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国藩:迁善改过 修德读书

 天地人08 2017-09-25

  迁善改过。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对待过错采取什么态度。曾国藩说:"凡人一身,只有迁善改过四字可靠;凡人一家,只有修德读书四字可靠。此八字者,能尽一分,必有一分之庆;不尽一分,必有一分之殃。"他要诸弟"闻我在外近日尚有些什么错处,不妨写信告我。"他严于解剖自己,对自己长傲、多言的表现与危害作了无情剖析:"古来言凶德致败者约有两端:曰长傲,曰多言  历观名公巨卿,多以此二端败家丧生。余生平颇病执拗,德之傲也;不甚多言,而笔下亦略近乎嚣讼。静中默省愆尤,我之处处获戾,其源不外此二者。"这是曾国藩居丧期间反省自己存在的两个致命的弱点。曾国藩话不多,但认为书信文章里好议论人,好管闲事,也算"多言"的表现,令人讨厌,必须改正。克服长傲、多言的毛病,在心理上,要认识到天下人才很多,自己并无过人之处,从而根绝"傲"的滋生;在修养上,要尽量宽厚含浑,不叽评嘲讽。曾国藩在给一位朋友的信中说得好:"是非皎然于心而一言不发,劲气常抱于胸而丝毫不露。" 

  曾国藩对儿子纪泽坦言生平有三耻:"学问各途,皆略涉其涯矣,虽天文算学,毫无所知,虽恒星五纬亦不识认,一耻也;每作一事、治一业,辄有始无终,二耻也;少时作字,不能临摹一家之体,遂致屡败而无所成  三耻也。"其实,曾国藩办事并非有始无终,他的字刚劲严谨,可属上乘。只是他要求自己太严,定的标准太高,而作为耻。至于不懂自然科学,当时此类人极多,然而能认识这个不足且上升到耻辱高度的却极少,可见曾国藩要求自己极严,这正是他人品高学问深的重要原因。

  曾国藩身居高位,却有主动认错的精神。他与郑小珊有点隔阂,就主动到郑小珊处承认错误。他在日记中写道:"小珊虽与予有隙,细思皆我之不是  此事余有三大过:平日不信不敬,相恃太深,一也;此时一语不合,忿恨无礼,二也;龃龊之后,人反平易,我返悍然不近人情,三也。  谨记于此,以为切戒。"这种认真检讨自己,  勇于承认错误并深挖思想根源的精神是很可贵的。

  再说戒烟吧。"乃以初戒吃烟,如失乳彷徨,存一番自恕底意思。此一恕,天下无可为之事矣。急宜猛省。"他"一日三省,慎之又慎。"终致戒烟。一位伟人在戒烟这件小事:(也算大事吧)这样痛下决心,足见曾公律己之严,梁启超曾以此评价曾国藩意志之坚卓。

  自修功课。曾国藩自我教育的广度和深度,从他自拟的十三门功课中可以领悟。不妨照录:

  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一会,体验静极生阳来复之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收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循外为人)

  读史(二十三史每日读十叶,虽有事不间断)

  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过恶:身过,口过,皆记出。终身不间断)

  日知其所亡(每日记茶余偶得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之多寡、养气之盛否)

  谨言(刻刻留心)

  养气(无不可对人言之事。气藏丹田)

  保身(谨遵大人手谕:节欲、节劳、节饮食)

  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夜不出门(旷功劳神,切戒切戒)

  看了这张课程表,无须说明,曾国藩自修之勤、自律之严,实在令人惊叹。我们要像曾公那样事事处处都如此苛刻要求自己,是一桩很难做到的事。倘能学好几门,于修身养性是大有裨益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