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后赤壁赋

 风舞三湘 2017-09-26

原文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 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已而叹曰:“有客无酒,有酒无肴,月白风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 乎?”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于是携酒与鱼,复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 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 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 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 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 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呜呼!噫嘻!我知之矣。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赏析


苏东坡於元丰五年(西元一○八二年)阴历七月十六日游赤壁之後,写下了不朽的《赤壁赋》,同年十月十五日,又与两位朋友赤壁,阴历十月已是深秋季节,霜露已降,树叶都已凋落了。这次游赤壁的感受,与七月间来时已大不相同,不再是水光接天,万顷波平,仅仅三个月的工夫,湖水已经乾涸,只见「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此次所见的江雄伟奇特,与上回来时又大不相同,,心境遭遇又是另一番感受,於是再写一篇,名为《後赤壁赋》,原先的那篇就成了《前赤壁赋》了。


《前赤壁赋》和《後赤壁赋》到底那一篇较好?这是见仁见智的问题,无庸争论!不过作者自己认为,《前赤壁赋》的意境如诗如画,如梦如歌,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境界;而谁知同一个作者竟又写了一篇《後赤壁赋》出来,完全脱略形迹,不求诗境画境之美,而自有其如诗如画之处;不谈论人生境界,而人生境界自在其中,这种无有止境的创作力,真是令人叹为观止!


从第一段,「月白风清之夜,归而与妇索酒」可知,这岂不是最平凡的生活?


本文写景的特色是表现大自然的高伟雄奇的一面,一种凛然不可征服的面目,大自然有时是可亲的,如江上的清风,山间明月,一平如镜的湖泊;但是自然也有他狰狞的时候!


苏子是富於冒险精神的诗人,偏偏要探一探大自然最幽深高峻的地方,於是独自一人「覆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虯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这一连串的探险代表他向自然的挑战,他对人生无所畏惧的精神。苏东坡的一生就是这样历遍崎岖坎柯而来的,但是他从不惧怕,愈是崎岖的地方,他愈往那里走!


他独自一人,在黑夜的深山中,「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当他的啸声激起了山谷的回响,草震动,风起水涌时,他才凛然惊於自己的孤立,惊於大自然对人的一种厌迫感,於是从高山上下来,回到自己的小船上,任船在江水中漂流。这时,适巧有一只孤鹤飞过。


这只孤鹤不正是东坡自己的影子吗?孤鹤的飞过或许只是巧合,但在此时诗人心中所投下的感觉必然是极微妙的。因而回去以後就梦见一个羽衣翩仙的道士,问他「赤壁之游快乐吗?」这一问不正是东坡自己心中之问吗?赤壁之游既不能说乐,也不能说不乐,那是一次奇的心灵探险,人与自然在最孤独的情况下面对面,这就是他所经验的。「啊,这个道士不就是适才飞过我船上的仙鹤?我知道了,原来是你啊。」道士只笑而不答,他好像完全知道东坡的心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