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位“90后”对《陈言新语》真情告白

 石头wshe 2017-09-25

遇见“陈言新语” ——   一个“90后”青年读者的来信

□立如

        《牛城晚报》上的“陈言新语”专栏,文字读起来很有意思,读完之后会让人有所思考给以启迪,就像茶有余味,酒有回甘一样。于是乎这个专栏就成了每日必读,如果错过了哪一期,总感觉有什么事情没有完成一样,就会特别执着地去找到那期的报纸来看。从每天一期到每周一期再到现在的集结成册,一路追随,我也是个忠实读者了吧。

         与其说是发人深思给以启迪,不如说是“陈言新语”为青年的成长成才开辟了一条道路,指引了一种方向,提供了一个范例。有句话说得好: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陈风波老师在“陈言新语”中讲述自己成长成才的人生经历激励着我们这些作为新时代青年的“90后”们不断前行,向着高山进发,迎接属于自己人生的新挑战。

        坚持,在“陈言新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也在陈老师的成长经历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坚持每天读书一小时;坚持每天凌晨4点起床;坚持每周学习三个通宵……这也许在你看来都很简单,哪一天心血来潮就下定决心这么做了,可难的是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陈老师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影响着我们,告诉我们一个浅显易懂却又往往会被人所忽视的道理:人要立长志,而不能常立志。记得那时刚刚进入高中,学习很努力,成绩优异,而妈妈却在一旁警觉地提醒我说:你不能一上来就把所有的力气都用光了,后面还有两年的时间呢。当时年幼,尚不能完全明白母亲话里的意思。现在想来,正如陈老师所言,人生是一场长跑,一开始就冲在前面的不一定能够坚持着笑到最后。只有坚持着走完这段旅程,品尝了它所带给你的所有苦辣酸甜,你才能真正地“破茧成蝶”。

        从“陈言新语”中得知陈老师行伍出身,在每天繁重的训练结束后,当战友们都在休息或放松的时候,他就会抱着自己厚厚的书去厕所借光读书和写作。人都是容易被环境影响和同化的,经过了一天身体上的劳累,谁不想躺在床上多休息一会儿呢?就是在这种大环境极其不利于学习和写作的情况下,陈老师坚持了下来。坚持了自我,成就了梦想。其实就像许多事情不是因为看到了结果才去坚持,而恰恰是因为坚持了才看到结果。因为他的笔耕不辍,才为自己趟出了一条少有人走过的成功之路;因为他每期的坚持发表,才有了“陈言新语”的集结成册;因为他不断地坚持学习,才有了现在的厚积薄发。别人的成功可能难以复制,但坚持下去,你也会闯出属于自己的一片天。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陈老师中途辍学外出打工,而后就像他自己所说的靠着刻苦自学,不断充实自己,才顺利步入仕途。现在看来是轻描淡写的“刻苦自学”四个字,然而个中甘苦恐怕也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就像一句话所说:以大部分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到不了比拼天赋的时候。肯吃苦、肯付出、能努力是陈老师身上另外一个鲜明的“标签”。北漂睡三年办公室地板,确有把冷板凳坐穿之意;挑灯夜读,通宵达旦,努力程度更甚于高考生;工地搬砖,扎伤脚掌,养伤期间仍时刻不忘读书。从本身薄弱的文化程度到把文章写进了大学教材,上演着一场场逆转的精彩大戏。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吃苦精神”刻进了他的骨子里,相比于他而言,作为年轻人的我们就欠缺了他的这种“吃苦精神”,少了对自己意志力的锻炼和考验。

        世上没有救世主,然而天道酬勤。就像毛主席在建国之初时所说的那样:我们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也像国际歌歌词中写的那样:世上没有救世主,但我们更要记得中国有句老话叫天道酬勤。陈老师的勤奋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每天一篇的专栏作品就足以看出他超强的自律和勤奋的作风,不得不由衷的钦佩他的勤奋。每天写一篇文章,在很多人看来都会想哪里来的那么多时间呢?白天还要工作。陈老师的勤奋使我们不得不反省自己:我们都把时间用在了哪里?勤奋和懒惰就像天平的两端,你把砝码加在不同的位置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对抗懒惰,通往勤奋的道路是一场战胜自我的战役,而这场仗中只有你这个孤独的战士。21天可以养成一个习惯,勤奋的习惯一旦养成,将会受益匪浅,陈老师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