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丰县发现清状元李蟠轶文一篇

 崔季廊坊 2017-09-25

 本报“发现栏目”曾刊登《文翰清流崔氏谱》一文,文中略提崔氏家谱中有清代寄籍铜山的丰县人、状元李蟠为崔其正撰写过墓志铭,引起很多读者的兴趣,多次致电本报,欲求详情,故现对此篇铭文详加考据,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清代状元李蟠轶文《太学生考授州同知崔公其正碑铭》考释

 

李蟠是徐州地区家喻户晓的人物,早前些年研究李蟠的学者普遍认为李蟠是铜山人,仅仅是祖籍在丰县,其他与丰县没有太大的关系。近日,丰县发现了李蟠撰写的《太学生考授州同知崔公其正碑铭》一文,此文的发现,对于李蟠早年曾住在丰县读书学艺提供了证据,而且此文在李蟠现存文集中未载,故而是难得的一篇轶文。

 

《太学生考授州同知崔公其正碑铭》全文1078字,对康熙年间考授州同知衔的丰县人崔其正一生,简短扼要的进行了表述。文章虽千余言,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如沐韩柳之风。撰文不避嫌、不虚夸,以理贯之,以气充之,可知李蟠非惟制艺高手,散文亦自有风骨。

 

墓志的主人叫崔其正,崔其正何许人也?

 

查清甲午(1894)版《丰县志.人物列传》,没发现他的传记,但是却发现了他曾祖父、祖父、父亲的传记文章,仅在其父亲崔日衡的小传中附带一句:“子其正,世其家。”县志祠祀篇中记载,康熙年间崔其正曾独资重修丰县柳毅祠。

 

祖父三代都列传县志,可谓名副其实的书香世家,通过保存至今的崔氏家谱,了解到崔其正的家族情况大致如下。

 

丰县崔氏源出博陵崔氏,堂号“三戟”。元末明初避兵乱,自山东东平府阳谷县(今山东阳谷县)徙居丰县西北石城里娥堌村,开基祖讳友能,后卜居娥堌村东里许,即今首羡镇崔老家村,遂为丰县人。崔友能有曾孙12人,崔辅政是其曾孙之一。

 

崔辅政,字良佐,号柳亭, 15岁进入县学,20岁成为了廪生,他写的文章雄浑俊逸,高出人表,嘉靖甲午(1534年)得南直隶省选贡士副榜,被授与河南卫辉县丞之职。居官五载,清廉守慎。县令赠以隶书“奖励贤能”四字旌表,郡守以“河南第一清官”称之。后来崔辅政捐躯于任上,死前在官舍墙壁上题诗示儿:“二十余年得一官,眼前风景最堪怜。于今收拾东归去,留下行藏任汝传。”死后,百姓罢市而哭,同僚素服七日,入卫辉名宦祠。

崔辅政三子崔劝,字崇化,别号镜泉,喜读书,家业隆起,乐善好施。崔劝的儿子崔大鹍,“字南溟,恢廓好施予,里人蔡病没京师,不能归,为具棺殓,资送还乡,仍代偿负二百金,任宛平县丞,有循吏名。”

 

崔大鹍的长子崔连云,“字云横,邑学生,美容止,工诗赋古文词,性孝友。”自署同观道人,著有《天问阁稿》,清光绪版《丰县志.艺文》存其诗。

 

崔日衡,也就是崔其正的父亲,县志这样记载:“崔日衡,字湘陵,连云子也,嗜学不倦,弱冠食忾,恩拔后益励志下帏,性孝友,父病,祷于神,愿以身代,已而果痊,母早逝,事庶母甚恭,待幼弟友爱深,至尝捐资济族人之不能婚与,远友之不能归者。考授州同知,未仕卒,子其正世其家。”

 

到崔其正少年时期,崔家已经从城北的崔老家搬到县城北关,建宅置田,俨然县内富甲一方的门第。

 

根据铭文知道,崔其正,字公介,他是宛平县丞崔大鹍的曾孙、邑庠生崔连云的孙子、拔贡崔日衡的三子。他的妹妹或者姐姐嫁给了李蟠的族叔,所以李蟠以婶母舅称呼他。崔其正幼年时期因为父亲早卒,母亲熊氏是副室,故而遭到正室朱氏的迫害,幸有二哥崔其章密为救援,才幸免于难。后来县令佟吉年(字惠公,铁岭人,康熙十五年以举人任丰县知县。)公命令专人加以保护,终于保全。异母的两个哥哥都无嗣早亡,不久父亲的原配朱氏也倏然而卒。由于崔其正资性过人,早入县庠,而后家业日隆。

 

崔其正考授州同知衔,历任县长凡县内大事都与他商量,县学内的戟阁和魁星楼他一人独资助修。看来,当时崔其正在丰县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崔其正卒后葬于县城外西北三里许,也就是今天的崔花园西。

