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入散文写作的世界(一)——读林清玄散文

 皓哥儿 2017-09-25

散文写作,在我看来,既要直面尘世与内心的喧嚣,又要于文字当中深藏一份宁静。而林清玄的散文,正好将这二者合而为一。一直以来,带有禅意的散文都让我颇为欣赏,然而,真正深得我心的,却是禅意当中又带着情切的文章。这样的文章,蕴藏着作者的至情至性,却又不至于让情感泛滥成灾。相反地,作者将一个“情”字置于广阔的世界,使文章在贴近读者心灵的同时,又不会囿于狭窄的格局。因此,这样的做法,无疑会给散文写作增添些许魅力。

为了走入散文写作的世界,前些日子仔细阅读了林清玄的散文。遇到喜欢的段落我还是忍不住抄写了下来。而后,渐渐累积,便总结了林清玄散文写作的几个方面。由此,我也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一个作家该有的情怀。接下来我会从几个角度出发,结合林清玄散文当中的文字段落进行简单论述。若有偏颇,请见谅。

一、揭开幻境,直面人生的悲凉

如火的花的印象配上了清唱的骊声,敲醒了少年的梦境,惊觉到自己既不是凤凰神鸟,也非朝阳梧桐。终于在碎梦中瞧见自己的面容,原来只是一个少年,原来只是一段惊梦……而那个梦凤化凰的少年,也只是像别人静静地等待分离,在日落前的山头站着,要把斜阳站成夜色,只有夜黑也只有夜黑,才能减去白日凤凰花余影的红艳吧。”

也许,这只是个人的悲伤,尚未涉及前文所言的广阔境界。然而,初读这些文字,我便很是喜欢。表面上,这段文字似乎只是渗透着梦想与现实相悖的悲凉。然而,那或许照见了人生的本来面目。作者用“敲醒”、“惊觉”的字眼,揭开了遮掩幻梦的帷幕。再以两个“原来”进一步照见了少年现实的处境,让人渐觉无奈和悲伤。推及人生,人类梦凤化凰的本身并无过错,只是生命的旅途终有褪去繁华的一天,卸掉华丽的一切和人类社会给予的身份,人们便会回到原本的世界。“静静地等待分离”、“把斜阳站成夜色”,虽有些消极,却是人类不可脱逃的命运。一个散文家,或许需要揭开幻境,直面人生的悲凉与喧嚣。然而,在写出悲凉的同时,他也会发现尘世之美,并将其付诸笔端,从而带给读者美的享受和正面的力量。

  二、写出灵动的细节之美与庄严的广阔境界

(一)细节之美

“我绕过狭长的会议桌,走到长长的只有一面窗的走廊透气,从十四层的高楼俯视,看到阳光正以优美的波长,投射在春天的菩提树下,反射出一种娇嫩的生命之骚动,我便临时不再参加会议,下了楼,轻轻踩在红砖路上,听着欢跃欲歌的树叶长大的声音,细微几至不可听见。”

或许,最让人动容的不是深居田园之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致描绘,而是久居车马喧嚣之人对尘世之美的偶然发现——阳光正好投射在春天的菩提树下。在这样的发现背后,其实是作者一颗从未忘却寻觅美好事物的心。在繁华的都市里,能保持一颗观照细节之美的心着实不易。这无疑会给作者笔下的散文增添些许魅力。读过林清玄散文之后,我发现,当人们在某个场合争食刚剥下的玫瑰花瓣时,他却从人流中穿出,看到独自开放的不为人知的天人菊。当人们沉没于现实的苦累时,他却能在一个晚秋的清晨,发现路边马樱丹上结满的露珠停在深绿的叶脉上。这些发现,都与作者那份宁静、孤独的心境相互关联。只有拥有如此心境的人,才能真正听见树叶长大的声音,才能于墨色中感知花瓣的飘零。这份心境与尘世细节之美之间的契合,或许是每个写散文的人都应该具备的吧。

