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火天大有_元_享 2017-09-25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军武次位面】作者:书剑为酒

明朝末年,建州卫指挥使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反叛明朝,这位清王朝的太祖爷在生前先后统一了女真各部,并且喊出了“七大恨”,开始向明王朝发起挑战。

明朝万历四十六年,明朝大军第一次和后金进行正面交锋,明军大败亏输,从此关外局势愈发不可收拾。

但是,明朝势大,绝不是一个小小的后金打了一场胜仗就能击败的,于是在之后的几十年里,两方你来我往,直到明朝的辽东巡抚袁崇焕在宁远大捷中打败了努尔哈赤。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八旗

努尔哈赤阵亡之后,皇太极继承大汗之位,比起他的父亲来,皇太子更为阴柔。既然关宁防线牢不可破,不妨绕道攻打北京城,不仅长驱关内,还捎带手坑死了袁崇焕。

除了武力之外能使用多种手段的人是更可怕的敌人,皇太极就是如此。

01、皇太极的决策

皇太极眼看着啃不穿明朝的关宁防线,便把目光放在了周围,皇太极先是从内部着手,加强自己的权柄,确保汗位独尊。

向西方征服了漠南蒙古,逼死了林丹汗,收蒙古精壮为蒙军八旗,又两度用兵朝鲜,迫使李氏王朝臣服于自己。对境内的汉族人,皇太极也出台多项汉化措施,吸收汉军进入八旗。继而皇太极出兵黑龙江流域,将后金的地盘扩大到了东北亚。在与明朝的交战中,多次绕道长城进入国内劫掠,极大地壮大了自己的实力。

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大清,并建元称帝。新官上任第一把火就烧到了明朝头上,皇太极称“今为敌者,惟有明国耳。”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皇太极像

并做出决策,兵强马壮,攻打大明,先从锦州开始,打通辽西平原上的通道。

1639年,清军进攻锦州。皇太极这次学了乖,他知道明军凭坚城,用大炮,攻击锦州不易,于是清太宗预先派济尔哈朗和多铎在锦州旁边筑城义州,攻占锦州城的外围据点,又命清军四面扎营断绝锦州外援。

锦州守将祖大寿一面坚守城池,一面向朝廷求援,祖大寿都快哭了:“锦城米仅供月余,而豆则未及一月,倘狡虏声警再殷,宁锦气脉中断,则松、杏、锦三城势已岌岌,朝不逾夕矣。”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韩国影视中的八旗兵形象

祖大寿只知道关外形势,军情如火,但是他不知道的是,大明朝的西北方向农民起义军刚刚被镇压下去,朝廷正是筋疲力尽之时。

02、明朝大军云集

1641年,锦州城东关守将投降清军,清军立刻进占外城。

眼看着锦州城就将不保,锦州是辽东的门户和钥匙,一旦丢了锦州城,关外必将不保。

崇祯帝也顾不上内外交困,当即诏命洪承畴领王朴、杨国柱、唐通、白广恩、曹变蛟、马科、王廷臣、吴三桂八总兵,步骑十三万,速令各镇总兵“刻期出关”,速会兵于宁远,解锦州之围。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绣春刀中的崇祯帝

洪承畴成名已久,见识过清军的野战能力,虽热手中有关宁军、秦军等精锐,但很多部队是从内陆调来,恐怕在野外争雄不是清军对手。洪承畴进兵谨慎,稳扎稳打,不肯冒进。明白,此次战争如果一味冒进直接举全军之力进攻清军刚好上了皇太极围城打援的套,而明军大多是临时拼凑,很多部队刚从关内赶来,没和八旗兵对阵过,并不了解八旗军的真实战斗力,再说,粮草军械并不充足。

承畴根据关外兵力和锦州守将祖大寿“逼以车营,毋轻战”的意见,主张且战且守,步步为营,逐步向前推进以解锦州之围。洪承畴选择了驻扎宁远城作为大营,以随时支应锦州城。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松锦大战

但是远在北京的崇祯爷坐不住了,晚明时期,财政糜烂,年年用兵年年亏空,只好加征百姓的赋税,征的越多造反的人越多。孙子兵法云:凡兴师十万,出征千里,百姓之费,公家之奉,日费千金,内外骚动,怠于道路,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打仗打的就是钱,可是朝廷没钱,这十几万大军每天得耗费多少军饷粮草。兵部尚书陈新甲一再上奏崇祯皇帝,希望洪承畴能够速战速决。

03.被坑死的洪承畴

崇祯皇帝派给洪承畴的监军张若麒也是一天一个战报,良好的发挥了自己的职能,不光是军中之事事无大小全部报给了皇帝,对前线和战局的判断也进了崇祯耳朵里,监军张若麒在军营里就和主帅洪承畴唱反调,在奏章里更是高呼“振臂奋袂,扶兵之势,收督臣之权,纵心指挥”,所有的战报就一个中心思想:我大明将士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皇上快打吧。

