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拥有唱戏这个爱好以外,李存勖还有一个毛病,那就是特别的贪财。大概是以前穷日子过的太多了,一旦富有有点不知所以。 当然其实这个对于一个帝王来讲,并不算是毛病。毕竟整个天下也都是他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这个毛病其实应当结合起来看,那就是之前李存勖特别爱标榜自己的功劳,这就导致了一个结果。李存勖特别吝惜对部下的赏赐,以至于在沙场出生入死,还不如几个戏子,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几乎寒了所有将士的心。 同光四年(公元926年),其实这一年已经是到了李存勖最后光景,正值饥荒,洛阳的府库空虚,士兵没有军粮,亲属家眷只能吃野菜。不但如此,甚至有的军士卖妻卖子女。这时候屋漏偏逢连夜雨,邺都发生兵变,军中流言四起,形势非常不利。 实在没有办法了,宰相率领百官上表,请李存勖开内库赈灾,其实说白了就是让李存勖把自己的私房钱拿出来一点,李存勖心里虽然为难,但也知道这时候的情形危机,所以勉强答应。 但到了后宫之后,却遭到李存勖的皇后刘氏极力阻拦,声称生死由天命决定,非人力所能为也。 到后来逼得急了,刘氏竟然把自己的梳洗用品,还有自己的儿子们推了出来。 “宫里就剩下这些了,你们拿去换军饷吧。” 宰相当时就吓呆了,他哪里敢真的放肆,赶紧退了出去。 图片来源于网络 那刘氏又是凭什么这么嚣张,以至于在国家危难的时候,还敢如此嚣张跋扈。 其实刘氏仰仗的自然是李存勖的宠幸,但这个宠幸并不是对他的,而是对他们两个人的儿子。 这个儿子就是李继笈。 李存勖对这个儿子的爱护程度实在是不一般,而且就是把他当做接班人来培养,之前征蜀地就把他派了过去,目的就是为了这个儿子积累一定的功劳,将来好作为政治资本。 当然作为李继笈的亲生母亲,自然也能凭借捞一点好处。但刘氏当时只是一个妃子,在她之上还有比她地位还高的人,那刘氏又是怎么越过这些人,一下子就居首了呢? 除了儿子给她捞了一定的政治资本,其实还有另外一个原因,那就是李存勖本人实际上也是一个不拘束于礼法的人,在中国古代社会,讲究嫡庶有别,妾生的儿子无论将来取得多么高的地位,也得遵父亲的正妻为母亲,而亲生母亲是能居于之下。 图片来源于网络 但李存勖不管这些,首先就体现在他对待自己的母亲上。他把自己的亲生母亲曹氏遵为皇太后,而把李克用的正妻封为皇太妃,结果导致曹氏见刘氏的时候,总是十分羞愧。李存勖不尊礼法可见一斑。 但在对待自己老婆问题上,他还是不敢放肆,但正瞌睡的时候,偏偏就有人送来枕头。这时候郭崇韬正好在寻找庇护,于是拉拢朝臣,一力主张册封刘氏为皇后,李存勖自然大喜过望,自然顺水推舟。 刘氏一下子就成为后宫之主。不但如此,李存勖还给了刘氏相当大的权利,于是后宫的政治力量一下子就上升了不少。于是就出现了后宫和宰相纷争的局面。 当然这一切都是在李存勖纵容的结果,甚至于再到后来,连李存勖也都压制不住这股力量。在后唐朝廷刘氏所发的皇后命令几乎等同于皇帝的圣旨。 李存勖最后也万万没想到,自己最后也会死在这个女人受伤,但这完全是因为他自作自受,所以并不值得同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时间到了同光四年(公元926年),此时的后唐朝廷已经是乌烟瘴气,完全是一片亡国之兆。 随着李存勖杀了郭崇韬之后,开始疏忌功臣。从后梁归降的朱友谦等部将七人因为牵连到这个案子无端遭到杀戮,之后康延孝为二人复仇,起兵反唐,事败被杀。在这件事情当中,刘氏依仗宠幸,假传圣旨,命令杀死郭崇韬,但李存勖非但没有警醒治罪,反而还顺着刘氏的意思,给郭崇韬定罪。 这一系列的举动,使得当初跟随李存勖打天下的功臣尽皆心寒,人心思变,再加上当时灾荒,缺少军队粮饷,于是乎一场更大的祸患就要爆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