(二)庄严的广阔境界

“有一回我登上郊外的山,反观这黄昏的都城,发现它被四面的山手拉手怀抱着,温柔的夕阳抚摸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天边朗朗升起万道金霞,这时,一棵棵树不见了,一个个人也不见了,只看到互相拥抱的楼宇互相缠绵的道路。城市,在那一刻,成为坐着沉思的人,它的污染拥挤脏乱都不见了,只剩下繁华落尽的一种清明壮大庄严之美……回望我所居住的城市,这座平常使我因烦厌而去寻找细部之美的城,当时竟陪我跨越尘沙,照见了一些真实的大块的面目。”

我想,一位散文作者,除了要拥有一双发现细节之美的慧眼外,还要有一份容纳广阔境界的胸怀。他们既需要在人群中行走,去发现人类生存的现状和困境。但同时,他们也应暂离人群中的喧嚣,并在广阔的境界当中,用内心安静的沉思唤醒人世的本来面目。如同林清玄一般,用心“感受繁华落尽后的尘世之美,发现真实的大块的面目”。或许,不只是散文,凡是涉及写作,作者的心都不应限于一方窄小的天地,他们的思想应在广阔的世界里自由徜徉。毕竟,一个人只有心怀天地,才能看得更深、更远……

三、观照内心,以自己为依归

“禅悟,其实就是一个人内在的革命,由以经典为灯到依自己为灯,从归依义理到以自己为归依处,向汹涌的海潮至一毛吞海,德山给了我们多么深刻的启示呀!单是淡水不能止渴,单是见泉也不能止渴,唯有自己饮水,才能止渴呀!”

林清玄的散文,时常给人一些关乎禅心的感悟。虽然这世间并非所有散文作者都有这方面的信仰,但林清玄所言的“由以经典为灯到依自己为灯”着实给了每个散文作者深刻的启示(即使林清玄这段话并不是针对写作而言)。或许,对每个写作者而言,要观照外部世界这点,自是不用多说。然而,观照自己的内心,以自己为归依也十分重要。一个写作之人,若想让自己的文字拥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得深刻地认识自身,并从内心为文字注入真实的光亮。经典与义理固然是写作者的依靠之一,然而,唯有写作者自身真实的深切的领悟,才能让写作拥有真正的生机。

四、写出一个作家该有的悲悯之心

也许,作家之所以能称为作家,除了写作方面的能力之外,与其内心的悲悯也密切相关。对于散文,我总希望它是干净的真实的,是浸透着作者的深切感受乃至血泪的文章。在林清玄的散文当中,我的的确确读到一个作家该有的悲悯。例如,《月光下的喇叭手》在浸透着浓烈乡愁的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对远离家乡的送葬老人的悲悯。在《阴阳巷》中,作者安静地注视着在城市辛苦打拼的乡下人。他看到了他们的辛劳悲苦,也看到了他们在城市喧嚣面前的无措。当中的一个细节,读来虽然平常,却在无形中给人一种压抑的感觉。在《阴阳巷》中,作者写了某位辛劳打工的父亲,他在“放工的时候蹲在门口一口口地吸烟。”生活的重担压在了他的肩头,孩子来到城市后,似乎也被浸染地不似当初那样单纯,因此,沉默地一口口地吸烟,在满足他烟瘾的同时,或许也是他解除重压的选择吧。

阅读林清玄的散文,除了能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外,或许也能给散文写作者带来些许启发吧。综合以上讲述的内容,归结为一句话,那便是:用一颗悲悯的敏感的心,去观照自己以及外部世界,从而发现人生的真实面目,并用文字为这人世带来一丝光亮。当然,自娱自乐也是每个写作之人的权利。毕竟写作是自由的。但是,一篇文章要有持久的生命力,直面人生的本质,探寻深部的真实,确乎是不可忽视的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