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牛李党争:晚唐官僚体制内的窝里斗

 昵称29313448 2017-09-24


  除了宦官专权,文官集团也不闲着,他们似乎都跟这个王朝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努力要将唐朝推向死亡的深渊,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牛李党争”。中晚唐时期,唐政府的文官集团分裂为两个政客集团,一称“李党”,一称“牛党”。李党代表人物主要有李德裕、李绅、郑罩等人。而牛党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李逢吉、牛僧孺、李宗阂等。他们注定不能和衷共济,和平相处,因为他们的出身不同;李党中成员多半是世家子弟,官宦二代,出身高门大户。而牛党成员出身多半是平民寒门子弟,他们都是通过参加科举考试进入体制内,并上升到中央级别的高官。按照现在的话说,牛党跟李党之间的矛盾不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而是阶级矛盾。


  唐宪宗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四月,朝廷按照惯例,举行了一场特别的全国公务员考试,具体的科目是所谓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这次参加公考的举人牛僧孺、李宗阂、皇甫提等人,在考试的作文中针砭时弊,措辞尖锐,呼吁政府早日改革,可谓一语中的,振聋发聩。他们这些激烈的政论文章正好说出了锐意改革积弊的唐宪宗的心里话,因此主持考试的吏部侍郎杨砖陵和吏部员外郎韦贯之对他们优先录取。唐宪宗也非常欣赏这几个考生的观点,并知会中书省要对他们多多关照,安排到适当的岗位上。


  本来这场考试就是欢迎大家批评的,然而宰相李吉甫却是个阴谋论者,他看到那些投枪匕首般的考生作文,怀疑是含沙射影攻击自己,他认为这些考生胆敢批判自己,肯定是他的政敌在暗中支持。他怒羞成怒,一状告到宪宗那里,说这场的最后阅卷人翰林学士裴泊等人跟那些考生都是沾亲带故的,这背后的黑幕是可想而知的。唐宪宗一听勃然大怒,原来这些慷慨激昂的考生竟是朝中大臣在背后操纵,如此徇私舞弊,不彻查以后还怎么招揽天下的人才?于是唐玄宗不得不将这些他原本极为看好的考生的成绩取消,考官也受到了处罚。但是舆论多同情牛僧孺等考生,谴责宰相嫉贤妒能,朝廷迫于压力,在处罚了考官的同时也将宰相李吉甫贬到地方上。


  以这场考场风波为标志,历时近四十年的朋党之争拉开序幕,史称“牛李党争”。牛党的代表人物牛僧孺,是安定鹑机(今甘肃灵台)人,他的先祖牛弘曾经在隋朝担任过宰相一类的高官,他也算是曾经阔极一时人家的后裔,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牛党的另外一个代表人物李宗阂,却是大有来头,他的先祖是唐高祖的儿子郑王李元巍,按理说他是正牌的宗室子弟。但是那不过是看家谱而已,实际上他们的家庭不过是曾经阔过而已,到了他们这一代牛他们均家道中衰,祖先的阔绰跟他们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他们要出人头地,还是要参加科举考试。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公元805年)他们同时考上进士,二人算是老同学了。此外,牛党的另外一些骨干成员杨嗣复等人也都是同学关系,这些平民出身的进士被后世看作是庶族势力的代表。


  李党的代表人物李德裕,是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他就是宰相李吉甫的公子,老子拉开了牛李党争的序幕,儿子上台饰演主角。李德裕自幼表现的很特别,别人苦读是为了考取功名,但是他勤奋学习却十分厌恶科举,尽管他不大会写应试作文,不过他也不愁自己的前途,因为他是宰相的公子。此外,李党的主要成员,如郑覃等人也多是关东著名士族的后代,他们都是靠家庭关系当上官的,后世将李党定为门阀士族势力的代表,也就是说牛李党争实际上是庶族与士族之间的斗争。不过不管是庶族还是士族,不管是牛党还是李党,他们都是孔孟的信徒。


  自制举一案之后,牛僧孺、李宗阂等人长期遭到压制,进不了体制内,只能在藩镇处混饭吃。直到李吉甫死后,牛僧孺等人才有机会到中央工作。唐穆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牛党成员李宗阂已经升任到中书舍人的高位了,这年的全国公考前,他跟李党成员的李绅都向主考官打过招呼,可是发榜之后,李宗阂的女婿苏巢如愿以偿的考上了,而李绅走后门却没有成功。时任翰林学士的李党领袖李德裕联合朝臣李绅、元棋上书,称这场考试有猫腻。于是唐穆宗下令复试,结果苏巢的不及格。李宗阂为自己的女婿走后门的罪名就这样坐实了,被外放为剑州(今四川剑阁)当刺史。但是不久李宗阂就官复原职了,不久又升为兵部尚书,这一轮斗争,牛党反败为胜。


  唐文宗登位,李宗阂走宦官路线当上了宰相,出于报复,将李党领袖李德裕贬出京城,把自己的同党牛僧孺提拔上来,两人合力将李党成员全部排挤出中央。李德裕被贬到西川当节度使,吐蕃维州(四川理县)主将,举城归降,李德裕打算趁机收复失土的其他领土。可是李宗闵、牛僧孺为了打击李德裕,主张和平解决民族问题,并令李德裕退出维州,交回降将。吐蕃把大唐交回的降将及其党羽家属全部用酷刑处死。李宗闵、牛僧孺这一决定,引起了朝野上下的激烈批评,牛僧孺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辞职,李德裕再次入朝。


  李德裕入朝后,两党也曾经试图过和解,但是自古文人相轻,党同伐异,这些人都没有什么宽广的胸怀,结果不但没有和解,反而积怨更深,以至于水火不容,恨不能同归于尽。李德裕只当了一年宰相就被排挤出了中央,继续到地方上任职,又由牛党的李宗阂回来当宰相。但是李宗阂与新晋的李训、郑注并非志同道合者,于是李训、郑注又把牛僧孺、李宗阂等人排挤出朝廷。到唐武宗登位后,李德裕又被起用,他确实也是有能力的,在地方干的不错,因而受到唐武宗的信任。李德裕东山再起后,把牛党主要的骨干牛僧孺、李宗阂、杨嗣复等人全部赶出朝廷,放逐到最偏远的蛮荒之地,让他们永无出头之日。牛党被赶走后不久,李德裕也被新上台的唐宣宗赶出朝廷,自此牛李党争才告终结。党争尽管对唐朝的损耗很大,还不足以彻底摧毁这个王朝最后的统治基础,因为民心向背才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关于我们

总有刁民举报朕,删前打赏见真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