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怪 | 蒂姆·波顿

 何长岛 2017-09-24

Tim Burton

蒂姆 · 伯顿


(1958年8月25日~)

美国电影导演


生于加利福尼亚州的伯班克。他在加州艺术学院学习时得到了迪士尼的奖学金,这是用来赞助给年轻动画人以帮助他们成就梦想的基金。由此他开始正式成为迪士尼的动画师,之后成为导演。蒂姆·伯顿 热衷描绘错位,善于运用象征和隐喻的手法,常以黑色幽默,独特的视角而著称。最擅长表现怪诞的人物,奇幻的故事和诡异哥特的气氛,组成一部部魔幻或魔怪影片,被誉为“鬼才”。




语录


所谓人生,就是取决于,遇见谁。



不要以为渺小的,就没有力量,

不要以为卑微的,就没有尊严。

弱者和强者之间唯一的差别,

只在信念是否坚定。

除了好事,什么都干;

除了脸,什么都要。

你我也是一样,

要在这个世界上安乐稳妥的活下去就别总想着自己那件月下云锦吧,

胸腔以内,脖子以上的部分,

才应当勤勉修炼,认真对待。

脸,仅仅就是一张脸而已。


母亲很是爱看戏的,

这也源自姥姥。

说高考玩一定要看些,

会觉得年轻人总要去了解一些,

却还是时时忘却了。

澎湃的波浪拍打着起伏曲折的海岸,

金黄色的沙滩上满是原始生物的小贝壳。


表面上洒脱自由,

其实内心软弱无力。


小说不但不必是一个天衣无缝的叙述体,

它反而应该容许种种‘‘事后之明’’

才得发现的所谓

谬误、荒诞、非理、错讹、漏洞。

再说,

假如觉得自己身材不好,那么就去锻炼瘦身。  

觉得自己长得不漂亮,可以做保养甚至去整形,  

这都是最切实有效的解决之道。  

不可能让你就变得比其他姑娘好看,

但你可以变得比起以前的自己好看啊!


搞不好我是在害怕。

害怕真心爱上了谁,需要谁,

可到最后对方却突如其来、毫无征兆地消失,

从此无影无踪,只剩下我孤孤单单一个人。









蒂姆·伯顿的电影世界


蒂姆·波顿,忧郁的超现实主义者。这位鬼才渴望着一切古怪而不可预测的东西。童话般梦幻的想像力,惊世骇俗的视觉设计理念,使他征服了全球疯狂影迷的心。他创造出了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荒诞玄学电影。

从迪斯尼的小小动画师,到全球最具票房号召力的作者导演,蒂姆·波顿的神话还在继续。在好莱坞电影类型不断融合,娱乐产业展开全方位跨界商业营销的今天,以蒂姆·波顿为首的一批电影天才:约翰尼·德普、丹尼·埃夫曼、理查德·海因里希斯……聚集在荒诞玄学的大旗下。他们执着地坚守着自己独一无二的电影世界观。他们,将重新定义电影。



大眼睛

Big Eyes (2014)



尽管《大眼睛》属于波顿少数的现实题材作品,但片中依然贯穿典型的波顿风格:阴郁的小孩,雪糕色的小区,60年代时尚。今天我们享受到的、一百年前根本无法想象的自由,靠的不完全是满腔热血的斗士打江山,而是默默无名的小人物——脆弱,恐惧,但心中坚持原则——一点一点争取回来的。电影还带出一个深刻的问题:究竟艺术的生存靠的是推销还是感动人心?



科学怪狗

Frankenweenie (2012)




《科学怪狗》是根据波顿1984年拍摄的一部同名短片改编的,也是首部波顿参与制作的迪士尼动画。 采用黑白单格拍摄,并会后期转制成3D形式,为了配合剧情,制作超过200只木偶和道具。从1984到2012,自我翻拍的诚意之作。蒂姆·波顿2012年的这部新片其实算不得一部“新”片,因为它翻拍于导演1984年的同名电影作品。


黑暗阴影

Dark Shadows (2012)

影片是翻拍自1966—1970年同名电视剧版,波顿、德普和米歇尔.菲弗当年都是这套剧的死忠,不过那时他们还都很年轻。1991年还有一套续集电视剧集,10岁的囧瑟夫也是家族成员之一。

