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胆英雄

 微风中的绿叶 2017-09-25

冉闵的《灭胡令》让他得到了中原汉人的拥护,但是也使所有的非汉人势力组成了反冉联盟。

太宰赵庶、太尉张举、中军将军张春以及公侯、卿、校、龙腾卫士等一万多人,全都投奔襄国;汝阴王石琨投奔冀州;抚军将军张沈占据滏口;张贺度占据石渎;建义将军段勤占据黎阳;宁南将军杨群占据桑壁;刘国占据阳城;段龛占据陈留;姚弋仲占据滠头;符洪占据枋头,全都不归附石闵。

石琨、张举等人首先率军七万攻打邺城,冉闵带着数千骑兵和他们在城北交战,冉闵手持双刃矛,所向披靡,对手无不应声倒地,斩首三千多,石琨大败,逃往冀州。

被软禁在棘城的石鉴趁冉闵和李农在外征战的机会,秘密派人送信给张沈等人,让他们乘虚袭击邺城,他没想到的是,送信人直接把这封信送给了冉闵。冉闵和李农赶回棘城,杀了石鉴和石虎的三十八个孙子,这一次算是把姓石的人给杀光了。

多年前的黄河流域曾经有一支抵抗异族的汉族流民武装部队,乞活义军,光是看到这个名字都够悲壮凄惨的,乞活,只是希望能在乱世中保命活下去。冉闵的父亲冉良就出自这个队伍,在和羯赵的战斗中被俘,石虎见他骁勇善战没有杀他,还收为养子,冉闵的父亲伤重去世后,就留下冉闵一人,石虎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养大了仇人的儿子最后杀光了自己的子孙。

冉闵杀了石鉴后恢复冉姓,自立为帝,国号大魏,史称冉魏。而在襄国的石祗听说石鉴已死,也称了帝,任命石琨为相国,周围的胡族都纷纷去投奔他。

之前后赵大乱之时,东晋的褚裒(pou)请求带领三万士兵北伐,中原汉人欢呼雀跃纷纷响应,河北地区前后有二十多万的汉族百姓扶老携幼赶来迎接,他们想要逃离战火归附东晋过平安的日子。结果褚裒被李农打得大败而逃,他倒是逃回了广陵,可怜那二十多万百姓还没来得及渡过黄河,晋军就逃之夭夭,结果他们陷入孤立无援的状态被后赵军队一通乱砍赶进黄河,几乎全部死亡。

冉闵称帝后杀了李农全家,然后派遣使者到东晋去,表明自己抗击胡人的决心并邀请东晋共同征讨胡人,但东晋朝廷没有任何回应,冉闵没有外援只能孤军奋战。

四月,石祗派石琨带领十万士兵攻打邺城,刘国赶来支援石琨,被冉闵打得大败,死者数以万计。张贺度、段勤、靳豚等人随后也联合率军进攻邺城,双方在仓亭展开激战,张贺度部大败,死者数万,靳豚被杀,部众全部投降冉闵,此时冉闵的部队达到三十万之众,就是在后赵的鼎盛时期也没有这种威势。

陕西人辛谧写信给冉闵,信上说:物极必反,到了极点就开始危险了,如今您大功已成,应该趁此机会归附晋国,这样一定会得到正直的名声和好的结果。

冉闵没有采纳他的建议,十一月,出兵攻打石祗的老巢襄国城。这场战争持续了三个多月,襄国虽然还没有被攻破,但已是危如累卵,石祗非常害怕,去掉了自封的皇帝称号,改称赵王,派出使者到慕容儁和姚弋仲哪里去请求援军。

姚弋仲很是爽快,派出了儿子姚襄率领三万八千骑兵前来营救,路上又遇到石琨从冀州赶来,慕容儁也派出悦绾领三万士卒前来。冉闵派胡睦抵挡姚襄,孙威防守石琨,结果全都大败而归。三路援军即将到来,将军王泰苦劝冉闵此时应该加固营房,以防守为主,冉闵不听,集合全部士兵出战。

姚襄、石琨、悦绾三面夹击,石祗猛攻其后,冉闵大败,十几万的军队全军覆没,冉闵只和十几个亲兵跑回了邺城,那些投降的胡人抓住了他的儿子和部将交给石祗,全部被杀,死者超过十万人,一时间人尽物绝。

冉闵自掌权以来,和这些胡族之间没有一个月不打仗的,再加上灭胡令的颁布,这些迁徙而来的氐、羌、胡、蛮族数百万人害怕汉族的血腥报复,他们便纷纷决定逃离中原返回故土,九大石胡甚至都迁回了中亚。返乡的途中不同民族的胡人又自相残杀甚至人肉相食,最后能回去的十个人里面仅仅只有二、三个人。汉人也从西晋初年的二千多万人口下降至不到一千万人,整个中原地区一片荒凉,连耕种的人都没有了,回到邺城的冉闵感到锥心之痛懊悔不已。

石祗派大将刘显率七万士兵乘胜追击,他没想到的是冉闵虽然大败一场,但虎威不倒,紧急之下召集邺城的守兵出城应战。双发大战之下,刘显大败,死伤三万余人,被冉闵一直追到阳平。刘显吓破了胆,连夜派出密使求和,承诺只要冉闵放他一条生路,他保证回到襄国后杀了石祗来作为回报。

冉闵其实已经是强弩之末,自然见好就收,答应了刘显的要求,撤兵回邺城。刘显回到襄国后,果然发动了军事政变,杀死了石祗及其家人,将他的首级送往邺城,冉闵大为高兴,焚烧了石祗的人头,后赵彻底灭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