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鹿茸图书馆 2017-09-24

城隍庙举办开笔礼及采访老字号活动 唤醒传统文化和城市记忆


来源:凤凰网安徽


行鞠躬礼、跟读《宋史·孙觉传》、开智(点痣)、敲击“启智钟”、学写“仁”字……

2017年9月23日,庐州府城隍国学大讲堂在城隍庙大庙开课啦!据了解,这是城隍庙大庙修复后首次举行“开笔礼”仪式,也是目前为止城隍庙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开笔礼仪式。

千年府庙聚集百名学子,开笔礼唤醒传统记忆

下午2时许,庐州府城隍庙门口已经聚集了不少家长和孩子,等待开笔礼仪式的开始,小朋友的脸上都充满着好奇和期待的神情。据本次活动的主办方介绍说,此次开笔礼仪式,分为正衣冠、朱砂开智、击鼓明智、启蒙描红、启蒙教育几个流程。人群中,来自肥西县的几名同学格外活跃,他们是特意来参加“开笔礼”活动的。有孩子家长说,特意起个大早带孩子来参加活动,当初报名的时候,孩子就格外兴奋。今天来城隍庙让孩子跟同龄人一起来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很有意义。”

下午3点钟,活动正式开始。来自合肥市少儿艺术学校的孩子们在中国演讲协会理事、安徽省演讲学会常务理事、安徽省朗诵艺术学会理事胡长江老师的指引下,现场朗诵《少年中国说》。特聘国学老师傅前飞详细地给小朋友们传授了开笔礼的流程,傅前飞老师先后在安徽省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安徽大学、秋浦书院以及一些政府部门授课或讲座,积极传播、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孩子们在老师带领下,集体向孔子行三鞠躬礼、集体诵读《学记》,然后,老师在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朱砂红痣,痣音同智,寓意“开启智慧”,祝愿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接下来是描红、击鼓明智等一系列流程。据了解,开笔礼从春秋孔子时代传承至今,是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也称“破蒙”,意味着儿童进入学习阶段,是人生四礼之一。“开笔礼是对学前儿童进行的一次尊师崇礼的启蒙式教育。对学童而言是一种心灵的洗礼和智慧的启迪。”

读宋史,走进城隍爷的人生历程

大家熟识城隍庙,但可能还不太清楚,城隍庙因何而建。专家介绍,城隍庙是为纪念首任庐州知府孙觉而建的。因为他在任期间为百姓尽职尽责,深受百姓爱戴,被百姓尊奉为庐州第一城隍。

本次活动中,著名的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历史学博士翁飞带领小朋友学习《宋史·孙觉传》,以学习文言文的形式,一起走进这位城隍爷的人生历程。

“据我们考证,大庙旁边的娘娘殿当时祭拜的是孙觉的夫人。”不仅如此,翁飞老师还带给大家更多第一手的历史故事。

探访城隍庙老字号,品牌文化源远流长

说起淮河路上的刘鸿盛饺面馆,大部分上年纪的合肥人都依稀记得当年排队吃饺子的盛况。“那时候的饺子只要块把钱一碗,相当便宜,那个味道真是让人难忘。”刘鸿盛饺面馆是清朝末年在庐州城创办的一家以经营饺面点心为主的面馆,至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目前,城隍庙南大门处显眼位置就有一家古色古香的刘鸿盛饺面馆。而在城隍庙中,还藏有众多这样有着历史沉淀的老字号,如炒货大王陶永祥、五味斋……这些老字号都有哪些经典传说?又有哪些招牌产品?

现场活动结束后,小朋友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分别赴刘鸿盛、五味斋、陶永祥、老凤祥、香蜜媛手工旗袍五家老字号店铺进行采访。五家老字号的负责人认真向小朋友们介绍了老字号的创业史、品牌文化、特色产品等。在老凤祥,大家认真听了老凤祥金银打制工艺的介绍,在香蜜媛手工旗袍店,小朋友们了解了手工旗袍制作的工序和旗袍演变的历史。在五味斋,大家品尝了非遗产品——五味汤圆,还有陶永祥炒货,也唤醒了不少家长的童年回忆。“以前来城隍庙,就爱吃她家的奶油花生米,现在住得远了,来城隍庙一趟不容易。今天陪着孩子来,我对他讲了好多我小时候的故事,很美好的回忆啊。”一位家长笑着说道。

城隍庙自改造升级以来,多次举办传统文化活动,力争为游客带来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享受。据悉,在即将到来的双节期间,城隍庙还将举办灯谜会、国庆乐翻天、中秋拜月等活动。百味园内老字号五味斋、绩溪土菜馆也将开门营业,并推出多种优惠回馈广大游客。

[责任编辑:陈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