《黑暗阴影》杂猱多种风格元素,初看起来不伦不类,但不伦不类就是波顿影片的最大特点。这是部恐怖片,可里面的怪咖笑点实在太多,你说这是穿越片,其实波顿只是想怀旧,而贯穿影片始终的确是个爱情故事。


爱丽丝梦游仙境

Alice in Wonderland (2010)


《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发生在爱丽丝上次梦游仙境的十三年后,已经20岁的爱丽丝去一个庄园参加一个聚会,到了那里她才发现自己会当着众宾客被人求婚。爱丽丝选择了逃跑,她跟着一只白兔钻进了一个洞,来到了“仙境”,虽然7岁那年她曾来过这里,但此时已毫无印象。有一大帮爱丽丝的朋友欢迎她的归来,他们期待着爱丽丝能帮助他们推翻“红桃皇后”的统治。

有了蒂姆·伯顿执导,其梦境世界变得更奇幻。蒂姆伯顿虽然诡异,但片子整体气氛还是积极的,让人们更迷恋这一经典童话。华丽丽的19世纪,散发着工业时代气息的伦敦,影片的背景就是波顿最爱的场景;苍白、柔弱、不自信的长大了的爱丽丝,这也是波顿影片里惯常的 “缺陷美”主角;神神叨叨的疯帽子,他诡异的妆容、繁复的服装、疯疯癫癫的性格,也都是波顿影片里热衷描述的边缘形象……


理发师陶德

Sweeney Todd:

The Demon Barber of Fleet Street (2007)

爱情与复仇,疯狂与鲜血。这是一个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故事,它讲述了一位被冤枉入狱的理发师出狱后用剃刀复仇的故事;但另一方面,伯顿却透露说他导演的该片将以斯蒂芬·桑德海姆的音乐片《理发师陶德》为原型,这番话立即在怀疑论者那里引起了轩然大波,让约翰尼·德普、海伦娜·伯翰·卡特、萨莎·拜伦·科恩和艾伦·里克曼这些演员去演唱百老汇的传奇歌剧,这种想法让这些人笑掉大牙了,尤其是担纲主角的约翰尼·德普,拿把吉他弹下还不错,说到唱歌剧,他哪有那个音乐天赋啊?的确,蒂姆·伯顿的《理发师陶德》也许没有达到最好的舞台演唱效果,但这位天才导演用自己的镜头承载了一个恐怖的童话,原本优雅的百老汇歌剧被演绎成一出嗜杀的奇观,这一点很好的弥补了该片在声乐上的缺陷。《圣路易斯邮报》的作家盖尔·彭宁顿将伯顿的《理发师陶德》形容为“让人不安又让人欲罢不能”,“即便是桑德海姆的歌迷们也会重新打量这部新式的《理发师陶德》,除非他们的眼睛被蒙上了。”


僵尸新娘

Corpse Bride (2005)




尽管早在1993年蒂姆·伯顿就在动画电影《圣诞夜惊魂》中初试身手,但当时他只是这部电影的编剧,而他作为导演全权执导的第一部完整动画电影则是2005年的《僵尸新娘》。这部电影在一个古老传奇的基础之上进行了在加工,它讲述了一个男子误打误撞娶了一位亡灵新娘的故事。说起来并不奇怪,《僵尸新娘》中细长苍白的人物形象看起来像极了《圣诞夜惊魂》中的南瓜王杰克和他的朋友们;而且《僵尸新娘》的配音听起来也熟悉的很,伯顿一帮子御用演员(包括德普、卡特以及阿尔伯特·芬妮)的声音让人感觉过于亲切,同时还有必不可少的丹尼·艾夫曼的配乐。坚决在电影中启用老面孔以及固定元素,不仅让蒂姆·伯顿的《僵尸新娘》获得了影迷们的认可,而且影评家们也对其赞不绝口。“蒂姆·伯顿以自己阴森的、梦幻般的惊人想象力,令人信服的将他的电影世界带入了现实,让我们在电影院里经历了一场荒诞的快乐冒险。”


查理和巧克力工厂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2005)



