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史今说:古代朝鲜评价元清,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65期)

 金色年华554 2017-09-24

古史今说:古代朝鲜评价元清,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65期)

古代李氏朝鲜评价元清看似为了保全大的,实则是想保全自己这个小弟

  • 日本网议(古代朝鲜评价元清时代,比汉民族自己更有甚至而无不及,是否是种标榜呢)争论一:在李氏朝鲜王朝时期,有很大一部分的“汉史”学派认为“唐、虞、夏、商、周”是“礼乐”鼎盛的中国时代;到了秦、汉、晋、隋、唐、宋以及明王朝时期则是“文韬武略”显赫的中国时代;其他还有一些像东周、蜀汉、东晋、南宋、南明等王朝则是属于偏安一隅的中国地方性政权(这就让我们对李氏朝鲜研究中国历史有了了解,他们将中国王朝分为了三大类,来支持他们的“华夏正统”的观念是不是有道理)。

  1. 真正享有大一统的王朝:夏、商、周等王朝。

  2. 能一统天下、又可以传世续国数百载的王朝:秦、汉、隋、唐、明等王朝。

  3. 偏安一隅的王朝:蜀汉,南北朝时期的宋、齐、梁、陈、五代十国诸国等国。

  • 日本网民吐槽:事实上,李氏朝鲜时期的那些“史学”家们有这样的划分,一是朝鲜半岛时期的王氏高丽、李氏朝鲜都曾受到过元、清王朝的入侵,将这些占据了华夏正统地位的王朝视为“夷狄之君”或者违背君臣关系的“簒逆之辈”。二则是李氏朝鲜英祖时期的成海应(公元1760年~公元1839年),他们这样做一是的确为明朝的正统地位不复存在而悲鸣、更多的是借此批判清王朝破坏了中华数千年以来建立起的“衣冠制度”。对李氏朝鲜而言,他们“布文章、正等位、秩上下、裨贵贱者,唯是物耳”观念皆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与正统的体现(实际上说明每个古代王朝覆灭,真正能为其做到大公无私的友邦不存在,私心是谁都有的)。

古史今说:古代朝鲜评价元清,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65期)

李氏朝鲜需要借着这个时机,让自己扬眉吐气好上位(为过去式的明王朝陪葬南朝鲜不会干,全是套路)

  • 日本网议(古代朝鲜评价元清时代,比汉民族自己更有甚至而无不及,是否是种标榜呢)争论二:在当时明清政权交替之际,李氏朝鲜自己所谓的华夷关系(即自己与明王朝的关系,而非包括其他国家如日本、越南等)出现了很大的转变,从尊华、“侍奉华夏政权”转变为一种“心存敌视”的鄙视心态,更从文化上完全对元、清时代不予承认。因为在公元1637年,满清进入朝鲜后,朝鲜成为满清政治舞台上的“藩属国”,这让一直把华夏文明视为“宗主”旗帜的杆子打断、代表礼乐文明的崩溃,让李氏朝鲜在更多的时候是将自己视为“华夏文明”的中心,而不是真的去为一个过去式的“明王朝”哀悼(当然也有人坚持明王朝对李氏朝鲜有再造之恩、应当还恩于明;可是真的做起来,李氏朝鲜王朝根本是无能为力)。

  • 日本网民吐槽:在明王朝挽救了李氏朝鲜后,一种能出使明王朝的“男儿荣耀”的事业诞生了。直到清取代明,出使“清王朝”成为了不得不的奉行的君命,于是所谓的“明朝之后无中国”的言论出现,同时又将“胡人无百年之国运”的说法拿来考究,看似是联合明王朝的遗民旧臣反对清王朝;实际上只是想将自己自以为取而代之的“华夏文明”正统地位给归于正位(所以在《朝鲜王朝实录》中对朝鲜出使清王朝的记载,多是将“天朝上邦”的形象写的一落千丈,既然不承认又何必用隋唐时期的“天朝上邦”来突出清王朝呢,实则别有居心)。

古史今说:古代朝鲜评价元清,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65期)

元清和中原汉族再打也是自家事,轮不到李氏朝鲜自己来这里立牌匾,一个靠着古代中国发家的地区,就是想占便宜

  • 日本网议(古代朝鲜评价元清时代,比汉民族自己更有甚至而无不及,是否是种标榜呢)争论三:宋元交替、明清交替时期,当时不管是王氏高丽、还是李氏朝鲜的百姓都认为,代表“礼乐文明”的华夏体制遭到破坏有两个原因。一则是统治者由汉人换成了蒙古人、满人,而这两个朝代统治下的中国没有了往日的文明兴盛、“蛮夷的风气”侵入了华夏的儒家文化中,让汉人放弃了自己的传统、心甘情愿地做外族政权的奴才(这句话不全对,实际上若真的是心甘情愿,恐怕就不会有明太祖的“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以及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诞生了,历史从完整的客观角度看更能讲清楚一些东西)。

