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不切实际的童年幻想,是隐形的人生指南针

 形而上者谓道 2017-09-25

文 | 王相宜 K计划行动组

不知你是否听说过“自证预言”这个说法:它最早由美国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Robert Merton)提出,指的是对情境给出一个假的定义,会引出一种新的行为,而这种行为会让最初虚假的猜想成真。

举个实例:在某个时刻,你认定你和现在的对象注定没有未来,于是你开始不再关注两人关系的维护,二人因此渐渐疏远。等到你俩真的分手了,你会和自己说:这有什么,我早就知道。

而在玛丽莲·梦露(Mariyln Monroe)的口述自传《我的故事》中,我们能看到,我们的整个人生,都有可能是一场自证预言。

不过梦露的自证预言,带有一些积极的色彩:生来内向又自卑的梦露,在童年时期将很多时间花在了幻想上。而长大之后,得到美貌和获得关注这两个儿时最重要的幻想,居然都成真了。

也许你也和梦露一样,在童年时期就有轻微的社交恐惧,常将自己锁在房间里幻想未来。而长大是一个不断被泼冷水的过程,我们渐渐会开始打压甚至嘲笑自己的幻想,说它们不切实际而幼稚。

但通过梦露的童年经历,我们想要告诉你:你当下生活里美好的那一面,与你童年时期的幻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如果尚有力气,一定要保护好你的幻想,让它成为你向着理想生活迈进的隐形助力。

1)《我的故事》,关于玛丽莲·梦露的一本残书

《我的故事》这本书有时被人们简称为梦露自传,但其实是她口述,作家本·赫克特(Ben Hecht)整理。赫克特从文字到架构都进行了一些微调,所以某些章节甚至从文学角度来看都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尤其是童年部分。

这也不是她一生的自传,只讲述到她与乔·迪马吉奥(Joe DiMaggio)赴日本度蜜月时因偶然的机会去朝鲜战场慰军。从这个角度讲,它和《红楼梦》一样是残书。

不过,《红楼梦》是在大厦将倾时中断,后人只能从前文中寻找线索,猜测后面的情节;而这本书则是在高潮阶段戛然而止,虽然我们都知道故事的结局,但它却笼罩着层层迷雾,真假难辨,我们更是无法揣测当时她的内心想法,因此更衬托出她前期内心独白的珍贵。

所有的自传都是一面之词,也都会在有意无意中有所隐瞒。但我认为,她也许隐瞒了某些事实,但她所说的那些感受是真实的。

今天的这一篇里,我们先来一起阅读《我的故事》1-5章,也就是重点叙述她童年的那部分。

2)玛丽莲·梦露的内向与自卑 源于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梦露的内向与她悲惨的童年有很大关系。我们无法确定她的天性到底是怎样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在很大程度上被压制了。

梦露在16岁之前,一直都是孤儿的身分,她先后曾在九个家庭寄宿。在寄宿家庭,她基本上像个童工,洗盘子,洗衣服,擦地板 。大部分寄养家庭家里都很穷,是为了每周5美元的补贴而收养她的,一般都是重复使用同一盆洗澡水,而她,总是最后一个去洗的。有个家庭甚至嫌她晚上冲厕所浪费水,让她早上起床后一起冲。大部分家庭都有自己的孩子,他们穿着五彩缤纷的衣服,而她永远穿着孤儿院发的两套一模一样的蓝色套装。

她最初以为寄宿家庭的女主人是自己的妈妈。她第一次对亲生母亲叫“妈妈”时,她妈妈死死地盯着她,没有亲吻和拥抱她。她第一次在妈妈家里的墙上看到父亲的照片时,激动得差点从椅子上摔下来。

有一次,她妈妈看着她在寄养人家刷盘子,流下泪来,而后花光所有积蓄盖了一座房子,还买了一架二手的大钢琴,还说要买两张爱心椅子,坐着听她弹琴。椅子还没买到,她妈妈开始出现精神病症状,被送进精神病院。她人生的第一丝曙光消失了。

3)一次初恋、一次猥亵 和一件借来的紧身毛衣

她8岁时爱上了一个比她大一岁的男孩,他们经常躲在草丛里。她说:“我们在草丛里的所做所为并没有令我害怕,但我知道那样做不对……我想弄明白什么是性,什么是爱……但没人能回答我。”

9岁时,寄宿人家的一个名叫希梅尔的房客猥亵了她。她告诉阿姨时,阿姨却说,“你竟然敢说希梅尔先生的坏话”,他“是一位绅士”,“是我最好的房客”。一周后,全家人去参加布道会,诺玛·简向传教士诉说自己的“罪孽”,而希梅尔先生却站在无罪的那群人中,祈祷上帝原谅有罪的人。