伯顿在接手《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时遭到诸多非议,尤其是他用来担当主角的男一号竟然是约翰尼·德普!这部电影肯定会砸在蒂姆·伯顿手中的,大家都在等着看好戏呢。让约翰尼·德普扮演旺卡先生?为什么不让安娜·温图尔嫁给迈克尔·杰克逊呢?这种搭配让人无话可说。但伯顿的直觉最终证明他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获得票房(电影的全球票房4.75亿美元)和口碑上的双丰收。罗伯特·汉克斯在为《独立报》撰文时评价该片说:“忠实于原作,且视觉效果出众,伯顿的大作是常识和想象力的双重胜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些成人会钦佩孩子们的原因。”


大鱼

Big Fish (2003)



《大鱼》根据丹尼尔·华莱士小说改编的电影讲述了一位父亲爱吹牛的性格使得父子关系渐渐疏远的故事。电影开拍前不久,导演伯顿就痛失双亲,他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对紧张的家庭关系深有感触,在这部喜忧参半的电影中,伯顿也理所当然的溶入了个人感情。正如《明尼阿波利斯圣保罗新闻版》的罗伯·尼尔森所评价到:形式凌驾于内容,情趣超越于真相,伯顿经常因为作品过于晦涩自闭而被批判,但我认为这是件好事,这是他与生俱来的品质。”


决战猩球

Planet of the Apes (2001)


《人猿星球》(决战猩球)讲述了一个宇航员坠落到一个猿类统治人类的星球上,并最后带领当地人类反抗猿类的故事。实际上,这个电影是一部翻拍作品,翻拍的是1968年的同名电影《人猿星球》,只可惜,这个翻拍作品除了在画面、电影特效方面有所进步之外,情节、人物、思想、逻辑全都远逊于原版,以至于上映后恶评如潮,被众望所归地授予“金酸梅奖”。蒂姆·伯顿这部失败之作最大的贡献,可能就是引起观众对原版电影的回忆。


脏男孩的世界

The World of Stainboy (2000)


不一样的Tim Burton。一个楚楚可怜的“脏男孩”,做“鬼”也不得安宁,掌管死神的地狱恶霸不断要求他去寻找新的尸源。一连几次,“脏男孩”拖回了一个令他来电、被灯砸死的女孩,拖回了一个服毒者和被毒死的老鼠,拖回了一堆死亡的保龄球,还拖回了一台被他杀死的杀生机器。终于,他获得投胎机会,可他的出生却令其父母如见鬼一般痛苦,最终他再次迎来死亡,又回到掌管死神的地狱恶霸身边,等待他的自然是可怕的再次轮回。


断头谷

Sleepy Hollow (1999)



《断头谷》打着恐怖片的旗号延续了他在《剪刀手爱德华》中奇异另类的影像风格。色彩浓重的复古哥特风格画面中,镜头将视角停在在偏僻遥远的郊区小镇,被欲望和复仇控制的奇幻故事,英俊帅气和年轻貌美的男女主角,几乎所有的成功元素都为这部影片准备好了。事实也证明,这部充分体现了蒂姆波顿令人赞叹的创作才华的影片,为他成为好莱坞的宠儿奠定了坚定的基础。


火星人玩转地球

Mars Attacks! (1996)


《火星人玩转地球》一片以浓郁的科幻气息和内蕴的反讽意味赢得了众多观众的青睐。该片导演是以拍摄科幻题材闻名的蒂姆·伯顿,天真 神奇的童话世界再加上阴森恐怖的视觉造型,是其一惯使用的电影元素。在这部影片中,蒂姆·伯顿处心积虑,再次编织了一个极富幻想色彩却又令人战粟的故事。



艾德·伍德

Ed Wood (1994)




虽然比其他导演享受过更多的欢呼和商业成功,但平心而论,蒂姆·伯顿在其导演生涯中的大部分时候所遭受的都是误解,这也是他为什么要拍《艾德·伍德》的原因。这是一部关于奋斗的个人自传电影,一位备受嘲弄却心怀大志的导演艾德·伍德却屡屡拍出《忽男忽女》和《9号太空秘令》这样的大烂片。该片的剧本由司考特·亚历山大和拉里·卡拉斯泽基操刀,他们也曾为电影《问题男孩》编过剧本,现在想来这二位仁兄肯定都是从众人白眼里一步一步走出来的主,不然也编不出如此契合主题的剧本。即便是如此,《艾德·伍德》还是被各大电影公司踢来踢去,大家都不愿接下这块烫手的山芋,但最终迪斯尼同意为该片出资,伯顿也拿到可以自由发挥的导演权力。结果不出大家所料,这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过时黑白片票房是一败涂地,但却赢得了影评家们的好口碑,《创意休闲》的马特·布卢森称赞《艾德·伍德》时说道:“不管这个特别的心灵曾遭受过什么样的误解,《艾德·伍德》都还原了这个富于创造力的温柔情人以本来面目。”


