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电影造就的十个经典发型

 A芝兰之室 2017-09-25


电影对世界的影响可以说是方方面面的,既可以传播某种独特的文化,又可以形成一些小圈子内特别的爱好者。电影中无论是服装造型,或者是饮食习惯都能够影响到影迷。

其中有一些经典发型便是来自电影之中,电影中发型的经典程度通过后人的模仿热度便可见一斑。

1
波波头
如今满大街一捞一大把的波波头(Bob cut),也叫童花头,是1909年巴黎的理发师Ntoine de  Paris发明的,他的灵感来源于一个更古老的形象——圣女贞德。但是当时,这个具有革命性的发型,更像是一个象征女性独立和追求平等的标志。
圣女贞德蒙难记 La passion de Jeanne d'Arc (1928)

这一发型在电影中最早是通过露易丝·布鲁克斯1929年在《潘多拉的魔盒》中扮演清纯魅惑的舞女露露开始广泛流传开来。路易斯厚重刘海加上齐耳短发、黑亮如漆的“钢盔头”,幽深的眼睛和薄嘴唇,是1920年代flapper少女的标准装扮,银幕性感偶像将波波头这一发型演绎的无比生动,所有的女人们似乎都面临着“剪与不剪”的选择。
潘多拉的魔盒 Die Büchse der Pandora (1929)

1953年《罗马假日》里瘦弱的安妮公主一时兴起走进罗马的一家小理发馆,剪了一头俏丽精灵似短发,为她赢得银幕外广大观众的心,也为第一次在大银幕担当女主的奥黛丽·赫本迎来第一座奥斯卡小金人。这一发型被冠以“赫本头”,至今仍被人们争相模仿。
罗马假日 Roman Holiday (1953)

2
闪电挑染发型
设计者Jack PiercePierce是好莱坞早期的化妆大师,《科学怪人的新娘》中波利斯·卡洛夫僵平的脑袋造型也是出自他之手,而新娘的闪电造型更是出奇。

Jack Pierce在古埃及第一美女纳芙蒂蒂(Nefertiti)发型的基础上,创造出波浪形高耸的沙发,两鬓各有一道闪电似的白发,这一造型使这个角色还有这部影片成为经典。

3
中分花蝴蝶发型
对美国而言,整个40年代的潮流,是以费雯·丽的郝思嘉形象开篇的。这个娇小玲珑的女子灵魂中透露出的倔强与坚韧不拔,在战争中艰难地生存,寄予着那个年代美国人对生命以及美好生活的希望。

轰动全球的《乱世佳人》上映半年后,费雯·丽主演的另一和战争有关的影片《魂断蓝桥》也开始走进观众的视线,费雯丽依然是中分蝴蝶发型,这一发型在戏中风尘女子身份的映衬下多了几分妖艳妩媚,但内心的那份倔强、强烈的自尊依然写在脸上。
乱世佳人 Gone with the Wind (1939)

4
“藏猫猫”发型
30年代的波波头逐渐开始由短发变成发梢向内的齐肩发,最后演变成了40年代以维罗妮卡·莱克在电影《苏利文的旅行》中为代表的一边头发遮住眼睛,另一边自然垂下的“藏猫猫”发型。成千上万的女子趋之若鹜,并由此引发了一连串的“意外事故”,如工厂的女工在仿效她的发型后导致头发被卷人机器等等。
苏利文的旅行 Sullivan's Travels (1941)

5
玛丽娅短卷发
雷声大雨点小的电影《战地钟声》,其中最著名的却是褒曼的发型。不过也不奇怪,派拉蒙为了讨得当时红得发紫的大文豪海明威的满意,达到书中的描写效果,先后动用七名发型师来改造褒曼的头发,最后终于搞出了在美国风靡一时,甚至成了全世界妇女战时的标准发型的“玛丽娅发型”,连当时的旧上海也风靡这种发型。
战地钟声 For Whom the Bell Tolls (1943)

6
螺旋发髻
《迷魂记》除了女主角的各种套装之外,最吸引人的便是她螺旋发髻,为使男主角相信她的自杀情结,故意模仿Carlotta Valdes女士的肖像画中之发髻、项链、捧花。涡旋形状是希区柯克电影的标签之一,他将主人公对未知的恐惧物化作精致的发髻,格外诡异。

德诺芙在影片中出演了一位有着双重性格的女性,盘起头发时,她是有着完美家庭的良家妇女,散下头发,她是妓院里鼎鼎有名的“白昼美人”。 
迷魂记 Vertigo (1958)

7
古典盘头
赫本在《蒂凡尼的早餐》中的造型比起《罗马假日》更为经典。她的法式扭卷盘发、大太阳镜以及黑色纪梵希小礼服已经成为了高品味和女性魅力的代名词。 
蒂凡尼的早餐 Breakfast at Tiffany's (1961)

8
莫西干头
 原本北美地区的一个印第安民族莫西干族人所留的,头顶两边光秃秃,中间头发向上翘起,好似马鬃的发型被称为莫西干头。这一形象的银幕始祖要追溯到1976年的罗伯特·德·尼罗在《出租车司机》中的形象。贝克汉姆将自己十分崇拜的银幕偶像的发型带到足坛流传到全世界。 
出租车司机 Taxi Driver (1976)

9
“甜甜圈”头 
70年代好莱坞的银幕上除了莫西干头,另一个比较出名的发型就是《星球大战》中莉娅公主的“甜甜圈”头了,看过《老友记》的朋友们从其中的桥段可以看出这一发型在那一代美国人的心中影响有多么深远。

10
飞机头
猫王是“飞机头”热潮的始祖,也是美国梦的象征,于是乎来自芬兰最酷的导演阿基·考里斯马基在电影《列宁格勒牛仔征美记》中带着一群有摇滚梦想的音乐人爬山涉水要去美国,飞机头,火箭鞋,他们的社会太和谐,太有爱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