 

李蟠未中进士前,经常住到崔其正家的东院读书研艺,崔其正“殷勤供给,不使少亏”,及时李蟠大魁之后,“又常多资其赠助以济其艰难。”所以后来崔其正的儿子请李蟠为撰墓铭时,李蟠“素沐大德、恨无能报”,所以满怀深情写下了这篇铭文。写作时间为雍正三年四月。而墓碑树立的时间是在乾隆二十四年(1759)三月初九日清明节。家谱所记,铭文为翰林院编修徐州人崔焘书丹,考崔焘入翰林,是在道光九年(1829)后,前后相距70年,所以推测,有可能是崔氏后裔在道光九年后重修墓碑时请崔焘书丹的。

 

此墓铭,徐州清代前后两翰林一撰一书,弥足珍贵。


丰县发现清状元李蟠轶文一篇
丰县发现清状元李蟠轶文一篇
丰县发现清状元李蟠轶文一篇

附清咸丰版《旧丰崔氏谱》所载原文:

 

太学生考授州同知崔公其正碑铭

   婶母舅崔姓讳其正,字公介,林郎任宛平南溟公之曾孙,廪膳生云横公之孙,甲午拔贡湘陵公之季子也。生平阅历,有人所不忍忘者,此诚郡邑所凖为称道者也。

    舅氏兄弟三人,长兄其庄,邑庠生;仲兄其章,邑庠生;皆朱太君出也。舅氏行季,考授州同知,熊太君出也。年方冲幼,慈父见背,祸基庭帏,豪端百出,日夜操心,刻刻畏死,井廪之不时遇也,犹幸仲兄其章密为救援,邑主佟公威为防护,方得脱离大难,即而伯仲两兄无嗣早亡,朱太君亦倏然长逝。舅氏之艰苦,尝不罹于害,固有人力,亦天心不绝崔氏之宗支也。

    熊太君鉴从前之颠危,念箕裘之重任,憔心研虑,勤俭持家,读书教子,君得列于成均。幸舅氏生而奇异,姿性过人,未暇诵读而诗书礼乐旨无不共贯。酬应世故而经权常变之宜,迥出时人。是以邑人共为关望,历任县主,公事亦与商榷。学宫之戟阁星楼,不惜数百金极力独修;人有争讼委曲宛转,未有不为之解纷者也。

    舅氏系蟠族叔之内弟也,故蟠以婶母舅氏称之。当余未第时,常借其东院为读书所,舅氏殷勤供给,不使少亏,既余大魅后,又常多资其赠助以济其艰难,其所以曲成人才者如此。

舅氏之元配李太君,续穆太君,皆无出,又续史太君,生有三子,长讳磐,娶庞氏、次讳天棐,娶谢氏,早亡,续孙氏,有二女、长适监生皇御武之次子皇漪斋,次适邑庠生李振之九子李士恒。由此,人丁渐增,家道日隆,所以积德累仁者,备至其数世。先生之与祖茔门建坊、植碑、种树,以展孝思,先人有鉴于此,尝夜示一梦,获千金余。由此,前代之基业充之益大,先人之旧续恢之益宏,德出同人,望隆斯世。恤孤怜贫,乡区族党蒙其赡济,故一时之歌功慕义者在在皆是也。无如天道难测,舅氏中道弃世矣。

    长子磐无嗣,早亡,生二女,长适丁春苑,次适李方榖,惟次子天棐身虽孤弱而志气不靡,才力克振于箕裘之将坠者,毅然丞之;家业之已败者,愤然兴之。屡遭颠危,而身家犹存。娶师氏,生二子,长祥麟,武庠生;次瑞麟,武庠生,娶沙氏,有三女,长适千总渠宏渠之长子渠景尧,次适太学生李洁己之长子李辉章、三适邑庠生李繁荣之长子李萃廷。是教之有道,训之有方,两男亦早列胶庠,后嗣之隆昌,何莫非舅氏之贻德所致哉?

舅氏生于康熙元年五月十一日午时,卒于康熙五十五年三月二十三日戌时,享年五十五岁。于雍正二年十月初十日与李太君、穆太君、史太君合葬于城西北里许别业之西新阡。雍正三年二月,天棐欲立碑,来请序于余,余素沐大德,恨无能报,敢勒一言,草此付之。岁雍正三年四月也。

今于乾隆二十四年三月,初九日清明节,次子天棐,孙祥麟、瑞麟敬谨植碑,以垂后世焉。

    于丑科状元、翰林院编修、己卯科直隶省正主考官李蟠撰文。

翰林院编修崔焘丹。

 

      ——转载《丰县报》历史专栏  作者  许砚君  滕井林  刘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