蝙蝠侠归来

Batman Returns (1992)


蒂姆·伯顿本来并不想拍《蝙蝠侠》续集,但在华纳一再请求之下,再加上又找来了丹尼尔·沃特斯(他曾与伯顿一起尝试创作《哗鬼家族》续集)参与剧本编写,他最终同意执导这部电影。结果这部1992年的《蝙蝠侠归来》,成为了一部蝙蝠侠(迈克尔·基顿扮演,这是他最后一次出演蝙蝠侠)对抗猫女(米歇尔·菲佛)和“企鹅”(稍显造作的丹尼·德维托)圆梦之作。尽管有批评(包括伯顿的父母亲)说这部电影过于黑暗,但大部分的评论都是积极和正面的;实际上,在克里斯托弗·诺兰携《蝙蝠侠:侠影之谜》归来以前,蝙蝠侠系列的最佳电影莫过于这部《蝙蝠侠归来》了,《华盛顿邮报》的戴森·汤普森将该片的成功归因于“向始于1939年鲍勃·凯恩(《蝙蝠侠》作者)原作式黑暗的进一步靠拢”。



剪刀手爱德华

Edward Scissorhands (1990)



在《蝙蝠侠》大获成功之后,蒂姆·伯顿开始着手实施另一项电影工程,这次他选择的拍摄对象是他心仪已久的剧本。当伯顿还是南加州一位孤寂的少年时,《剪刀手爱德华》的故事梗概已经在他的脑海中盘旋了。在福克斯的大力支持下(福克斯从对该片不感兴趣的华纳兄弟手里买下了电影版权),蒂姆·伯顿在一堆大牌——其中不乏威廉·赫特、小罗伯特·唐尼、汤姆·汉克斯以及汤姆·克鲁斯这样的一线男星——中相中了约翰尼·德普,让他来出演该片的主角爱德华这个角色,这是个由一个疯狂科学家(维森特·普赖斯)创造出来的孤独机器人,长着锋利的剪刀手。当然,在那时候估计谁也不会想到《剪刀手爱德华》竟然只是伯顿与德普之间合作的开始,从那以后,他们又陆续合作完成了七部电影。用德瑟雷特新闻报的记者克里斯·希克斯的话来说,《剪刀手爱德华》是“一出令人惊讶”且又“无限迷人的现代童话。”



蝙蝠侠

Batman (1989)

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此类电影正处于低潮期。当时华纳虽然决定为《蝙蝠侠》开绿灯,但却要求伯顿在萨姆·哈姆剧本的基础上将其拍成一部系列电视喜剧,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华纳这一漫不经心的举动也无可厚非;最终《哗鬼家族》的成功说服了华纳,他们开始认真考虑要将蝙蝠侠搬上大银幕。当然,漫画迷们还是相信电影《蝙蝠侠》玩不出什么新花样,原因很简单:有先前执导《荒唐小混蛋奇遇记》的毛头小子蒂姆·伯顿来掌控全局,再加上用曾出演《打工好汉》和《家庭主夫》的迈克尔·基顿来饰演蝙蝠侠,看来又一个做作的亚当·韦斯特时代要来临了。但结果证明,伯顿的《蝙蝠侠》黑暗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它的大获成功证明了根据漫画改编的电影并不一定是孩子们的专利。在囊括了几大成功要素之外,Cinemaphile的戴维·凯耶斯补充了最关键的一点:对一部本就黑暗而不详的漫画,导演蒂姆·伯顿作出了杰出又独到的全新诠释。



甲壳虫汁

Beetle Juice (1988)

