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图2 在近日上海举行的一次银器专场拍卖会上,精品银器受到了藏家的激烈追捧。1872年英国伦敦纯银高浮雕人物造型宴会红酒壶(图1),落槌价为4万元(未含买家佣金,下同),1880年英国伦敦纯银雕“希腊神像花卉”红酒壶(图2),落槌价为3.5万元。当然,也有一些银器,即使价格便宜也没有成交。究其原因,在银器收藏中并非越重者越贵,而要从三个方面来寻觅精品。 著名银匠提高身价 此次拍出的宴会红酒壶来自英国最著名的银器制造商马丁·霍尔(Martin Hall),这件酒壶为经典的“Amada”式样,整个壶身除两处留白待刻铭文部分外,其余均采用手工高浮雕雕刻。壶身左右两侧对称雕刻着雌性和雄性两条美人鱼,壶身正中刻有美洲狮头像,其他部分均由繁复的花朵装饰点缀,花朵精美,雕像逼真。 欧洲的银器发源于英国,最初专为皇室使用,象征其权力与地位,后来普及到富庶的贵族阶层,显现着他们的品位教养与优雅的生活方式。银器是生活用具,也是他们成就的符号。尽管王室是银匠作坊的主要订单来源,但作坊无法仅靠王室订单生存,同时也积极扩展日益增长的职业人士和商人阶层市场。从16世纪中期开始,伦敦银匠取得了稳固的地位,吸引了英国皇室买家和贵族、商人,甚至还有国外的订单。银匠作坊高度专业化经营,行会的规矩虽不鼓励外籍工匠,但来自于低地国家和德国、法国等地的制作者由于接受了更加严苛的工艺和艺术训练,技巧更胜一筹。 从目前的收藏市场看,许多著名银匠制作的精品银器,如丹麦的乔治·杰生(Georg Jensen)等,是受到热捧的对象。而一些我们熟知的珠宝品牌,如蒂芙尼(Tiffany)、卡地亚(Cartier)等,在早年的时候也都是著名的银匠,其制作的银器因精良的做工而闻名。 特殊款式受到追捧 在此次拍卖中,有一套19世纪60年代英国伦敦制作的纯银“油画系列”款式咖啡壶、搪缸、奶缸,成交价达到了49000元。其画面取材于荷兰画家大卫·坦尼尔斯的三幅作品。同样,“希腊神像花卉”红酒壶则是著名的切里尼款式,壶身布满浮雕花卉、动物以及希腊众神头像。 对于许多初入银器收藏圈的人来说,往往首先要算每克银价,似乎只要价格低了就能收。但事实上从此次的拍卖情况来看,有些分量比较大的银器,虽然单价很低,但最终无人问津。归根到底,银器还是一种艺术品,不仅要看重量,银器本身的工艺也是决定其价格的重要因素。银器有许多经典款式,在制作上也有自己的特点,雕刻大师们的细腻、精致使得这些银器花纹纷繁但没有丝毫的杂乱之感,达到了银器艺术品的最高境界。 特殊工艺值得关注 在此次拍卖中,还有一套19世纪初法国纯银鎏金高浮雕酒具,起拍价为6000元,成交价为17000元。纯银鎏金在银器收藏中是非常珍贵和罕见的,整套酒壶采用洛可可艺术风格,装饰豪华,壶身雕刻了结满果实的葡萄藤和金百合,曲线高挑,天鹅颈式嘴口充满了优雅、高贵和浪漫情怀。 鎏金是一种金属加工工艺,是把金和水银合成的金汞剂涂在铜器表层,加热使水银蒸发,使金牢固地附在铜器表面而不脱落。相比现在的镀金工艺,鎏金会使银器更加神采奕奕,但由于对制作者有害而逐渐被淘汰。除了鎏金工艺外,珐琅工艺也能提升银器身价,其能使银器更加绚丽、明快,别具一格。此次拍卖的一件1904年纯银鎏金珐琅烟盒,成交价也达到了15000元。 |
|
来自: 華登 > 《拍卖行(Au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