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风征文】我的家风

 我的书海601 2017-09-25

原标题:【家风征文】我的家风

家风的“风”并非那自然之风,而是一股无形胜有形的力量,一股能凝聚一家人精神信仰的力量! 每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各自不同的家风。

自古以来,判定一个人善恶的标准便是个人 的品质和人格。拥有这良好品质和高尚人格的人由内而外自然散发出令人心之向往的魅力和气质。这一崇拜进而形成“风气”、“风尚”。而这些钟灵毓秀的人才也影响着身边的亲友、家人,于是乎有了“家风”的形成。家风的形成是先辈后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遵守和坚持,是发自内心的赞扬和笃行。五千年来,优秀的家风逐渐幽扬婉转成一道国风,始终庇佑昭示着中华神州大地。清朝大臣曾国藩更是将自己的家风实践到爱国。“立功,立德,立言”,“以勤治事”,“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这些妇孺皆知的良好品行风尚也逐渐汇入“国风”,成为国人尊崇之风。

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的家风家训,其实只是几个字“诚实守信,勤俭持家,永葆善良”。这短短的十二个字,却蕴含着对交往,对生活态度的道理。

“诚实守信”,是现在交往最重要的品格。不仅让我们“对人以和,待人和善”,更让我们“交之以信,谈之以诚”。古代有一句话“人无信,无以立”,人若无信,的确无法在自己的交往圈中树立好的形象。与他人交往也是一样,如果无信,在他人心中便留下不好的印象,进而使自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可见“诚实守信”是多么的重要啊!

“勤俭持家“,在生活中更为重要。”历览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勤俭持家,让自己的家庭免受饥寒,贫困;让自己的家庭和谐,幸福。这便是家庭的根本,而这一切,是勤俭所带来的。”“勤俭持家”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保障,便成为我的家风家训。

“永葆善良”, 体现在我的生活中,不是大爱无疆的无私奉献,而是质朴而又简单的一言一行。我的姥姥是个地道的农村妇女,字都不识得几个,但是小时候总觉得姥姥懂得道理却是最多的,那时候,姥姥经常会帮助一些困难的群众,为路上的乞丐送上一餐饭,塞去几块钱,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帮助贫困的乡亲邻里,年幼的我不理解姥姥的做法,总是掩住鼻子嫌弃的站在一旁,或是心中产生“姥姥的生活也并不富裕,为什么还要这样尽心尽力帮助别人”的疑惑。姥姥总会语重心长的跟我说:“谁都不容易,能帮就帮一点。”渐渐长大的我也体会到了生活的不易,在遇到困难时也希望有人能寒冬送暖,雪中送炭。这时候才想起姥姥数十年的言传身教,这股善良之风,虽没有用华丽的辞藻表达出来,但是已经影响着家中的每个人。

长大后的我,脑海里经常浮现出我国20世纪翻译家——傅雷。那贯穿家书的情义,就是要儿子知道国家的荣辱.艺术的尊严,做一个“德艺兼备,人格卓越”的艺术家。傅雷夫妇作为中国父母的典范,一生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两个孩子,傅雷夫妇的教育思想影响了无数人的家庭教育。傅雷先生家的家风是化为一个个包裹着思念与冀希的文字,将诉不尽的父亲的柔情飘洋过海传递给子女。这些写在纸上却是用心良苦的言语不仅仅是一封封深切的信,更是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家风。《傅雷家书》也不仅仅影响了傅氏后人,更影响着千万中国家庭对家风的重要认识。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义礼智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

国风和家风是镌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心言,亦是我们说在嘴上,看在眼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风以成家,牢记家风,心有国风!

图/文:彭家寨派出所 贾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