她在学校里从来不笑,没有朋友,同学们都喊她“哑巴”。12岁那年的某一天,她仅有的两件衬衫都破了,所以只好从寄宿人家的妹妹那里借了一件偏小的紧身毛衣,暴露出曼妙的曲线。她穿着这件毛衣走进数学课堂时,所有的人都盯着她的毛衣,“仿佛它是用金子做的”。

放学后,四个男孩陪她走回家,这令她非常激动。从此以后,经常有男孩对她吹口哨,但所有的女生都以她为敌,还散布谣言,说她晚上在海滩上跟不同的男孩睡觉。

4)16岁,被迫走入第一段婚姻

16岁时,她的第九个寄养家庭要搬家了,那就意味着,她必须回到孤儿院。为了避免回到孤儿院,也为了摆脱“妖女”的名声,她听从了监护人格蕾斯阿姨的建议,嫁给了一个邻居。

第一段婚姻没有给她带来快乐,也没有带来痛苦。她和丈夫几乎没有交流,因为他们无话可说。她喜欢跟街上比她小的男孩和女孩们玩游戏,直到丈夫出来喊她回去睡觉。

19岁时,她的丈夫服兵役回来后,想要个孩子,她却非常担心自己出意外或者丈夫离开,自己的孩子将来又变成孤儿,所以决定离婚。

之后,她闯荡好莱坞,改名为玛丽莲·梦露,所以书中说,“这是诺玛·简的故事的结尾”,不过,她依然会在后面的章节中多次出现,因为她是梦露忘不了的简,她深深地怜惜她。

5)内向者小时的幻想,有时会成真

很难想像一个在大部分中照片中都是一脸灿烂笑容的人会与内向联系在一起。但是如果你知道她童年的三个关键词是“沉默”,“缺乏交流”,“沉迷于幻想”,你也许就能理解了。

梦露的沉默,最初源于她是被收养的。她很小就知道,保持安静是讨人喜欢的一种方式。就连她的亲生母亲偶尔把她接回自己家时,也基本不跟她说话,除了说“别吵”。

由于没有家人和贫穷,她在学校里也没有朋友,缺乏交流。她被诬陷偷东西时,她的解决办法也是保持沉默。

这两者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梦露,只能通过幻想取悦自己。

她的第一个幻想是父爱。她生病后幻想父亲去看望她,弯下腰亲吻她的额头。

但幻想的满足感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强大。她也曾试图幻想父亲摘下帽子,坐在床边,但她无论怎么努力也想不出来,因为在她看到的父亲的唯一一张照片中,他戴着帽子,她无法挣脱现实的局限,想像不出父亲不戴帽子的样子。

同样的,因为没有实际的经历,她也无法幻想别人会爱她。 所以她的第二个幻想是退而求其次的,就是用幻想获得关注。

她能想到的最简便的获得关注的方式就是赤身裸体。人们通常将这解释为天生放荡,而她的解释是,她为自己永远穿的那身破旧的幼儿园制服感到羞愧。脱掉那身制服,她就不是孤儿了。在这一点上,我选择相信她的说法。

她的第三个主要幻想是美貌。书中写道:“我梦见自己穿着华丽的衣服骄傲地走来走去,所有人都艳羡我的美貌,耳边全是溢美之词。我自己编造着那些赞美我的话,大声重复,仿佛真有人这么说过。”

神奇吧?她的幻想变成了一模一样的现实。

这一点,也无意中印证了我前几年看过的朗达·拜恩(Rhonda Byrne)的畅销励志书《秘密》中的内容。它的主旨是,如果你渴望什么,你只要沉浸在已经拥有它的幻想中,感受拥有它的快乐,这种思想就会产生一种力量,调动世间的万事万物,让它变成现实。

总之,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她最终得到了关注,得到了美貌,也得到了赞美。也正如她在幻想中都无法得到的,(在我看来)她从未真正得到彻底的爱。很多人爱她的某些方面,我却不知道有谁爱她的全部。

6)关于梦露与生养孩子的一个细节

梦露19岁时不想要孩子,但她在向赫克特口述自己的人生故事时,已经对生养孩子已经有了不同的看法。她说:

“我会回答她所有的问题。如果我不知道答案,我会去查百科全书,找到答案。我会告诉她任何她想知道的事情——关于爱,关于性,关于一切!”

这也许就是她童年渴望得到的交流。假设她在童年时真的得到了这些,她也许不会这么内向,也许不会显得那么知识匮乏,也许不会对性和爱有那么久的迷茫,也许她的内心会和她的笑容一样光芒万丈!

K计划行动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