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价格变动依托量潮 资金高峰趋向转变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7-09-25

本栏认为股市分析操作只有“资金与筹码”解读两种而已,即投入股市的资金量大小及何时进场与退场的差别,主要在于上市家数及资本额大小的绝对数量问题,应集中分析筹码数量与流通,关键在于大股东及信投投资机构等的锁定。

波浪趋势以价为主 价格涨跌筹码为准

道氏谈到趋势的演变,采取点位切线推演模式,确实可以从中看到参与者投入的演变状况,但这并不能视为“绝对”或“唯一”的趋势倾向,不管将它分成几种长短周期趋势归类最终结果都一样。麦氏理论认为必须针对市场成交量的趋势解读再回到价格推演,如此才可以更完整的应用与解读其中主要的变化因素,必须回到均量线及均价线解读,正因为有不同参与群体的因素,所以必须采取不同时间周期的“均量线及均价线”解读不同参与群体的参与程度,最关键在在于市场流通筹码的流动程度解读。

举例新股及次新股因为市场筹码稀少,容易因为资金投入而有效锁定筹码,经常出现一日之间换手率飙高特征,例如纵横通信(603602),从8月10日上市后一路涨停,第7个涨停当天换手率25.33%,之后又出现持续6个涨停,累积换手率达到86.11%。当中一定有卖出后再买回的操作,究竟这部份的比率有多高?没有数据可以说明只能说“累积13个涨停价换手率高达113%”,即原来中签认购的筹码早已倒仓换手一轮。这个比率可以假设认定所有中签者已经卖出,接下来是另一批人买进,他的差别在于再度垫高股价。

8月29日竟然有53.88%高换手,当天成交金额7.872亿元,之后接连三个交易日以更大换手率进行,分别是59.57%、55.09%及最高的66.38%。无法知道究竟这四个交易日是谁在买进?但四天累积高达234%,每一天超过50%以上换手率,在新股初期打开涨停阶段经常如此大换手率,确实有一批人专门炒作这样的股票进行大资金介入,但其后股价下跌再到上周五拉高涨停,换手率742%。这是非常夸张的换手率,但市场炒作者乐此不疲,始终采取这样的高周转,选择高风险操作,最终结果会如何?只有“谁玩谁知道”呀!

根据我的统计归纳,从大数法则解读,任何高频率高周转高换手的个股都不可能维持长周期的滚动换手率,最终会有两个很重要的关键造成股价滞涨后转弱下跌:一是,时间周期的长期疲乏,通常再怎么长都会在40天周期出现弱化后产生演变;二是,比较均额线及均数线找寻金额的高峰值确认,以此作为解读资金使用的终极高峰值后转变,这样才可以很好解读所有量潮演变对价格的影响。

究竟换手率多高会有影响?一般状况下可以设定为40-20-10-5天换手一轮为设定,即2.5%-5%-10%-20%的换手比率测算,最关键在于5-10天周转一轮的特征,即进入密集炒作后大频率高周转,因为筹码在这个阶段中高度的转动滚动,虽然可以解释为市场游资热炒焦点吸引大量资金跟进投入,但每一个资金都抱着短线投机心理心态随时有打一票就跑的准备。

有效应用才是正道 平衡改变确认调整

股价的趋势并非依据切线就可以认定会涨到多少?很多习惯使用趋势线者可以在一个电脑画面上切了超过5条无限延伸的趋势线,总会有一条切线正好与股价波动接近。如果以此认定这就是趋势线的支撑或压力往往会过度牵强,它可以作为价格趋向演变参考,但它的价格有效性与代表及意义实际上并不具有操作指引作用。

麦氏理论认为趋势线存在“经验再生与经历浮现”两个特征,并非趋势线无限延伸就可以解读价格支撑或压力,真正具有参考性的趋势压力与支撑只有“平台价格”而已,即平台压力与支撑两种,其他都没有太大的使用意义与价值。很多时候市场有关趋势线的解读会偏向“看图说故事”,事先未出现时也只能说说而已,无法明确说明该如何做出最有效的操作,事后确认时才敢于大声的、斩钉截铁确认趋势线的作用,这是市场分析的通病,也是最大毛病与弊端所在,经常被诟病也做小了技术分析领域。

趋势线分析只能作为可能演变的参考,无法给予事先明确的倾向性解读。事实上成本均线的趋势可以更好解读趋势的本质倾向及演变,只要采用麦氏理论分析三部曲中的“扣减”就可以找到价格演变的特征,最重要是可以依据扣减时间周期“倒推”影响周期,然后找到平衡改变的特征。例如上证指数跌破20日均线后造成助跌已在周五确认,但沪深300指数要到周二才明确。倘若周一两者都跌回8月25日上证指数3331点,及沪深300指数3795点,那么时间周期的“平衡”改变才会加快,否则要到周二才会因为“自然运行”后进行调整。

市场喜欢用形态解读价格变动,在我的统计中发现形态受制于时间周期演变影响,它与均线时间周期的运行有密切关联,通常在于10-20-40天周期内,所以形态涨跌依据均线趋势为准,均线趋势主导也决定了形态演变。例如沪深300指数横向20天,看起来似乎会有稳定支撑,在前面周期有很多判断认为会“走出去”、“突破创新高”,最后之所以没有突破原因在于成交量演变,因为量能不足导致攻不上去,回到均线体系解读根本就不会有涨的条件,所以当然会再度回测压低,所以认定涨不上去跌回来是常态的演绎特征。虽然持续横向20天看起来似乎不跌,但最后还是会跌,并非不跌是时间周期未到,时间到了该回测下跌还是要回测下跌。

究竟这样的演绎走势是第几波第几浪呢?看看所有采用波浪分析者的解释,同样是波浪解读却没有那一个人的说明是相同的,同样一个理论却不能“同理可证”,如何才可以做到“同理可用”呢?光这一点就证明波浪使用上的不可靠,只要没有成交量依持基础的分析,光只有价格分析是不足取,这一点证明不能只依据价格作为分析,必须加上成交量。

多空横向20天拉锯修整已到了最后关头的决战时刻,多空的演变必然会走出明确的方向性变动,周一是关键的平衡,周二是确认转变的重要时刻,请大家静观其变,随时注意盘势任何往下的转变,警惕。

作者简介:

作者本名陈少川,笔名麦克,有称笑笑人生,祖籍广东省潮安县,1960年生于马来西亚,1983年毕业于台湾政大。1988年踏入证券投资行业至今29年,将证券投资当成终身事业,一路走来始终如一,始终保持孜孜不倦学习,专研各种市场分析理论,独创麦氏量潮分析,终日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认真踏实经营,成就卓越效果显著,分析观点始终领先市场,领袖群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