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赞”学堂031】脂肪瘤和海绵状血管瘤诊断要点

 zskyteacher 2017-09-25

打造影像人自己的医学影像平台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让知识成为一种内涵

让专业成为一种交流让我们成为一世朋友

※※※※※※※※※※※※※※※※※※※※※

脂肪瘤(Ⅰ级)
1、要点:

间质来源的肿瘤,属先天畸形,不是真的肿瘤,常与胼胝体畸形并存

2、概述:

任何年龄,常发生在胼胝体、四叠体、桥小脑角区、鞍上、下丘脑及内听道。

3、影像表现:

MRI平扫多位于中线部位与皮下脂肪信号相同。不强化,压脂被抑制。


4、鉴别诊断:

   皮样囊肿:好发中线或中线旁,信号较脂肪瘤混杂,钙化较脂肪瘤多见。

畸胎瘤:常位于松果体区或鞍上,脂质、软骨、骨片伴钙化,信号混杂

海绵状血管瘤(Ⅰ级)
1、要点:

发生于成年人的先天性血管源性肿瘤。100%患者存在颅内出血爆米花征及周边完整的含铁血黄素环是主要特点和最佳诊断征象。常伴动静脉畸形。

2、概述:

高峰年龄40岁,易发生出血和产生新病灶,好发于鞍旁海绵窦(海绵状血管瘤)和脑实质(海绵状血管畸形)。

3、影像表现:

MRI平扫硬膜型常为鞍旁椭圆形肿块,直径达5cm,边界清晰,无水肿,增强明显均匀强化。海绵状血管畸形常散在于脑内圆形病灶,直径小,无水肿,仅轻度或无强化。


4、鉴别诊断:

动静脉畸形:常有水肿和占位效应,有血管流空效应,出血成分单一。

出血性肿瘤:含铁血黄素不完整,出血无序,明显强化。

弥漫性轴索损伤:外伤病史,病变静止无演变。

高血压微出血灶:高血压病史。

淀粉样血管病:多见于皮质及皮下出血灶,出血灶较大,多为血肿。

毛细血管扩张症:轻度笔刷样强化

动脉瘤:T1、T2流空影。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