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销贷款的越来越多,反映了什么潜在的经济问题?

 小红SR 2017-09-26

贷款是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按一定利率和必须归还等条件出借货币资金的一种信用活动形式。广义的贷款指贷款、贴现 、透支等出贷资金的总称。银行通过贷款的方式将所集中的货币和货币资金投放出去,可以满足社会扩大再生产对补充资金的需要,促进经济的发展,同时,银行也可以由此取得贷款利息收入,增加银行自身的积累。

就这个话题,首先分享两个真实的案例:

真实案例一:一朋友老爸最近被一银行威胁,称现在银行额度太多了,帮忙拿一点贷款,这时候银行比较麻烦,希望企业帮下忙。年化利息才5.45%。银行行长说,是这么多年的朋友关系,就帮帮忙,以后,大家还能互相帮忙,这次不帮忙的企业,以后在建行获取信贷会相对麻烦一些。

案例二:一朋友被某银行的小姑娘逼着拿消费贷,软磨硬泡要给我朋友7万块,还要分期。

两个案例引发了不少讨论:

第一、蒋琬:从历史上看待有什么潜在的经济问题?

历史上美国经济大萧条,08年经济危机,日本失落的十年,东南亚经济危机,中国93-98年的时候,甚至中国古代某些王朝更替前,你会惊奇的发现一个职业兴盛------高利贷。高利贷在每个时期都有,但是高利贷席卷整个社会的时候,你就会发现,这个时期无一不是普通老百姓没钱,有钱人没地方投资,由此而来的金融投机活动就达到了顶峰,社会安全感急剧降低,没钱借钱的人心惶惶怕还不起,有钱借出的心理也不安,生怕借出去拿不回来。

现在还有一个快速生钱的职业大行其道,那就是传销或者变相传销,毕竟,搞传销多赚钱啊,来钱快啊,可传销是以伤害正常经济活动的形式来圈钱的。大家都有钱挣,也就是经济好的时候,传销就进入了低潮期,因为那个时候人大部分都是理智的,可一旦经济出了点问题,大家都不挣钱了,传销组织就开始发展壮大,甚至扩散到整个社会。看看现在的各种XX工程,各种资金盘,打着各种旗号来吸引人,可万变不离其宗的是要先交钱,然后拉人头挣钱,庞氏骗局种种变种溜的飞起!

第二、完颜萍:消费金融竞争格局

这几年行业都很火,国家提倡的普惠金融。更多的资本方敏锐的嗅到这个市场的潜力,纷纷举资杀入,现在的信贷市场真可用战火纷飞来形容!各个商业银行也通过自己的渠道纷纷展开业务。消费金融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获取巨大的利润以及客户信息数据,销售的渠道和方法也越来越多,五花八门。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等共同参与竞争。

第三、银行:作为重要参与主体优势明显,但目标客群资源争夺加剧

银行的消费金融模式最为简单,主要是针对银行已有的存量客户,借用原有的征信及审批模式,结合消费金融的产品特点加以改造,目前的产品主要是信用卡和各种消费类贷款。从2016年半年报数据来看,大部分上市银行个人消费贷款业务在银行整体个人贷款中占比偏低。统计数据显示,2016 年12 月末,我国银行业消费贷款规模(不含个人购房贷款)为5.92 万亿元,同比增速23.8% ,最近四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6.7% ,处于快速增长阶段。

银行作为消费金融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拥有许多其他机构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消费金融业务属于个人贷款业务的一部分,银行开展此类业务的模式已经较为成熟了;其次银行金融风控经验丰富且有成熟的征信及审批模式,在风险控制及定价方面能力突出;最后,银行的资金实力雄厚、资金来源稳定、资金成本低。

第四、消费金融公司:现有业务模式受众较小,亟待丰富创新自身服务模式

消费金融公司行业基本客户定位为中低收入群体,审核标准一般比银行的更为宽松,贷款额度也更高。消费金融公司的服务与银行的个人信贷业务同质化严重,但整体实力和消费者接受程度与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目前获得牌照的消费金融公司可分为银行系和非银系两类。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服务模式与银行类似,大多借鉴银行风控体系,部分借助银行的网络资源和存量客户资源来拓展客户。

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中北银消费金融公司业务规模最大,形成了教育培训类、手机通讯类、白色家电类、装修装饰类、婚庆婴幼类五大贷款渠道体系。而非银系消费金融公司则以“消费”为出发点,利用商家的天然优势,相对而言更了解消费者需求。主要客群为低收入阶层,以耐用消费品贷款为主。非银系消费金融公司以海尔消费金融和苏宁消费金融为代表。

严颜:这个问题并不复杂,反向推敲便能得出答案。

1.推销贷款的越来越多,说明大量的资本进入了这个行业。

2.资本逐利。大量资本投向以钱生钱的虚拟经济,说明实体经济如履薄冰,无利可图。

3.实体经济不好,人民收入减少,甚至找不到工作,变向造成高利贷需求旺盛,有利可图。

总结,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自然就有了现今局面。

第五、鹿杖客:谈不上“反应了潜在的经济问题。”

因为有微信有余额宝了,只此一家别无分店拿着霸王条款的银行躺着挣钱的时代结束了,也就是说:现在电子银行兴起,银行感受到了危机,银行钱慌显现,到处高息揽储,然后必须要贷出去,否则,银行揽储的高息怎么还?所以银行现在急吼吼的高息揽储和推销贷款吃差价,否则,“大当铺”银行怎么活?况且,银行其他“通道业务”监管很严,不推销贷款怎么行?银行现在不是被迫推出二维码扫描支付了吗?一言以蔽之:不是经济问题,是同质业态竞争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