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时候的珊瑚、蜜蜡等珠宝是如何传入中国的?

 自华居 2017-09-26

在古时候,珊瑚、蜜蜡等珠宝在中国并非盛产之物,就算有也不是易得之物,在当时开采技术还十分落后,大多数此类宝石的来源都要归结于贸易往来。

关于珊瑚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先秦时代的《山海经·海中经》,据记载:“珊瑚出海中,岁高二三尺,有枝无叶,形如小树”。早在距今37000年至12000年前的欧洲旧石器时代的洞窟中就已经发现了珊瑚碎片的踪迹。而我国的最早的珊瑚遗迹发掘于哈密地区的七角井细石器遗址,此石器时代距今7000至10000年。

在古时候,珊瑚的主要生产地是在地中海地区。那时候的珊瑚是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东方,这条道路上除了中外使节、宗教人士和朝贡贸易使团,还有大量为了追求巨额利润的商贾,经过他们之手,我国的冶炼技术、丝绸、黄金等传入了西方,与此同时,西方诸国的宝物也通过贸易的方式进入了中原。

又据《古代罗马与中国印度陆路通商考》中描述:“在塔什霍尔罕境外,中国商人等候西方商人,在河岸之上布满生丝、丝线以及丝服用以交换罗马生产的宝石、琥珀、珊瑚、琉璃等。”也就是如今所提及的贸易珠。

又如:老蜜蜡贸易珠(饼子),在当时的欧洲、西亚等地本身就是货币的一种材质,如同古时候国人的铜钱,之后又通过贸易交换中国丝绸、瓷器等产物。

不管是通过陆运还是海运,在当时都是十分困难的,陆运:因为路途遥远,气候恶劣政权割据等原因难以直通中国,海运:除了同样存在的路途遥远艰辛以外,当时的航海技术也十分落后。而大多数珠宝是通过沿海的西亚、中亚以及东南亚等国的转口贸易获得。

柠皓文玩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且注明出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