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Office365 OneNote玩转高三英语写作教学

 二氧化硅2012 2017-09-25


【小编的话】:本文作者肖莉英老师是我十分敬佩的同行,也是我的好朋友,深圳实验学校高中部的资深高三英语教师。如何利用科技提高学习的效能?她用行动告诉了我们:科技发展如此之快,我们需要不断学习、不断践行。她自己购买了一台surface,投入到班级管理和高三英语学习中。她可谓桃李满天下,但是她仍然能够勇敢地尝试新事物,不躺在功劳簿上晒太阳——这是我十分佩服她的地方。愿我们一起携手共进,走在创新无限、风光正好的教育路上。


OneNote Class Notebook 是目前在基础教育行业用的比较广泛的一个Office 365 应用,老师可以建立课堂笔记本,分为内容库,协作空间和学生笔记本,对这3个不同的笔记本分别设置了权限用于不同的访问级别,例如内容库(老师可以完全控制,学生可以看和复制,无法修改协作空间(老师和学生都可以编辑) 学生笔记本(老师可以完全控制,其他学生无法查看,学生只可以查看自己的笔记本)

一边教高三,一边学习如何使用Office 365,总觉得这个OneNote 这个应用最实用于高三写作教学中。我校是全寄宿制高中,学生平时住在学校,严禁使用手机和平板,这是很不利的条件。但是,周末学生回家,完全可以好好利用一下。于是,连续三个周末,我尝试使用Office 365 布置作文,自我感觉效率很高,效果非常好。 

案例一,上传手写作文照片

第一个周末的作文题目是给本校外籍心理专家Merry 写信谈同学们熬夜的问题。在审题方面设了一点小小难度。学生们的任务是回家写好作文,拍照,上传到我指定的位置,让我来点评打分。我事先在OneNote 的协作空间设定一个作文栏目,拟好标题,写好作文题目内容,画好了表格,在教室教学生如何上传作品,并把我自己手写的范文当众上传到第一格。周末回家,等着收集学生们的作品啦。

这个过程实在太有趣了。因为是第一次使用OneNote,学生和我都不太熟练。状况频出。一会儿不小心删掉了某位同学大作,一会儿不小心把文本框拉到看不见的位置,一会儿又有学生发信息给我说找不到指定的位置,一会儿某个粗心的娃不慎把我的作文题目删掉啦,一会儿某个调皮鬼写走题了,居然把我的作文题按照他走题的方式修改过来了……..这一整天就这么折腾过去,正好是教师节。

很快,两个学生的作品传来了。我及时地打分,写了评语。其他同学们的作文陆陆续续传上来。

大概批阅了10来个学生的文章,我基本了解到了学生的问题哪些。于是,我在我自己手写作文照片旁边把这个作文题目的要点表述出来,用绿色字体醒目地放在最上面一栏。

学生传完了作文,查看了我写的范文和提供的要点,及时反思,有的学生看到分数不满意,甚至马上修改,马上重写了一篇文章,拍照上传。

 


某个学生传作文时候,传成上面这个样子了。正好让我活动一下脖子,不至于得颈椎病?我让学生根据我提供的范文和要点,互相点评。马上,关于这篇作文的评语来了!学生的点评还真的有模有样呢。

第一次使用协作空间,很成功,发现这个对提高作业效率很有帮助。其优点有七:

1,时效性。作文即时上传,老师及时打分点评,及时反馈,不必要等待和拖延到下周一上交作文;

2,正确性。随时查看老师的参看范文和同学的优秀作文和高分作文,随时修改或者重写,错误或者不当的信息可以及时纠正,不会长久留存在学生脑中;

3,示范性。上传作文早而快的同学,写作质量高而优的同学,有标杆和榜样作用,同学之间潜意识互相监督和比较,同伴的压力产生动力;

4,互助性。学习老师的点评方式,同学们直接互评作文,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从而促进写作能力的提升;

5,传统性。并没有摒弃传统的高三教学和高考模式。高考试卷中学生的书写很重要,因此,学生还是首先得手写作文,然后拍照上传。我们看到的仍然是一篇手写的作文,而不是输入电脑的文字。这个过程很像高考阅卷过程。

6,长久性。学生的作品可以长久保留在这里,以后随时查阅,甚至进行对比,看看自己在书写,在语言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幅度。

7,简易性。以前想保留学生的作品,总是老师自己拍照,汇集到一个文档中,用U盘存好备用。这个过程如果是老师一个人完成,很费事费力,而且取材不全面。现在每个学生只需要花几分钟上传作品,就可以汇集在Office 365 云平台了。 在任何电脑或者平板甚至手机上面可以随时查看,非常方便了。


周末过完了,回到学校,我们在电脑教室继续上作文课,这节课的内容就是总结和评讲周末的作文。学生齐聚电脑房,打开Office 365,登陆进去,一篇篇文章仔细阅读,查看,点评。 再回头看自己的作品,有的学生跟我说:一对比才发现自己的文章好low啊,写的时候还以为很好呢。这节课上得非常愉快。一个周末作文,就这么搞定了。想想以前,一篇周末作文,周一才能收上来,等批改完,最早也得周二发下去讲评。讲评的时候,用实物投影仪,怎么可能在一堂课把所有同学作文呈现出来?这样的学习方式,高效率,高效能,高效果,Office 365帮我做到了我曾经很期待的写作教学的模式。 

科技改变教育!   

