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司马推送的第 513 个与众不同的人 你们,有没有算过自己离家的距离?司马算了,329.6公里。 你们,有没有算过自己离家的时间?也许没有,但,父母肯定算了。 总说中国人与家人之间的爱,是含蓄的,不过,即便儿行千里,爱,要大声地说出来。 司马第一次见到何炅这么紧张。 他开了一档新节目, 以他的主持功底,应该没有他hold不住的类型, 他却在节目播出前说: 不过节目一播出, 所有人都说这会是今年最佳综艺, 它是名字实在,甚至有点土气的 ——《儿行千里》。 它讲诉了普通人生活中和父母离别的酸苦、 一家人对诗和远方的期盼和乐观, 更重要的是, 它用一个又一个温暖的故事, 教会了你——懂得。 第一个出场的主人公,叫何江, 2016年,他作为优秀毕业生登台演讲, 这是哈佛给予毕业生的最高荣誉, 他也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中国学生。 但台下所有的师生都不知道, 这个发着光的男孩,来自12145公里外, 湖南宁乡的一个小乡村。 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和很多人的想法一样,坚信“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 于是他们从不出门打工,宁愿在家辛苦一点,多干点农活,也要陪着孩子上学。 父亲说:“我们从不打牌”,没有任何娱乐的他们,每天坐在家里的四方桌子上,每人拿一本书,看谁坐得最久。 有时候,怕孩子压根没看进去, 父亲会抽出一本书: “第几页第几张,说出中心思想。” 何江说,其实那时候他真的蛮想出去玩的, 但是扭头看到爸妈都坐在自己身旁看书, 他不敢。 何江还有一个弟弟, 他在哈佛念书时,弟弟也考上了研究生, 家里的情况不是很好, 为了给孩子交学费, 年迈的父亲决定出门打工,江西、武汉、银川...... 只要哪里工资高,他就去那里。 他的工作是竖电线杆, 一根电线杆有一千多斤 但竖一根的工资只有20元。 回想起那段经历, 父亲对着镜头说:真的非常累。 但他从没在两个儿子面前说过。 2016年,他被查出了尿毒症, 110多斤的体重,浮肿到160斤。 医生说你是在拿生命开玩笑, 他却不愿意,让老伴告诉儿子自己的病情: “一点点小病,千山路远,免得他们挂念。” 怕孩子担心,明明很不舒服,他还是说:“我很好,身体坚持得住。” 十二小时的时差,何江坚持每天和家人视频聊天,有时候父亲的状态不好,就会让母亲接,自己躲在屏幕后面去。 或者故意挂掉,再发语音过去,生怕儿子知道了,为自己担心。 其实何江都知道。 所以当他成为中国第一位,站在哈佛毕业典礼上演讲的优秀毕业生时,他讲到了科学、改变世界,也大声说出自己来自农村和有两位当农民的父母。 因为比起后来的掌声和成就,他始终念念不忘,八年前,他刚从农村跨出国门的那个清晨。 那天,天刚蒙蒙亮,何家就起了个大早,送他去村子里的车站。就在快要上汽车的时候,开心但又有点伤感的母亲突然问他:“你要不要吃菱角?” 何江特别惊讶,母亲怎么在这个时候还问这个。也没等他回答,就看她径直朝车站旁边的水渠走去。水渠很深,年迈的母亲弯着腰,伸直了手,怎么也够不到。 她索性脱掉鞋子,卷起裤腿,一脚踩进泥里,艰难地趟着水走向不远处的菱角...... 这个场景,让司马想到我们学过一篇课文—《背影》。书里要求背诵的第六自然段,当时13、4岁的我们,根本读不懂,只是当做一个艰难的任务。 直到后来我们长大了,第一次离家,看着父母往自己的行李箱里拼命塞东西,坚持坐火车、挤公交陪着去学校报道,一路还要被迫听他们啰嗦的叮嘱...... 直到他们转身离开,看着那个还未察觉到,就已经偷偷老去的背影时,你突然就读懂了。
就跟朱自清怕父亲看见,赶紧拭干了泪一样,何江接过那一捧菱角时,也不敢抬头看自己的妈妈。 “男孩子不太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其实当时我在吃的时候,都不敢直接看我的妈妈。” 原来有些爱,不需要语言,却依旧沉甸甸。 何炅被感动的眼眶都红了:这就是中国式父母,表达爱的方式。虽然不善言辞,但是一分一毫,都不曾减少过。 他说,这个故事里,有两个天天,让他印象深刻。一个是小时候父母的“天天陪伴”,另一个就是何江长大后的“天天联系”。 他特别自愧不如:我到现在都有个好习惯,就是不管飞到哪里,落地一定会跟妈妈报平安,我以为我已经做的很不错了,但是,我做的还不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的爱”、“无私”,会被认为是一件很老土、一点也不酷的事情。 网络热门的话题都是“逼孩子相亲的怪物”、“熊父母”......但他们不全都是洪水猛兽,他们是实实在在的,我们普通人的普通爸妈。 “所有的选择,所有的依据,都是为了孩子,这就是我们中国的父母,他们选择的方式。” 网络上曾经流传过一个计算公式,假如一年之中,只有过年的六天才和父母见面,一天最多在一起11个小时, 若父母60岁,活到了80岁,我们实际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只有1320个小时,你以为来日方长,其实只剩下55天。 手机,几乎成了我们和家唯一的联系。 节目里,离家841公里的姑娘说,有一天自己的手机没电了,等回到寝室后已经非常晚了,打开手机发现有二十多个来电提醒,全都是妈妈打来的。 等她打回去,妈妈在电话那头着急地说:“你吓死我了,你微信也不回,手机也关机”。 她无法想象,那几个小时妈妈是如何在煎熬中度过的,她只知道从那以后,妈妈存了她所有室友的联系方式。 “即便下次找不到你,我还可以联系室友,确认你是安全的。” 我们一天24小时离不开手机,好像有什么天大的事情在等着我们,但真正找不到我们会着急的,真的只有父母。 距家944米的男孩, 也分享了一则关于电话的故事, 他说有天接到了父亲的电话, 他俩平时很少交流, 但那天父亲突然开口:“我想你了”, 让他惊讶的是下一句:“还希望你知道,我爱你”。 后来他才知道当天父亲喝醉了, 平时说不出的话,这才有勇气说了出来。 在娱乐至死的当下, 你难得发现竟然还有一档不抄袭、 不说教的节目。 没有明星的加持,也没有经典的朗读片段, 它也从不标榜自己“real”, 只是简简单单讲完一个普通人 关于家、关于爱的故事, 仅此而已。 影后马思纯,被这个节目感动,手写的一封家书 它也没有湖南台一贯老套的环节、 过度的煽情与包装, 被采访的素人直言有点紧张, 甚至连被戏称“何哭哭”的何炅, 在采访中几度红了眼眶, 但也没有掉下泪来。 或许这个节目会让你哭了又笑,笑了又哭, 但别害怕到不敢去面对, 因为它让我们懂得,这就是我们生活的本质。 这档节目却像何炅在开播前的担心一样, 开播近一个月, 都没有多少水花。 豆瓣评分甚至因为人数不足, 显示不出评分。 但几乎每一个看过的人,都给了它满分。因为那个打了二十多通电话,那个惦记孩子爱吃菱角的,其实就是你的父母,或者是你自己。 《儿行千里》让很多人意识到,爱就像柴米油盐,每天都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我们可能不曾察觉,但它其实一直都在。 有网友反馈:看完节目, 现在在反思自己对待母亲的态度, 平时和母亲说好的嗓门太大, 也好久没有给母亲做饭。 还有人看完节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