

1997 年作

壓克力 成品布

140 x 160 cm.

估價:HK$ 900,000 - 1,500,000


丁乙畫作的名字都叫「十示」,區別只是編號。拍品《十示97-9》是他1997年創作的第9件作品,藝術家以這樣的命名方式希望人們「回歸到欣賞畫的本身」。這件作品延續了丁乙從1992年來對於顏色深淺造成具有波動感空間透視的探索。雖然畫面主要元素不斷的積累與重覆,但他嘗試了各種材料來增加作品的新鮮感和趣味性,於是選擇在現成的格子布上畫格子,線條覆蓋於格子布上,格子布原本的設計與紋樣成為了畫面的一部分。

Lot 210

徐震《天下-2808IF0146》

2014 年作

油彩 畫布 裱於鋁板

80 x 100 cm.

估價:HK$ 400,000 - 600,000




保利香港2017年秋拍

預展及拍賣


時間:9月30日-10月3日

地點:香港君悅酒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