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牛逼的私家图书馆

 昵称33542116 2017-09-25

 

天一阁位于浙江宁波市区,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天一阁占地面积2.6万平方米,建于明朝中期,由当时退隐的兵部右侍郎范钦主持建造。

范钦(1506—1585),字尧卿,号东明。明代著名藏书家,浙江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人,公元1532年(嘉靖十一年)举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与张时彻、屠大山称为“东海三司马”。


范钦27岁中进士,官至兵部右侍郎,其一生宦迹遍及当时十三个行政区域中的十一个,范钦一生酷爱书籍。在几十年的官宦生涯中,每到一处,范钦都留心收集各地书籍。天一阁现藏各类古籍近30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卷,尤以明代地方志和科举录最为珍贵。因为火是藏书楼最大的祸患,所以天一阁之名,受《易经》“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启发,取名“天一阁”,建筑设计为六开间二层木质楼房。楼前有“天一池”,引水入池,蓄水以防火。

天一阁之所以留存至今,与范家严厉保护有关。据说,范钦唯恐自己死后书籍分散,在他近八十岁高龄之时,把家产分拆为二,一份是天一阁和全部藏书,一份是白银一万两,任凭两个儿子挑选,结果长子范大冲要了天一阁藏书。范大冲一脉立有“代不分书,书不出阁”的规矩,平时他把阁门和书橱钥匙分房掌管,须待各房全齐,才能入阁取书。另外,范家还有四条古训:子孙无故开门入阁者,罚不与祭三次;私领亲友入阁及擅开书橱者,罚不与祭一年;擅将藏书借出外访及他姓者,罚不与祭三年;因而典押事故者,除追惩外,永行摈逐,不得与祭。以当时视为最大屈辱的不予参加祭祖大典作为惩罚,致使范氏后裔都不得见识他们苦苦守护的藏书,唯一的就是增添、守候、承传……

北书库内部陈列

这些家规中的一些虽然严的有点不近人情,但对保证藏书楼的安全也的确起到很大作用,不然我们今天也就看不到这些经历四百年仍旧如新的古藉了。

明朝首科 洪武四年会试录

丰坊刻本《兰亭序》

黄庭坚《草书刘禹锡竹枝词卷》(局部)

《大明一统赋》修复前后对照

天一阁不允许外族人入阁,随着时间推移,铁律变为“有限开放”,允许学识渊博、人品端正、声誉良好的人入阁阅览。就算如此,能入阁阅览的有据可查的有黄宗羲、袁枚、万斯同、全祖望、钱大昕、阮元、童槐、薛福成等可数的几位。在当时,获准入阁阅览,算得上是对此人的加冕。于是,文人学士,毕生最大的光荣,莫过受邀进阁。

清乾隆三十八年编纂《四库全书》,朝廷诏令各地藏书家进呈秘本遗书。天一阁后人范懋柱进呈珍贵图书638部,成为进呈数量最多的藏书楼。因献书有功,天一阁获得武英殿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一部,计一万卷。

四库开馆,天一阁范氏奉旨进呈书籍638部,为藏书家之冠。乾隆帝嘉奖天一阁1万卷《古今图书集成》和1套“平定回部得胜图”、1套“平定两金川战图”。

天一阁藏书楼本身的建筑特色,书楼又与住宅区分开,形成防火缓冲带。书内夹有用来驱逐蠹鱼的芸香草,橱下放置吸收潮气的萤石。于是乾隆皇帝敕命测绘天一阁的房屋、书橱的款式,兴造了著名的“南北七阁”【“北四阁”(文源阁、文津阁、文溯阁、文渊阁)、“南三阁”(文澜阁、文汇阁、文宗阁)】,用来收藏所撰修的七套《四库全书》,天一阁也从此名闻全国。

有件事让人感动,因为战乱和盗窃,天一阁藏书也曾大量流失。中国文化史上更是出现了罕见的百川归海现象,宁波许多藏书家及其后裔,纷纷将珍藏的书籍捐赠给天一阁,如朱赞卿的“别宥斋”藏书,冯孟颛“伏跗室”藏书,孙翔熊的“蜗寄庐”藏书,张季言的“樵离”藏书,杨容林的“清防阁”藏书等。至此,天一阁藏书逾三十万卷,善本达八万卷,并形成了以明嘉靖年间刻印的全国各地方志以及明朝乡试、会试登科录为典藏风格的特色图书馆,成为研究古代尤其是明朝历史、地理、人物,风俗、气象、水文、地质、矿产的不二之地。

四百多年的天一阁,是中国文化史的奇迹,也因此赢得了“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的美名。  


小编看法:

范公藏书,为后世留下一笔无价的文化财富,但笔者对“范氏藏书不向世人开放,甚至子孙入阁亦不易”的做法抱有微词。古语云:金遗于子孙,子孙未必能守;积书于子孙,子孙未必能读。自己有雅好固然是好事,但过分放大,把它作为家族使命,桎梏后人就不该了。

创意工坊(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是致力于文化创意产品研发、设计、制作、营销及投资于一体的专业公司。为各地政府、旅游景区、企业提供文创商品一站式服务。欢迎大家多交流、多合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