案例二,点评两篇范文和同学作文

又到周末了,按照惯例,我又给学生布置周末作文。这次是点评作文。本周四他们进行了考试,写了一篇英语文章。我在周五那天加班加点把试卷批改完,对他们的写作状况了如指掌了。于是,我这样布置的周末作业:

于是,下面提供了三篇文章,一篇是作文题目自带的范文,一篇是我们英语备课组撰写的范文,一篇是班上某个同学的考场作文。


设计了一个表格,把每个同学的名字都导入,让他们对号入座,点评这三篇文章。很快就收到了绝大多数学生的评论,妙趣横生。



这个翟力同学因为生病,一个星期都住在学校,没能按时完成作业。不过,没有关系,他点不点评,文章就在那里,不离也不弃。继续看别人的点评。


我在手机上安装了OneNote ,可以直接查看学生的作业。上面是手机图片截屏。 我发现学生的观点还蛮一致的。尤其是对于最后一篇同学作文的点评。很多同学一针见血指出了问题。有的学生给它打分17分,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

这里相当于一个论坛,学生的思维火花在不停地自由地碰撞。而且,这种火花不是转瞬即逝,而是留下了痕迹,可以时常来回看,回想,回顾。也许,过几天,他们再看他们留下的评论,观点会有很多改变?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发表了观点。想想,在过去,哪有这种机会,这种场合,这种可能,让他们对一篇作文如此深度地剖析呢?Office 365 云平台做到了。

科技改变教育。

顺便提一句:相对第一个案例,我事先采用了表格,把学生的名单导入进去,因此,到周一返校,没有上网发表评论的同学,也就是没有完成英语作业的同学,一目了然。我把名单列出来,用绿色字体挂在本页上方。


英语课代表再也不用声嘶力竭地喊“交作业啦!”无需多言,等下次他们上网看作文的时候,嘿嘿嘿嘿......,有点惭愧吧。而且,他们还有机会补做呢。教育是什么?润物无声地培养美德,一次不成功,还有机会继续培养。 

案例三,修改已经完成的作文

第三个周末,学生问我:这次您准备让我们回家上网倒腾啥?我回答说:继续拍照上传作文。两个任务:一,把平时周四晚上我们练的字全部拍照传到你的笔记本个人空间,作为资料保存。二,把本周五的这篇作文修改并配图,拍照传到我指定的协作空间。

学生很积极去完成这两个任务。我查看了几个同学的个人笔记本,他们都很认真地上传了从1621期的练字呢。看看这个蔡同学的。六篇练字,井井有条。从最初(十六)的“不过关”到目前的(二十一)的“大红勾”,清清楚楚看到自己的书写进步啦。前几届带高三,我们也做过这项工作。只是,那个时候,学生练习一张扔掉一张,没有保存,不能对比。这样真好。而且,学生自己拍照,不用老师一个人代劳,我相对轻松了很多。学生在拍照上传的过程中,很有成就感。

本周五他们又写了一篇作文,题目是:你是李华,写信向在美国开画展的笔友Tom推荐你的一幅作品参展。周五晚上我披星戴月把两个班的作文批改完毕,打了分,周六补课的时候发给他们,让他们回家后直接在原稿上修改作文,并配上你推荐的画。这下同学们炸锅啦。作文上面配画?第一次做这样的英语作业啊。我告诉他们:本次作文的一个要点就是描写你的画作。你不画出来,我怎么知道你描写得是否正确?学生恍然大悟。我事先安排得分最高的两个同学最先把作文拍照上传,让同学们学习学习,这样他们就更能发现自己文章中的不足。同样,我做了表格,把两班学生名字导入,让他们对号入座。这样就很容易查到谁没有及时完成作业了。



周六一大早,我抽空登上Office 365 看看是否有学生完成任务,没有想到,好多学生已经提交了照片啦。画作各有千秋,趣味盎然。有的学生在同学的画作下面还进行了点评。看得我忍俊不禁呢。

 


针对学生们的修改,我可以直接在协作空间进一步提出改进方案。学生从电脑,平板,手机端直接进入 ,随时可以进行查看和更改。

有个娃这次作文拿了很低的分,上网看了别人的作品,没有勇气上传自己的作品了,只是在他名字那个栏目留下这么一句话。不需要批评,更不需要责骂,我的目的达到啦!

 

想象这些娃急不可待地上网来欣赏同学们的画作和作文,又羞羞涩涩地把自己的拙作拍照上传,还煞有介事地点评同学们的画作和作文。真的太好玩了。英语作文,什时候变得如此好玩啦?是Office 365提供的云平台,让这种趣味成为可能。

科技改变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