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有失能失智老人有多苦?看上海这个区如何解决养老服务中“最痛”的点

 蕴德悦茗斋 2017-09-24

根据计划,今年虹口区将实现长者照护之家的布局,同时充分利用全区37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把各街道最大的片区打造为枢纽式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其他片区作为养老服务的延伸点,建立“82915”模式:即8个中心、29个站点、15分钟服务圈。截至2017年6月底,全区8个街道均已完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全覆盖。

 

上海是中国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城市,而虹口区的老龄化程度,则是上海之最。2016年末,虹口区60岁及以上老年户籍人口27万余人,占全区35.54%。


养老护理员上门为老服务。


这些老年人中,失能失智老人的护理问题,则成为养老服务中“最痛”的点。家庭负担极重、子女苦不堪言、养老院供不应求等问题,已然成为这些家庭的常态。

 

今年,虹口成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和改革试点区域。从去年下半年起,虹口区就在广中路、欧阳路和曲阳路街道试点,由政府购买服务,引进专业化社会组织,针对失能失智老人的居家养老推出“养老服务包”,包括生活照料、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精神慰藉、紧急救援、法律维权等。

 

近一年时间,试点效果究竟如何?

 

把“养老院”开到老人家里



七月酷暑,高温超过39摄氏度。上午9点半,养老护理员何芝秀准时出现在94岁的姚灿妹老人家门口。

 

来到老人的床前,她熟练地打开测量仪和护理包,为老人测量心率、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一边检测一边记录,发现一切正常之后,她笑着向姚老太太竖起大拇指:“奶奶,你很棒!”接着,何芝秀开始为老人做按摩,从身体到脚心,还配合着毛巾轻轻拭擦。整个过程将持续一小时。

 

姚老太太脑梗卧床已经3年,伴有短暂昏迷。平时和女儿、女婿同住,家庭照护压力很大。她的女儿、69岁的徐慧瑛告诉记者:“妈妈年轻时很苦,我舍不得送她到养老院。但我岁数也大了,两条手臂实在抬不动她,帮她翻个身也很困难。即便请了一位阿姨,每天4小时帮助擦身、洗澡,还是非常累。承蒙政府关心,从去年10月开始,有养老护理员每周一次上门服务,服务很专业。不仅如此,还配备了智能照护床、智能手环等,这样我放心多了。”

 

姚老太太所在的欧阳路街道,是虹口区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占比达38.06%。调查发现,街道失能老人中经济收入低、生活环境质量差的占了大多数。街道引进爱照护老年人公益发展中心,首选了50个低收入的失能老人家庭,用集成远程看护及多功能辅助床的照护硬件提供支持,为老人提供一站式养老服务。

 

其中,远程智能照护系统具备紧急呼叫、亲情热线、活动量感应、服药提示、生命体征采集等功能,老人佩戴一只智能手环,活动状态、当天的生命体征数值可自动上传至家属手机APP。而智能照护床相当于半个护理工,简单按几下床边的遥控器,床垫可在人体的腰、腿、膝盖等部位自动弯曲,床边的护栏还能升降,作为平衡杠供老人训练行走。

 

徐慧瑛说:“到了晚上我们抬起护栏,不用担心老人睡觉时翻下去了。即便外出,我也可以通过手机看到母亲的生理体征,老人如果不舒服,一按床上的报警键,我的手机就响了。现在,老人身体状况有所好转,有时候还能翻翻最爱看的《解放日报》。”

 

养老服务全程智能化管理

相比姚老太太,家住曲阳路街道的陈素琴老人的身体状况更加堪忧。患有多种疾病的她,长年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意识不清,让89岁的老伴照顾起来有心无力。

 

经居委干部调查排摸,曲阳路街道辖区内和陈素琴一样居家养老的重度失能老人(评估6级)就有328人。今年初,街道在广泛征求了家属意见后,试点推出了“守望长者”养老服务包项目,为身体评估在6级以上的居家养老老人提供身体护理、医疗康复及护理包配送三大类服务。

 

街道为老人设立“一人一方案”,并引进社会组织福寿康,由第三方专业机构与老人家属签约,家属可根据各自需要勾选服务内容。记者在陈素琴家里看到,针对她的服务方案包括压疮换药、吸氧等每月9次的康复治疗,以及头面部清洁、温水擦浴等每月4次的护理。每月居民个人承担的费用是162元。这让她的家人觉得“完全可以接受”。

 

曲阳路街道社区服务办副主任盛鸣介绍,街道里每位重度失能失智又不属于低保低收入的困难老人,平均每月接受服务8次,每次2小时左右,每月费用约1000元,个人只需支付10%,这个模式将对接上海即将全面推出的“长期护理保险”。

 

作为虹口区首个试点养老服务包的街道,广中路街道则与社会组织安康通、家事佳家庭服务公司合作,聚焦低保低收入困难老人,推出适用不同级别老人居家养老“套餐服务”,包括19个居家养老服务包和1个个性化定制服务包,居家养老服务包全由政府支付。发给老人的征询表显示,老人最需要的是居室保洁,其次是代为购物、理发、代缴公共事业费、扦脚等。

 

值得一提的是,广中路街道对养老服务实施了智能化管理:系统化电子派单,实时服务监管。每次服务人员上门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签到”,用手机扫一扫为每位享受服务包的老人生成的二维码服务卡,服务结束后再次扫码签出,签到与签出是全程手机定位。

 

一旦时间“缩水”,系统立即会显示工单“异常”,确保服务地址准确性和服务时长可控性。事后还有长者服务中心、居委会、安康通做服务质量回访。“一机、二签、三回访”的定位考勤监管,使整个服务流程从老人→云中心→服务人员→老人形成一个闭环,有效监管服务质量。

 

未来将形成虹口养老地图


面对严峻的养老形势,虹口区也加快建设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配套设施,整合改造了一批闲置社会资源用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重点增设嵌入式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和机构。

 

根据计划,今年虹口区将实现长者照护之家的布局,同时充分利用全区37个网格化综合管理服务片区,把各街道最大的片区打造为枢纽式的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其他片区作为养老服务的延伸点,建立“82915”模式:即8个中心、29个站点、15分钟服务圈。截至2017年6月底,全区8个街道均已完成社区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市率先实现全区全覆盖。

 

虹口区民政局局长乐跃明告诉记者,虹口成为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和改革试点区域后,在养老护理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相继出台了政策,力争短期内全面形成覆盖对象广泛、管理运作规范、保障措施健全、监督管理到位的居家养老护理人员教育培训体系,满足社区老年人多样化需求。到2019年,全区养老护理人员持证上岗率将达到100%,其中国家职业资格等级证书持证率达到35%以上。

 

正在推行的养老服务包,不久将会在虹口全面铺开。将通过专业评估,针对老人的不同特点,推出个性化的“套餐服务”,并尊重老人对服务的自行选择,通过服务项目菜单化、点选化,满足新时期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让养老服务更精准,并保证其服务的公平性。政府也即将推出针对养老护理服务公司的扶持政策,加大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力度,动员更多社会机构参与养老事业。

 

他还透露,今年年底,虹口将建成综合为老服务的信息系统,届时将会有宣传告知、运营服务管理跟踪、关注市民需求等功能。今后还将形成虹口养老地图,所有虹口养老机构、社会组织、社区服务设施,都将一目了然,并能看到视频现场,有需求的老人可以全面了解情况,还可以在系统中对服务做出评价,相关部门则可对服务进行监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