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的惧其实是家长的惧!

 咨询师曹丽君 2017-09-26



应某协会的邀请,帮助孩子的家长解决育儿中的实际困难

在游戏室里,孩子们玩着开心热闹,我忙着解答家长的育儿提问,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接着,我就被一股强有力的手一把拽到孩子面前,还没有回过神,就听到外婆说,你看看!我的孩子被欺负了!你看看,被咬的牙印那么深;然后马上对着咬人的孩子说,你家长在哪里,叫你家长来,你看,血丝都有了,你要赔我孩子!你说怎么办吧?然后又责备自己的孙女说,你为什么不打她,你应该打她,因为她咬你,你必须打她!

咬人的孩子也大哭起来,现场里,外婆的骂声,孩子的哭声,混乱一片。


我赶紧把被咬的孩子马上抱到我怀里,和她轻轻的说:宝宝被咬是不知道她会咬人,不是你的错,你现在很难过,说不出来痛,这个痛让的宝宝的身体发麻,伤口辣辣的揪着宝宝很难受,宝宝也很委屈,书本来是宝宝的,她如果说想看,可以一起去看,你是喜欢分享的,或者她太喜欢马上看这本书了,你是愿意先给她的,你不喜欢她用这样伤害你的身体的方式把书抢走,你很生气她这样的行为!


我边说,再一边帮孩子抚触孩子伤口周边的皮肤(这个时候孩子这个部分的皮肤因为伤口会特别绷紧,给到这样身体局部的抚触,可以舒缓孩子的紧张感)一边轻轻的抚摸宝宝的头部安抚孩子。孩子很快就不哭了,外婆看见了,突然说,很奇怪,我的宝宝平时要哭30分钟以上的,怎么也制止不了孩子哭,非要家长凶才会停哭,今天怎么这么快就停止哭了,回家我要教我的女儿)。


孩子与同伴的游戏中,被推倒,被抢东西,被打,被咬(特别是6个月到4岁的孩子),是家长们常遇到的现象,以前的家长或许把两孩子抱开,然后各自批评孩子或者安抚孩子就算了,因为我们家长们也这样过来的;现在的家长在育儿的过程中,更关注孩子的心理发展,关注每一个事件给到孩子的心理感受,尽量做到不给孩子留下童年的心理阴影,促进自己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不让孩子输到起跑线上。


每个家长其实都不希望骂孩子和打孩子,在这个事件中,孩子其实并没有感受到那么伤害,最伤害孩子心理的其实是外婆的情绪奔溃的反常态,出于寻常的夸大的脸部面表情,让孩子感受到因为我受伤,我的外婆都被我的伤变的情绪失常,外婆也保护不了我,我的伤口太严重了,严重得外婆看到都崩溃了,那我是不是会因为这个伤口而死掉了。这些才是孩子的心理上这个时候大哭的缘由。并且因为这样,孩子又再一次的经验到无助感和无力感。


无助感和无力感是婴儿最早的体验,因为婴儿期的孩子,他的全能体验来源于母亲的乳房,在他的小世界中,乳房是可以被他控制的第一个生命客体(视觉结构、视觉神经尚未发育成熟,视力相当于成人的1/30,眼肌调节能力差。 可以看到模糊的影像;瞳孔对光有反应,会眨眼;视力范围可达20-25cm,视野只有45度左右。参考搜狐百科),出生时候每个婴儿都有失控的感觉(这个感觉包括和母体的分离、和脐带的割裂后需要靠自己的力量存活),而乳房是自己唯一可握着的物体,并和这个物体可以持续的互动,包括给予他食物和味道,以抵御他的失控感,平衡他的内在身体被剥离的心理体验,最重要是从平衡中的内心感受:妈妈一直是稳定的供给我母乳以及妈妈对我的所有情感的表达和行为,都是可以允许和接受我的,这就是婴儿和孩子体验到的足够好的母亲的心理体验。



所有孩子的重要照顾者(爸妈,祖辈,保姆,月嫂),特别是重要照顾者的稳定情绪,在遇到孩子重要事件时,一定不要紧张,婴儿是无惧的,记得我带着3岁的女儿去菜场买鱼,突然孩子抓起一条滑溜溜的鳝鱼,自豪的说;妈妈你看!她在表达她的无惧!我是勇者!

孩子是无惧的,在这个案例中,是外婆自己的情绪给带孩子恐惧的体验,才吓到了孩子。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从父母了解自己的身体感受和创伤事件开始!


让孩子带着我们家长,感受我们自己丢失掉的很多基础的情感吧!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包袱更不是你的物品,他拥有自己独立的生命的权益,她是被你祝福来到这个世界的,请允许自己,放下传统的家长的面具,允许孩子带着你体验到你生命中丢失的宝贵心理经验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