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俩人的命运告诉我们,心态和寿命的大有关系!

 李明旭 2017-09-25

刘禹锡传
​刘禹锡和柳宗元在中国文学史上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尤其是柳宗元,和韩愈统领了唐代的古文运动。他们两人年龄只差一岁(刘禹锡出生于772年,柳宗元出生于773年),他们一起进京应试,同榜登进士及第。他们同朝为官,一起共事。他们的人生起伏有很多的相似相连。

公元805年,两人33岁左右,同处人生顺畅事业上升期,一起参与了王叔文领导的永贞革新,并肩战斗。然而不到半年,革新失败,王叔文被杀,刘、柳二人同时遭贬。当时,刘禹锡贬官朗州,柳宗元贬官永州。(王叔文政治集团的其他人也被贬为远州的司马,后称“二王八司马”。)到职后的柳宗元暂居在龙兴寺,经过半年,柳宗元的母亲因病去世。

元和十年(公元815年)正月,刘禹锡和柳宗元接到朝廷诏书,召八司马等人进京。十年了,一个人一生的黄金时间都快被消耗殆尽了,刘禹锡在《阙下口号呈柳仪曹》中不禁感叹:“铜壶漏水何时歇,如此相催即老翁。”

可到京城后不久,一件不经意的事情让两人的命运又起波澜。这年三月,刘禹锡邀请柳宗元等人去京城里的玄都观看花。触景生情,刘禹锡作《元和十年,自郎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写道:“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的后两句被某些权贵认为“语涉讥刺”,轻蔑那些新贵像满园桃花一样,不值一顾。这激怒了宪宗和旧派朝臣,成了返京后不久八司马再次被贬出京城的导火索,并且离长安更遥远,条件也更艰苦。柳宗元被贬柳州,刘禹锡被放置最远的播州。播州在今天的贵州遵义,当时异常荒凉,是个人口不足五百户的小州。刘禹锡有八十岁老母,同去几乎是陷入死地,分离也是死别。
​----------------------------------------
​面对此情此景,柳宗元上书朝廷,说:“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刘禹锡)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最后提出,要与刘禹锡交换地方——“以播易柳”!好在御史裴度适时站出来,说服皇帝唐宪宗,刘禹锡才改贬去连州做刺史。刘、柳二人情谊可见。
​---------------
​柳宗元和刘禹锡同行去贬地时,两人诗歌酬赠不断,有道不尽的别情。柳在《三赠刘员外》里写:“信书成自误,经事渐知非。今日临岐别,何年待汝归?”刘以《答柳子厚》相赠:“年方伯玉早,恨比四愁多。会待休车骑,相随出罻罗。”柳说此次分别,不知何年何月可以再相见啊!刘劝道别多愁善感啦,我们正当中年,以后肯定能逃出这些烦恼罗网,一起再见面。

​------------------------
​料这次真成了永别,此后五年不到,柳宗元就病逝广西柳州,年仅47岁。身后,四个孩子都还未成年。柳宗元临死前,遗书刘禹锡,将自己的全部遗稿留给他,刘禹锡也为其抚养子嗣。我们今天能看到柳宗元这么多精品妙文,其中不乏好友刘禹锡的功劳。
​-----------------------
​柳宗元如此命途多舛,我们为之叹息;柳宗元如此短命而逝,我们为之惋惜。我们读他在贬谪期间写的诗文,却往往感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清寂,一种悄然袭来的孤凉。似乎总有不寒而栗的阴影左右着他的心绪,影响着他的心态。
​------------
​比如《始得西山宴游记》开篇:“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
​比如《小石潭记》的结尾:“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
​又比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全诗仅20个字,却使用了“绝、灭、孤、独”这种极具冷寂感的字来传递心绪。
​-----------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苦尽甘来,贬谪荒凉地达二十多年的刘禹锡终于熬到了头,公元826年,已经54岁的刘禹锡奉调回洛阳,任职东都(洛阳)尚书省。“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觉得人事全非,不再是旧日的光景了。然而他并未因此而自伤得无以自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莫道桑揄晚,为霞犹满天”……这些诗歌都是他广阔心境的见证。
​------------
​后来他病卒于洛阳,享年71岁,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他的《秋词》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简练爽利,一个明白人,一颗开豁心,踊跃而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