又名:阴间大法师



在为华纳的《蝙蝠侠》剧本殚精竭虑的时候,伯顿依然能腾出时间来在其他电影领域一展身手,当迈克尔·麦克道尔《甲壳虫汁》剧本摆到他面前的那一刹那,伯顿就知道这次绝对错不了。在原作过于黑暗和暴力的基础之上,伯顿请来了沃伦·斯凯伦为剧本润色,使其更具亲和性,最终这部电影成为了1988年最成功的电影之一。这部荒诞的喜剧电影讲述了一对鬼魂为了赶走住在自己家中的可恶房客,请来一位阴间的伪法师驱人的故事。《甲壳虫汁》不仅拉来哈里·比拉芳为其演唱电影插曲,而且充满了各种怪异的特效和无厘头式的幽默感。这部电影在美国国内狂揽7500万美元的票房,并一举奠定了蒂姆·伯顿顶级吸金导演的地位(这也使得《蝙蝠侠》的拍摄顺风顺水起来)。《甲壳虫汁》不仅是体现蒂姆·伯顿超级敏锐感的早期代表作,更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经典搞笑喜剧。



荒唐小混蛋奇遇记

Pee-wee's Big Adventure (1985)


八十年代初期,初出茅庐的蒂姆·伯顿凭借两部经典cult式短片《文森特》和《小科学怪人》吸引了保罗·雷宾斯的注意,随后在雷宾斯的力荐之下,这位青涩的年轻导演执导了其生平第一部电影长片,即1985年的《荒唐小混蛋奇遇记》。在当时的影评家们看来,这部讲述一位系领带的小男人为找一部被偷的自行车而搭便车跨越整个美国大陆的荒诞故事肯定是不会让影迷感兴趣的,但《荒唐小混蛋奇遇记》在上映之后却大获成功,从此蒂姆·伯顿的导演生涯开始顺风顺水,同时该片后续的电视剧集《妙人怪谭》一连在CBS上演了五季,为我们带来了无数个欢快的周末清晨。25年已经过去了,《荒唐小混蛋奇遇记》依然是而且永远是一部cult式的经典电影,正如科尔·史密斯所形容的那样,“有点蠢,有点傻,但就是搞笑。”


科学怪狗

Frankenweenie (1984)

又名:小科学怪人


《科学小怪人》的灵感来自于玛丽·雪莱的科幻小说《科学怪人》,只是结局更光明。黑暗、哥特、温情……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东西。”作为编导,蒂姆·伯顿曾经这样提及《科学小怪人》。这是一部30分钟左右的真人实拍短片,由蒂姆·伯顿在1984年拍摄完成。


文森特

Vincent (1982)


视频

http://v.ku6.com/show/iIjR4J8YsnbL2Wvg.html

本片荣获渥太华国际动画电影节观众奖。1984年蒂姆·伯顿制作完这部动画后,因题材太过灰暗而被制作方迪士尼雪藏多年。

影片讲述了七岁男孩文森特的暗黑幻想故事。文森特是个很有教养的小孩,但脑子里却充满着各种新奇古怪的念头,他沉浸在自己的鬼怪世界里。喜欢读爱伦坡的小说。某日在读完一本恐怖小说后,他开始幻想自己是恐怖演员,饰演将妻子活埋后精神压迫的凶手。他去她的墓穴确定她是否还活着,但实际上只是在他母亲的花园里挖土;母亲将他关在坊间,他幻想是被驱逐到末日之塔,并将在那儿孤独度过一生。

影片采用泥塑动画,黑白影像拍摄的形式,带着蒂姆·伯顿电影惯有的哥特造型,讲述了一个孤独而爱幻想的小男孩文森特的故事。在这个小男孩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鬼才导演蒂姆·伯顿童年的影子,而伯顿也坦言,文森特的形象融合了自己小时候的样子,而故事灵感则来源于他喜欢的爱伦坡的作品。


该片由“恐怖之王”文森特·普莱斯配音,他的恐怖片作品《蜡像馆》、《尼罗河女王》等,引领了一个恐怖片的黄金时代。

诡异的哥特元素,孤独而无奈的人物形象,从这部短小精悍的片子中,我们已能窥见蒂姆·伯顿后来的风格。甚至,《剪刀手爱德华》中的约翰尼·德普,几乎是动画中文森特的真人版。

这是蒂姆·伯顿拍摄的第一部影片,之后他又创作了《科学怪狗》(Frankenweenie)。遗憾的是,这两部动画都因不适合儿童观看而未能公映,直到2012年,蒂姆·伯顿凭改编版的《科学怪狗》获得第78届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动画片,第85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动画长片。




