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的辨证论治指的是什么?

 dczyxhd 2017-09-25

了解中医的**多都知道,中医是通过“辨证论治”来给病人诊治疾病的。但究竟什么是“辨证论治”?其中的“证”又是什么涵义?则是一般的非专业人士很难理解和把握的,甚至一些业内人士也未能理解和掌握“辨证论治”的真正内涵。

为了更好地说明“辨证论治”的内涵,我们有必要首先来解释一下中医理论中与“证”有关的几个基本概念——“疾”、“病”和“症”,只有区分清楚这些基本概念,我们才有可能把握“辨证论治”的基本涵义。然后再以中医著名的“麻黄汤”为例来仔细说明。

众所周知,在指人的身体状况时,“病”的含义很广泛——只要是人体的不适,我们都可以称之为“病”(中医有“阴阳失调谓之病”的说法)。而且,在很多情况下“疾”与“病”常常并提为“疾病”,因为它们都是指人体的某些功能失调。但是,在汉语中,“疾”与“病”还是有差别的,“疾”一般是指较轻的“病”,而“病”是指较重的功能失调。从《说文解字》中“病,疾加也”的说法,就不难看出这一点。

所谓的“症”,中医一般是指病人的各种感觉和反应(有时也包括医生的感观感觉),如头疼就是一种“症”,它是病人头部出现病痛的一种感觉。再如“失语症”,则包含了医生临床观察时的感观感觉。相比较而言,“症”的含义比“病”要狭窄一些,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代用。如“头疼症”和“头疼病”,可以指同一种病变。


应该注意:在我们接触的现代西医用语中,“病”往往是某一器官出现病变的统称,有时可以是某一类疾病的统称,而“症”则是指某种具体的疾病种类。例如,癌症是指人体某器官出现了可以确定为癌变的疾病;但是,肝病就是一种肝脏出现病变的统称了(往往并未指明具体是什么病变)。再如,我们可称感冒是一种“病”,但不能说是一种“症”,而具体的鼻塞、流涕或头疼则是感冒病人各种“症”的具体名称了。

需要指出的是:现代西医经常会遇到“有症无病”或“有病无症”的情况,如经常会有某些病人身体感觉不适,但西医就是查不出是何病。而中医就没有这种情况,一般至少可以知道来看病的人是否有病(阴阳是否有所失衡)。

区别了“疾”、“病”和“症”的含义之后,我们就可以来讨论中医所说的“证”是指什么了。所谓的“证”,是中医对各种疾病不同本质的一种归纳。中医在给病人看病的时候,必须结合病人的具体症状,采用各种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四诊等),来分析判别其本质何在——属于何“证”?以中医理论著名的“八纲辨证”(阴阳、表里、寒热、虚实)为例,我们来看看“证”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例如,在给某个感冒病人看病的时候,此病人出现了“恶寒发热,无汗,气喘明显,头痛身疼”的症状;经医生的脉舌观察发现他有“脉浮(紧),舌苔薄白”的现象,那么如果采用“八纲辨证”(八纲包括:阴阳、虚实、表里、寒热)的话,可得到以下结论:

证别

辨证分析

八纲辨证

主 证

恶寒发热 —— 外感表邪

无汗脉紧 —— 表实重证

舌苔薄白 —— 风寒客表

脉浮(紧) —— 表 证

表证(浮脉)

寒证(恶寒)

实证(无汗脉紧)

阴证(外感寒邪)

兼证、次证

气喘明显 —— 肺气不利

头痛身疼 —— 经脉不通

从这个例子不难看出中医的“辨证”过程。当然,除了“八纲辨证”之外,中医还有其他的辨证方法,如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由此,大家对中医所指的“证”的涵义就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也不难区别“证”与“疾”、“病”、“症”的本质不同了。下面再结合中医治疗感冒的“麻黄汤”来看一下什么是“论治”?

仍然以上述感冒病人为例。在通过“辨证”确定了其感冒的本质为“表证、寒证、实证、阴证(外感寒邪为主因)”之后,如何进行“对证”治疗呢?根据中医理论,治病是一个“纠偏救弊”的过程。所以,此病人的伤寒表实之阴证,应该用散寒解表的阳性药物为主来进行治疗。由此我们可以选择“麻黄汤”来治疗。“麻黄汤”的组成如下:

麻黄去节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去皮尖,七十个 甘草炙,一两

各味药的作用见下表:

药物选择

主要作用

主药:麻黄(辛温散寒,宣肺平喘)。

辅药:桂枝(温经散寒,通达营卫)。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佐药:杏仁(苦温平润,利肺平喘)。

使药:甘草(调和诸药,并缓解麻黄、桂枝等药的峻烈之性)。

润肺平喘

调和诸药

至此,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所谓的“证”,是中医用自己的概念术语对疾病本质的一种表述(定义);而所谓的“辨证论治”,则是中医在辨别不同疾病之本质的过程中,结合自己对各种中药(或其他的治疗方法)特性的认识,来诊断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

此外,中医通常所说的“异病同治”是指不同的疾病反应,由于其本质相同(同证),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来治疗。例如,肚子痛和头疼是两种不同的病症,但是,如果同属“肝郁气结”引起的话,就可以采用相同的方法来治疗——疏肝理气。而中医所谓的“同病异治”,则是指同一种病痛,由于其病因的本质不同(证不同),需要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例如,两个人同为头疼病,其中一个是“肝阳上亢”引起的,而另一个则是“外感风寒”引起的,就应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治疗。当然,治疗时首先要辨证清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殊情况),才能对症下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