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鸡公山和庐山、北戴河、莫干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避暑胜地。除此之外,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公共租界。有关鸡公山发生的历史故事,也是最近才有所知晓。
前些时日,去信阳鸡公山游玩,发现大山深处零星散落着不同建筑风格的外国别墅,这些别墅因何而建?又建于何时?带着这些疑问,在网上查阅相关资料,才知道这些别墅的背后有着复杂的历史成因。
自20世纪初始,美、英、法、德、俄、日、瑞典、丹麦等23个国家曾在鸡公山投资兴建数百幢别墅。尽管由于战乱和人为破坏,目前保存完好的别墅仍有100多幢。档案记载,别墅群一度成为汉口租界的“界外飞地”,不准中国人出入,引起当地百姓的强烈不满。
1903年9月15日,美籍传教士李立生仅用156两白银,就在鸡公山购买了一块长约3里、宽约2里的山场,并向信阳知州报税建房4幢。”1904年7月,施道格也购买了方圆5里的山场一处,并向信阳知州报税建房2幢。二人在报税时并没有注明为“教会公产”。
1905年,李立生等人把在鸡公山购地建房的消息向美国驻汉口领事报告。美国领事遂亲临鸡公山,并在西方报刊上撰文,大肆宣扬鸡公山山径深幽、泉源甘美,气候清爽。由此,外国人接踵而至,一栋栋洋人别墅、教堂就在山中拔地而起,一时间居住外侨二千多人。
外国人最初的土地交易并未引起信阳知州的重视,但购地建房的动静闹得越来越大,引起了清政府的重视,对李立生责任概不追究,土地及建筑均估价赎回租赁,并设工程局,负责修理房屋和道路,设警察局“以保主权”。
1938年10月28日,鸡公山被日军占领,原有建筑遭到严重破坏。1949年4月1日,鸡公山解放。3个月后,因无人申请核审产权,当地政府宣布将鸡公山别墅收归新中国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