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意眼光

 一笑逢君 2017-09-24

          诗意眼光

 

 晴好天气,阳光明媚,又见美丽的蓝天白云,想起《诗眼无处不风景》,博发出来欣赏下哈诗意眼光

 

          诗意眼光

 

                                     诗眼无处不风景

                                       .茹喜斌.

 

    韩愈在游洛阳惠林寺的《山石》中诗云:“山红涧碧纷烂漫,时见松枥皆十围。当流赤足踏涧去,水声激激风生衣。”在韩愈眼里,那普通的惠林寺竟是人间最美的地方,因而就“人生如此自可乐”,也“安得至老不更归”了。掩卷沉思,难道惠林寺真的这么迷人吗?进而思之,这当是心存美意的缘故啊。

    风景当然美丽。或花或草,或山或水,或云或雾,或长河落日大漠孤烟,或“横看成岭侧成峰”,“疑是银河落九天”,当是醉人得很。但我以为这美又出自于诗意的眼光,也就是出于诗意的心灵。因而,在诗意的眼光里,即使一丛纤纤的小草,也摇曳着日月的光华;即使一座低矮的山岭,也凝聚着历史的神韵;即使一条窄窄的小河,也流淌着历史的回声。

    诗眼无处不风景。以诗意的眼光去欣赏世界,五岳有其巍峨雄峻,山丘有其玲珑苍翠,大海有其汹涌澎湃,小河有其清澈迤逦,云朵有其缤纷多姿,星空有其悠幽深邃……无不是脱俗之风景,迸发着永恒的魅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风景就在我们身边履下,风景就在我们的胸壑万峰之中。我们不必长途跋涉就可获得美的享受,我们无需颠簸劳顿即可领略美景。

    我童年时生活在故乡的洛河边,那只是一条三丈宽的河流。河边有绵延蔽日的柳树园,河中有小船和成群的水鸟,河汊里有田田的莲荷。年幼时我觉得洛河很美,但我渐渐长大时又觉得很平常,因为我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开始向往黄河之涛、长江之浪、西湖之波……而那些“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诗句,那些“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诗句,那些“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的诗句,又在不停地诱惑着我。然而,当我一番跌打滚爬之后,又特别想念故乡的洛河,想那清清碧波中拂摇的水草,想那水草中游动的小鱼,想那岸边杵衣的村姑,想柳荫下老黄牛那一串“哞哞”的叫声……它给了我多少温润的慰藉绵绵的怀恋啊。因而,我时常会让心灵之翼穿过漫漫时空,神游在故乡的丘壑山川、小桥流水,也会在梦中仰望故乡的蓝天白云鹰翅鸟影。那是我心中永不消逝的风景,演绎着我生命的感动、审美的愉悦。

    柳宗元吟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刘禹锡唱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白居易诵之:“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孟浩然画之:“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风景是心灵志趣与自然风物的融合,折射着人生审美的取向。“自古逢秋多寂寥”,自是满眼的苦风凄雨。“我言秋日胜春朝”,则是霜叶漫涧红胜火的热烈。在一个没有生活志趣的人看来,那沉舟病树无疑是死亡之息,在志向高远者看来,那却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大气磅礴。眼中风景,映射着超越现实的自由之境,也展示着热爱生活的真诚与脱俗。

    诗眼无处不风景,当是人生俊逸脱俗的境界。此番人生,即使荒郊野地,也能看到别一番枝繁叶茂中盎然的野趣;即使一块山石之中,也能领悟到天地的灵性,启人的哲理;即使一片天上的云朵,那也是野马奔腾的壮观、嫦娥奔月的故事;即使一棵苍老的松树,也能看到它啸风映月的怡然、立霜傲雪的逍遥……

    诗眼无处不风景,当是美好的人生,当是博大缤纷的人生。

 

           诗意眼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