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财务自由的九个阶段:90%的人都卡在了第二段,对比下吧!

 小天使_ag 2017-09-26

前一段时间,有人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把财务自由的标准划分成九个阶段,最终是“终极”的财务自由。

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对财富都会有不同需求,也会存在不同的焦虑:是否该穷养男孩富养女孩、如何规划二胎理财、如何把跳槽变成增收捷径……

吴晓波曾提到,他听过关于财富最焦虑的一个回答是:超级富豪拼命赚钱,是为了想知道自己这辈子到底能赚多少钱。

在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地鸡毛的“小确丧”生活才是常态,如何实现财务自由才是日常焦虑的问题。

为此,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努力提升自我价值,实现从月薪三千到月入三万的小目标,并通过理财实现财务自由。

正如毛姆在《人性的枷锁》中说的:

人追求的当然不是财富,但必要有足以维持尊严的生活,使自己能够不受阻挠地工作,能够慷慨,能够爽朗,能够独立。

BBC最近有部非常拉仇恨的纪录片《Feeding The Super Rich》(亿万富翁们的饕餮盛宴),讲述的是伦敦的亿万富豪们,平时到底都在吃什么。

300英镑一杯的苏门答腊猫屎咖啡、5000英镑一杯的稀有白兰地、2.4万英镑一罐的顶级白鳇鱼子酱……

只得感慨:是贫穷限制了自己的想象力。正如纪录片一开始指出的:当我们在逛超市买食材时,亿万富翁们看的则是米其林指南。

真是人比人,气死人,看完这部纪录片,哭着往泡面里加了根火腿,在话题“哪个瞬间发现自己穷到骨子里”下面,给评论区的每一条留言都点了个赞,才找到一点共鸣和安慰。

但话说回来,哭着吃过饭后,还是要走下去。

有人说,不会花钱就不会赚钱。多赚多花,少赚少花,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很多人都信奉这样的消费真理。

但盲目相信这样的观点,会导致你陷入无度的消费中,最后你会痛苦的发现,人还没死,钱没了!

理财的关键不是你能够挣到多少钱,而是你能存下多少钱,你怎样让钱为你工作。

有人说,在国内如果能给自己存个一两万的急用钱,差不多就能超过60%的国人了。

养成“算计思维”,需要注意三点:

①认清一些消费陷阱:

假性实惠,如办理各类会员卡,看似优惠,但实际上很少使用,白白花了钱;

购物错觉,买高档礼服等虽然很想要却往往压箱底的东西;

盲目采购,遇上各种大促,或者心情不好时就一味买买买,没有理智地考虑时效性、实用性等问题。

对此,王诗文提出了“10%”理论:将家庭非必需品开销坚决控制在月消费额的10%以下,否则既把钱花在了不实际的东西上,还增加了扔东西的烦恼。

②记录自己的收支情况,重视每一笔小额支出,坚持记账,一个动作重复21次,就会形成习惯。

③形成省钱套路,使有限的金钱发挥最大的价值和效用。例如尽量买换季打折的衣服,下餐馆时使用团购优惠券等。

会花钱、花对钱远比花多少钱更加重要。钱不是省出来的,而是算计出来的。

理财是一个细水长流的过程。财务自由,是一切自由的基础。不自由,毋宁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