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Photoshop已有3个年头,外面的培训班上了2周,老师教的基本上是菜单式的课程,例题所需的步骤不少,但至于为什么要这么做,原理是什么通常不做解释。碰到我这样的问题学生老师还有点不耐烦,因为老师通常是下班来兼职的,大部分学生是为了通过考试得到一纸证书。课程的设置就是为了大家顺利通过考试。虽然从习题的反复练习中初步了解了工具的用途,但那些步骤运用到其他照片上时却会遇上诸多问题,因为那些参数都是针对例题的。2周的课程引发了我对Photoshop的浓厚兴趣,但之后我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处于迷茫期。 Photoshop的功能之强大老师说从最早的英文版本开始使用直到现在历时7年,他也不能说全部都应用自如了。正是如此,这个软件才显示了它的无穷魅力。我使用这款软件的主要用途还是照片的色彩还原和修正。即使这个看似简单的目的其实也深藏学问。最近一年多我看了一些外国PS大师的书,再不断练习,有少许心得跟大家分享下。 为什么要做后期呢?这个问题也许困扰过不少人,我在一些摄影论坛里看到有的回帖中经常指责照片是PS出来的,PS难道就是虚假的作为?PS有错吗?其实PS没错,错的只是PS的手法出错了,让人感觉不自然不真实。但我是反对纯摄影作品里添加其他内容的,就像我反对整容一样。设计类作品如海报等则另当别论,摄影作品还是应该追求其真实性。 不管是大师级的摄影师作品,还是一些寻常的但对我们很有意义照片,我们都希望提高它们的品质。而且照相机记录下来的就真的和我们当时肉眼看到的色彩场景一致吗?答案并不是。 首先我们的视觉系统是智能的,这要感谢人类的进化,我们的视觉通常能穿过轻度的灰霾,我们专注某一物体时,视觉系统也变得更加灵敏,前景主体似乎被聚焦,我们不太关心的物体和背景被淡化或者忽略。人的视觉系统还具有自我调节功能,我们不会因为周围的环境光影响就认为物体就变成了其他颜色。比如我们在荧光灯下看到一叠白纸,我们不会认为白纸成了黄绿色的,而拍摄的照片却通常会带有黄绿色。相机把环境光带给物体的影响忠实的记录下来,而肉眼却会纠正色偏,还原物体的原本颜色。色偏有时是全局的,有时是局部的,而PS的很大一个功能是纠正这种色偏。 我们的视觉还有一个特点,视觉错觉令我们认为前景主体和背景色朝相反的方向发展,而使我们看到的场景有鲜明的对比度。而相机则不会夸大其对比度,充满近似色,有时我们在现场看到鲜亮的前景深邃的背景,而拍摄下来的照片却平淡无奇,这种失真令很多摄者沮丧茫然。 但用PS直接加大对比度增加饱和度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吗?我觉得一部分照片可以,那些光线良好,拍摄时曝光准确没有色偏的照片这样做可以令照片生动很多。但有色偏,过暗和过曝的照片则相反,就如一个肤色不好的女子的面容,如果不是清洗干净,打好粉底,直接在上面浓妆艳抹,只会令人更反感。这也是不少人反对PS的原因。而且在过暗和过曝的照片上这样调整会损失很多的细节。 下面我用两张图片来对比一下。 第一张是我07年中午12点在新疆拍的乌尔禾魔鬼城,我的摄影水平属于菜鸟级,那时也不会手动调整光圈快门速度,照片显得灰暗不说,而且偏绿,天空的下半部分更明显一些。天空本该是蓝色的,也有人喜欢天空泛点紫色,这都全是个人主观喜好的问题了,但估计没有人认为天空是绿色的。仔细再看魔鬼城的砂岩和泥土都偏绿,而我现场看到的魔鬼城砂岩色彩是黄中泛点赭红,天气晴朗,不过中午12点的大太阳顶在头上,所以照片也没有呈现漂亮的光影。 如果直接在PS里调整它的对比度亮度,增强饱和度后结果是这样的,照片似乎亮丽了些,层次感也增强了些许。但仔细再看风化的山丘偏色更加严重,严重失真,天空的噪点也增加了不少。 我用曲线功能调整后的照片,区别能看出来吗?照片基本还原了其真实色彩。 再用一张素材照片来对比下,这张森林中黑猩猩的照片色偏更严重。猩猩的皮毛都泛着绿光,有点象阿凡达电影里的色彩,而且照片层次感也不强。 用简单的亮度对比度饱和度调整后的样子,猩猩的皮毛色彩更失真了,鼻梁两侧的绿色尤为严重。 这张我用曲线来调整,猩猩的皮毛颜色不再偏绿,而且层次感也加强了,细节表现得更充分。两张处理后的照片我用了同样参数来锐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