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代史伶官传序

 风舞三湘 2017-09-26
原文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①。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②:“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③!”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④。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⑤!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⑥。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⑦!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⑧。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⑨!


注释

①原:推究本原。庄宗:指后唐庄宗李存勖(xù)。其父李克用,本是沙陀部族首领,因带领沙陀兵镇压黄巢起义军,任河东节度使封晋王。后李存勖袭父封爵,于公元923年灭后梁称帝,国号唐,史称“后唐”。

②将终:将死。三矢:三支箭。

③与尔:给你。乃父:你的父亲。

④从事:本官名,这里泛指僚属。告庙:帝王外出或遇大事,依例应向宗庙祭祀祷告,称“告庙”,这里指出征的事。及:等到。凯旋:唱着胜利的凯歌率师归来。纳之:意谓把箭照旧藏在宗庙中。

⑤方其:当他(李存勖)。系:拴住。组:绳索。函:木匣,这里用作动词,即用木匣装。首:头。还矢先王:指李存勖胜利归来后,把三支箭还给已去世的父王李克用。告以成功:向先王报告已完成他将终时的嘱托。

⑥仇雠:仇敌。乱者四应:指平叛诸军相继叛乱。

⑦誓天断发:指元行钦等百余人,援刀截发,置髻于地,以断首自誓。

⑧逸豫:安逸享乐。

⑨忽、微:都是古代极小的计量单位。所溺:所溺爱的人或事。


鉴赏

本文是欧阳修编撰的《新五代史·伶官传》前的一段总序。《伶官传》是一篇合传,记载了伶人敬新磨、景进、史颜琼、部从谦等为后唐庄宗李存勖所宠幸最后导致政败国乱的史实。因“传”文中对史实已详尽陈述,故“序”中重在总结经验教训,从“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惨痛史实中,得出国家的成败得失全在于“人事”,而非“天命”的论断,以为后世治国者借鉴。


全文共四段。首段仅两句,一问一答,问含观点,答含史实依据,其中盛、衰、得、失四字为全篇关眼。次段叙事,写庄宗“用兵”,只说藏矢、请矢、纳矢,足见其报父仇之志甚坚,此乃寓褒于叙,且为下文述其功业之盛张本。第三段先说“盛”,承上文;后说“衰”,为下文议论张本。一扬一抑,对比鲜明。第四段用设问领出议论,先以“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点明全文主旨;而后再提“盛”“衰”,自然入题,说明作《伶官传》的缘由;结句又宕开一笔,从伶官之事推而广之,寄寓作者更为深广的劝诫之意;含烟波不尽之势,发人深省。


文章结构谨严,论证精密。以感叹入论,总挈全文;以叹语作结,归出正义;中间就后唐庄宗得失盛衰之事两扬两抑,由事及理,低昂顿挫,感慨淋漓。语言简洁流畅,婉转自如,又富于变化,在警语、要语处,采用整饬句式,而又杂以散句相承,凝重而不板滞。文中多用叹语,风调委婉,议论中透出情韵,颇具一唱三叹之妙。使论理之文,显神采之致,赢得后世读者不绝赞赏。


妙评

起乎一提,已括全篇之意。次一段叙事,中后只是两扬两抑。低昂反覆,感慨淋漓,直可与史迁相为颉颃。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


子长论赞文多短简,或论其一二轶事,或感慨数语;孟坚则是非不苟,直下断制语矣。自是以后,摹仿二家,确守绳墨。惟欧公论赞,忠君爱国之心形于笔墨,欲使人主有所规诫,后世有所劝惩,其文之短长不拘,因此可觇其品识。

——清·蔡世远《古文雅正》卷十


庄宗以英明之主,而溺于优俳之贱,其亡也忽焉。文极抑扬顿挫,慷慨激昂,末段收束,尤为名论不磨。

——清·唐德宜《古文翼》卷七


欧阳公《五代史》诸论,深得畏天悯人之旨,盖其事不足言,而又不忍不言;言之怫于己,不言无以惩于世。情见乎辞,亦可悲矣。

——清·刘熙载《艺概·文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