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为什么,不管是文学界,还是艺术界,我们对古人总是格外的尊重,很少听到批评的声音。 古人已经成为过去,批评也没有机会提高了,批评有啥用? 不是这样的,我们给已有的作品以客观的评价,可以对后来者的学习起到明确的指导。这也好,那也好,你也好,我也好,到最后到底哪个好,都晕了。我觉得那些有话语权的学者,这时不出来明辨是非,是不对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书法宋朝第一的蔡襄。 第一,宋朝时蔡襄的书法地位很高。第二,他留下的作品也很多。在宋朝,尤其是北宋,只有宋四家他们才留下这么多书法作品。可见,作品的流传和书法地位的高低也有直接关系的。 历史上,他在宋代很有名气,据统计,宋朝评论蔡襄书法的人中,认为蔡襄书法“为当朝第一”或“之冠”有16人。说这些话的人,也都是重量级人物,甚至是书法家,不是一般无聊官员的吹捧。当然,这些重量级人物,是不是也是昧心的吹捧,也不好确定。 我们现在看到的蔡襄作品,我个人觉得,基本上只是有历史意义,没什么学习的意义了。也就是说,在某个历史阶段,可能是比较有价值的,过了那个过渡时期,就不行了。而王羲之、颜真卿、苏轼、黄庭坚、米芾,这些人,是到现在也无法超越的。 清人冯班说:“宋 人蔡君谟书最佳,今人不重,只缘不学古耳” 。这正好不小心说出了真相,但是他还是要努力的辩驳。难道我们学苏轼、黄庭坚、米芾是不学古?王羲之一直都有人学啊。 有种说法,“宋四家”原为蔡京而非蔡襄,这种说法源于明代张丑《临池管见》:“宋人书例称苏、黄、米、蔡者,谓京也,后世恶 其为人,乃斥去之而进君谟书焉”。有人从历史的角度分析,说这个说法是谣传的。可是我们从书法作品的角度上看,北宋能做第四把交椅的,确实只有蔡京。蔡京由于人品问题,流传下来书迹太少,但是那个强烈的风格还是能看的出来的。 历史上,有谣传,一直谣传,就代表了民意了。 以下所选是蔡襄最好的作品和蔡京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作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