蒂姆·伯顿的哥特式画作


这个鬼才式的人物由于拥有封闭、孤独的童年生活而习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只用绘画表达生活和对世界的看法。


《剪刀手爱德华》(1990)。约翰尼·德普Johnny Depp说自己直到看到伯顿的草图,才明白自己要扮演的是谁。”我立马迷上了这个角色,他(爱德华)影响到了我。“


剪刀手爱德华 的剧照

蒂姆·伯顿Tim Burton最著名的电影之一——《剪刀手爱德华Edward Scissorhands》(1990)——出现的时间要比你想象得更早。“我还是少年时就有了这个想法,”这位《阴间大法师/甲壳虫汁/哗鬼家族Beetlejuice》(1988)的导演说道:“爱德华在我脑海中很久了。”《圣诞夜惊魂The Nightmare Before Christmas》(1993)中领头的调皮鬼(ghoul)南瓜王杰克(Jack Skellington)也是一样。“南瓜王杰克是个我不断画啊画啊画出来的涂鸦,这么画并不是出于什么特别的目的。”


《圣诞夜惊魂夜》(1993)的情节串连图板

看着这些哥特式风格画作你不得不惊叹蒂姆·伯顿的想象力,以下的画作里包括《圣诞夜惊魂夜》的原始人物图,以及《火星人玩转地球Mars Attacks》(1996)中的火星人头像图。蒂姆·伯顿曾说道:“我从没真正感觉自己像个画家,我做的一直都是视觉方面的事。”


圣诞夜惊魂 的剧照

哥特式风格:有着异教、死亡、巫术等阴暗面元素,是一种充斥着阴暗、诡异、恐怖等黑暗环境的电影风格,一般为:恐怖片、吸血鬼篇、鬼片等。

《牡蛎男孩忧郁之死以及其他故事The Melancholy Death of Oyster Boy and other stories》(1982年-1984年)的草图。蒂姆·伯顿在1997年出版了一本诗和插图集。这是他为该书画的一张草图。

《卡通Cartoons》(1980年-1986年)草画。

《牡蛎男孩忧郁之死以及其他故事》草图。


《黑神锅传奇The Black Cauldron》(1983)草图。蒂姆·伯顿为迪斯尼这部1985年的动画大致画出了场景,但不幸的是,他画的200张图没有一张在电影中使用。


《小科学怪人Frankenweenie》(1982)草图。1984年,蒂姆·伯顿为迪士尼拍了一部名为《小科学怪人》的短片。在伯顿完成这部电影后,迪士尼管理层立马炒了他,称他这部电影对迪士尼的小观众们而言太恐怖了,还浪费资源在这部电影上。在《阴间大法师》和《蝙蝠侠Batman Forever》(1995)成功后,他们最终放出了视频,放出时距离电影拍完已有10年。


Trick or Treat 草图,1980年。


给自己充气的头足类动物,1994年


《罗密欧和朱丽叶》草图,1981年-1984年。在迪士尼工作室做学徒的4年里,伯顿有过许多拍电影的想法,包括对罗密欧和朱丽叶的重新想象,假想他俩的悲剧爱情发生在陆地和大海之间。


数字图,1982年。



《火星人玩转地球》(1995)水彩和蜡笔画。


火星人玩转地球 Mars Attacks! (1996)


红后草图(2009)。在3D版《爱丽丝漫游仙境Alice in Wonderland》时,伯顿为寓言中著名的恶人所画的草图。


爱丽丝梦游仙境 的剧照


持头骨的蓝衣少女(Blue Girl With Skull),1992年-1999年。蒂姆·伯顿想让一些画成为现实,于是他第一次拿起偏振片,说服他的同事Leticia Rogers和他的服装设计师Colleen Atwood一起做点有趣的事情。这件有趣的事情激发了《圣诞夜惊魂夜》中莎莉这个角色。

Trick or Treat图,1980年。

喝酒的忧郁少女(Blue Girl With Wine),1997年。

波顿1982年的画作《宠物公墓》(Pet Cemetery)钢笔、铅笔、记号笔


1984年《科学怪狗》电影截图


2012年《科学怪狗》电影截图


1992 蝙蝠侠归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