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灯下漫笔丨南京话

 圆角望 2017-09-25




我据此断定,用南京话根本就没法谈情说爱。南京话的罪状还包括直来直去、不够从容等等。


  

几十年前,我对南京的态度很愤青。所谓“愤青”的态度或立场,一言以蔽之,便是“生活在别处”。既然生为南京人,讨厌南京似乎是无须理由的,就像有几分愤青的人注定会不满他身在其中的家庭一样。但也不是全无理由,其中最具体的一条,是不喜欢南京话。

  

各地的方言,有好听又好懂的,有好听而不好懂的,也有好懂而不好听的,当然也有既难听又不好懂的。我以为南京话应属第三类,易懂而难听,但总还有可取之处。只是“愤青”是倾向于彻底否定,不能一分为二的。所以当年我眼中的南京话一无是处。首先是“土”。“土”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概念,是因为认定南京“土”遂判定南京话“土”,抑或是相反,我也闹不清楚。反正听在耳里就是土,甚至它的好懂也成为罪状。

  

不好懂的方言因其难懂,似尚有所遮掩,南京话的好懂则似乎令其“土”一览无遗,大白于天下。第二条似乎理性一点,是南京话没有抑扬顿挫,字念出来都是去声,每个句子则都是降调,朝下,朝下,扔石头似的。或者是一下一下杵过来,邦硬邦硬。四川话湖南话之类,倒也不能说它“洋”,但是顿宕有致,领导人说起来,自有它的气派。一句“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换了南京话,我看要“站起来”就不易,手势都难配合。没气势,也没情致。有次一帮朋友在一起拿南京话开涮,有人用地道的南京话给《简·爱》结尾男女主人公重逢的一段配音,双目失明的罗切斯特道:“是哪一个啊,——噢,是简噢!”一屋子人都笑翻了。我据此断定,用南京话根本就没法谈情说爱。南京话的罪状还包括直来直去、不够从容,等等,等等。

  

其实南京话的可笑处许多方言亦不免,不说其它,即以表达浪漫的情感而论,不择何种方言,试试看,恐怕都有喜剧效果。但那时是思不及此的,只觉南京话属最最难听的语言之列。大学外地同学模仿到南京后学到的第一句本地话,是在电影院门前兜票:“啊有票啊?”可怜巴巴的样子。我马上就想到北京人的作派,同样是兜票,“有富余票吗?”——调子扬上去,好听,不失身份,还透着洒脱。

  

有年暑假外出远游,两个月未见半个南京人,有那么点思乡的意思了,坐火车回来,一路归心似箭。车到龙潭,就听附近几个南京女孩高喉大嗓在说笑,直不隆通,间或还带些脏字。这就是我的“乡音”?当时的反应,差点没夸张地把耳朵捂上,那份羞愤难当,就像是要替全南京人害臊。

  

近读毕飞宇小说《平原》,里面不止一次写到王家庄人艳羡南京话的“好听”,令我想起昔日的深恶痛绝。虽是小说,这里料必不是虚构。

  

南京话怎么会让人觉着“好听”呢?想来一是苏北方言的确不比南京话更悦耳,此外更重要的因素,也许是对于王家庄的年轻人,南京话象征着“别处”,是大城市的一种隐喻吧?港台腔一度甚嚣尘上,甚至能操几句粤语还被人羡慕,那可是属于“南蛮鴂舌”之类,忽被追捧,也是因为那里的“发达”。

  

向往“别处”而终于身未离南京,也许是日久生情,也许是志气消磨,对南京早已渐生情愫,南京话亦早已心平气和地面对了,但我还是固执地认定南京话难听——虽然多数时间操的是南京话,而且碰到南京人在一起的场合,不来上几句还觉不过瘾。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