  • 日本网民吐槽:元清取代华夏正统地位,是存在不少问题的。据了解在清代初期,当时的汉人见到了保留汉人衣冠的朝鲜使臣会痛哭流涕,到了清代中期进而成为“以金钱鼠尾”为正统的趋势。换句话说,李氏朝鲜的前身王氏高丽、曾经不也是与元王朝长期通婚(并还宣扬元朝皇帝是高丽人么),而且在李氏朝鲜初立时期,他们亲近北元多与明王朝。

古史今说:古代朝鲜评价元清,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65期)

李氏朝鲜这么评价是想给自己的“小中华”思想找到一个最合适的理由,“继承”大中华思想

  • 日本网民吐槽:李氏朝鲜与清王朝的近300年历史上,李氏朝鲜固然嘴上看不起,实际上却是只能奉清王朝为正朔(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当时的越南接受了乾隆皇帝恩赐的国号就是一种佐证。所以李氏朝鲜评价元清更多时候是带有自己的“华夷之辨”观念。而在元宋、明清时代交替时期,日本也只是在人物画卷上将中国人分为“大明人”、“大清人”;这自然让李氏朝鲜将自己认为自己是“华夏文明”中心的“小中华思想”得到进一步的影响。

古史今说:古代朝鲜评价元清,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第465期)

元代地图,王氏高丽不也同样和元王朝关系经常通婚,所以他们没有理由管种花家的事情

  • 日本网议(古代朝鲜评价元清时代,看着李氏朝鲜试图去联合南明、郑氏“反清复明”,实则是为自己的“北进”增加砝码)争论四:在明王朝灭亡后的公元1649年,在沈阳做了八年人质的孝宗国王回到朝鲜即位,随即就准备启动他自己“反清复明”的谋划,实际上这更多的是一个李朝国王自己对清王朝的恨之入骨,只是正好将这种遭遇嫁接到了“反清复明”的运动中去,就算李氏朝鲜真的联合起兵,最终谁能保障李氏朝鲜不会学着“高句丽”那样,来蚕食古代中国北方地区。

  • 日本网民吐槽:说起来,孝宗国王的北伐计划实在有点过于“荒诞不经、不切实际”,以当时李氏朝鲜的国力而言,想要凑够十万精锐军队,不花个几十年是不可能打造出来的。其次李氏朝鲜本来就有“三万守军被三百满清骑兵大败”的历史前科。而孝宗国王所言的“大义既明,则覆亡何愧”,更多的是为了维护李氏朝鲜的面子问题(真要为了反清复明赔上整个李氏朝鲜,他可不会这么干,所以说古代历史朝鲜评价元清不能全信,也不能偏信,都是一种“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套路)。李氏朝鲜在立下不少评价元清的说法后,终于有了“出师有名”的理由(实则借机扩张北方领土),只不过后来李氏朝鲜的“反清复明”还没开张,就只能在“大报坛”的祭祀活动中一次次的重复宣读了

李氏朝鲜“反清复明”非真心理由 (单选)
0
0%
国力孱弱,只是想趁时机进据辽东
0
0%
借明清交替之时,让自己上位更正
0
0%
想让自己成为华夏文明全唯一正统
0
0%
二八之分,私心绝对大于为明复仇
0
0%
明清打是自家事儿,棒子想喝口汤
0
0%
南朝鲜在评价前看自己历史及格么

结语:关于今天本期《古史今说:古代朝鲜评价元清,是否醉翁之意不在酒!》文章结束了!如若您喜欢或支持小编的文章,欢迎订阅、关注、交流、讨论、转发或收藏、点评、点赞!感谢各位的支持!每日精彩文章与您同享!当然也欢迎大家发表不同的观点和交流意见给小编我,大家共勉而行!

欢迎大家关注小编原创《古史今说》其他精彩文章!

注:声明头条作者90大历史所发原创文章、视频、图文等均在今日头条首发!未经原创作者允许请勿擅自修改、发布以及抄袭!

'本文已入驻快版权'原创作品转载平台'。'如需转载,请登录快版权获取正版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