在这位异想天开的文人监军的卖力宣传下,崇祯皇帝看来,前线形势一片大好不是小好,那就赶紧决战吧,于是崇祯接连下诏催促洪承畴即刻决战。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绣春刀中的崇祯帝

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崇祯皇帝的脾气洪承畴最明白不过,要是不听他的,打败了死了罢了要是打胜了也有你好受的。

七月二十六日,洪承畴誓师出征,十三万大军一齐压向锦州城。行至松山杏山一带,明清两军相遇,当即爆发大战,明军势大又有关宁铁骑、秦军这些特种部队,又赶上对阵的清军兵少,双方在乳峰山陷入胶着,不过明军依然艰难地获得了胜利。史载:“清人兵马,死伤甚多”,清军失利,几至溃败。

这下急的皇太极坐不住了,说围城打援,这锦州城是围着呢,眼看马上就要被援军给打了。皇太极带病出征,估计皇太极是太着急上火,鼻子一直流血,想象一下,大清皇帝一边骑马一边抱着碗接鼻血也是够彪悍。

皇太极不分昼夜跑了五百多里到了前线,还带来了生力军,清军开始对明军发动反攻,洪承畴与清军在松山地区与清军展开大决战。

除了堂堂之师、正正之阵外,皇太极还耍了小动作,密令阿济格突袭塔山,塔山是明军的军需大营,阿济格偷袭得手,烧了明军的粮草。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八旗兵

这下明军傻了眼,厮杀了一天回营发现没吃的了。

俗话说,军中有粮,心中不慌,这粮草被烧了可就得慌了,各部将士都向洪督师请命,既然军中无粮,眼看着清军就包围上来了,应当分散突围,撤回宁远解决粮草问题之后再作打算。形势比人强,洪承畴只好同意,并当即做出了详细部署,各部分两路突围,谁先谁后说得明明白白。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洪承畴

到了入夜时分,大同总兵王朴贪生怕死,一回营便率本部人马首先乘夜突围逃跑,他一跑各部总兵都争先恐后逃跑。引发明军内部大混乱,史载称:“各帅争驰,马步自相蹂践”,黑夜之中明军且战且退,各部四散,清军趁机发动进攻,这十几万大军便被分割成数段,总兵吴三桂、王朴等逃入杏山;总兵马科、李辅明等奔入塔山。洪承畴带领一部分人马没能突出重围,只得困守松山城。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洪承畴

不过,皇太极到了这个时刻依然保持了惊人的耐心,他在松山周围布置了数到封锁线,断绝松山外援,一句话困死你。

洪承畴几次突围不成,又有松山副将叛变降清。

崇祯十五年,即公元1642年二月十八日松山城被清军攻陷。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洪承畴兵败被俘

洪承畴兵败被俘,被清军押送到沈阳。

三月八日,锦州城弹尽粮绝,城中甚至开始了人吃人的惨状,祖大寿不得不献城归降,清军占领锦州。

四月二十二日,清军用红衣大炮炸毁杏山。

松锦大战以清军的大胜落下帷幕。

04、一战定中原

这场大战,双方投入兵力超过二十万,最终明朝的宁锦防线崩溃,松山、锦州、杏山三城尽没,明军几乎全军覆没,十三万大军大败亏输,阵亡人数达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损失马匹七千四百四十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件。

据清朝史料记载:明兵自杏山,南至塔山,赴海死者甚众,所弃马匹、甲胄数万计。海中浮尸漂荡,多如雁鹜。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松锦大战后的明清形势

如果把萨尔浒之战看作是明清双方在关外角逐的起点,这场松锦大战就是终点,康熙皇帝在说到两场战争时留下名言:太祖一战而王基开,太宗一战而帝业定。

这一战之后明军在关外的据点只剩下宁远孤城一座,几乎是明王朝最后一点家底齐集的十三万兵马被打的只剩下数万残军,从这之后明朝再也没有实力组织起如此大的一支军队在关外争雄,关外几千里土地再不归明朝所有,对于清王朝而言,这一战后清王朝真正有实力进兵关内,定鼎中原。这场大战的深远意义不止于此,对于明朝而言,这几乎是最后一支精锐力量,如在陕北剿贼前线威名赫赫的总兵蓸变蛟在这一战中殉国,等到陕北民军一发不可收拾时,明王朝再也不能依靠辽东边军来救火,拆了东墙补西墙,最终两面墙都会倒塌。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明思宗烈皇帝殉国处

明王朝对此战不可谓不重视,八镇总兵,步骑精锐十三万人,堪称“关外之存亡,神京之安危,决于一战”,然而旦夕之间,主帅被俘,大军惨败,辽西四城尽陷敌手,而事后又传来了洪承畴剃发降清的消息,更使得京城上下一片哗然,朝廷震动。

似乎,大明王朝气数将尽了。

在两年之后,李自成大军攻破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殉国。

更多有趣好玩的军事文章、视频、图片、电影、游戏,请关注“军武次位面”微信公众号

明帝国与后金最惨烈的决战,大明精锐损失殆尽,关外土地全部沦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