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阳邑村:闹市中的“隐者”

 君子养源 2017-09-27

    茶马古道                     编草帽的老人

    老宅                   古井
    □ 本报记者 杨艳玲 文/图
    凤阳邑村,有人称它“草帽街”,“茶马古道”穿古村而过。大隐隐于市。一个马蹄窝、一口水井、一座老房子、某个时代的雕花窗棂,都体现茶马古道的文化余韵,有着浓厚的乡愁记忆和诱惑。
    走进凤阳邑村,在观音井旁晒太阳的老人们如数家珍。所有的故事在他们骄傲的眼神中娓娓道来,凤阳邑村原名“砖窑”,历史上曾经以烧制砖瓦陶罐为主,后来取“丹凤朝阳”之意,方改名为“凤阳邑”。
    凤阳邑村南临南诏国都太和城遗址。村落形成于元代以前。凤阳邑的茶马古道是大理古驿道中的一段,也是滇藏茶马古道大理段的一部分,是南诏最早的城池太和城和阳苴咩城官道之一。凤阳邑现存“茶马古道”全长700余米,原貌保存较好,茶马古道旁为石凳和铺台子,具有典型的茶马古道特征。沿着“引马石”的走向,两边都是古老的白族民居,墙体为不规则的石头所砌,具备了大理“石头砌墙墙不倒”的建筑元素,独具特色。民居大都为大理特色的“土库房”,也有部分抬梁式的民居,还有部分民居挂有仙人掌等辟邪,民族特色浓厚。古道两边的铺台子中还有茶铺。铺台子为石头所砌,简朴粗犷。如今,这些饱经风霜的“古董”,成了村里的老人们眯着眼晒太阳最惬意的地方。走在茶马古道上,至今还能看得见保存完好的观音井、双子井,井水依旧甘甜清冽,当你在井边驻足的时候,时不时还会邂逅提供旅游服务的一些马帮,他们靓丽的服饰犹如初冬里的阳光,让思绪飞扬。
    午后,在古道两旁闲逛,那40多间“土库房”式古宅,至今还保留着曾经的容颜,斑驳陈旧的土墙、茅草舞动的瓦顶、光滑圆润的石地板,历史的沧桑在这里留下了深深地印记,在参观的时候,隔壁有人刷刷扫落叶的声音吸引了我们的目光,一阵寒暄之后,我们为这对来自哈尔滨的夫妇所讲的故事而震撼。
    “年轻时出差来过大理,被大理风花雪月的美景所打动,退休之后,选择在凤阳邑安家,虽说租下的房子已很老旧,但我们却如获至宝,淘来一些老古董,亲手装饰着房屋,修旧如旧,一切都是我们想象中的模样。”女主人一脸幸福地说。
    隔壁还有10多户人家都是外省来的艺术家:摄影家、作家、画家、陶艺家等,他们在凤阳邑圆着他们的梦想、追逐着他们的世界。凤阳邑,装载了他们孩童般简单的快乐,也容纳了外来人博古的风雅。
    大理草帽编制是大理地区白族群众的一项传统手工艺。至今,每天还有一群老奶奶每天都在凤阳邑古道两边编草帽,一位老奶奶告诉记者,编一顶普通草帽有14元的收入,这样的生活怡然自得。她们幸福而又满足的表情,成为古道上最养眼的风景。据传,南诏时期太和城附近就曾有过草帽街,现今的凤阳邑村内仍有此街名。大理白族人民,发挥传统优势,充分利用闲暇时间,家家户户都编缝草帽。由于大理草帽具有传统古朴的美,花色品种多,价格便宜,一直供不应求,产品式样也不断创新,“知音帽”、“英式礼帽”、“儿童帽”、“绣花帽”等深受国内外游客喜爱。
    凤阳邑以博大的胸怀,保留着被渐行渐远的记忆,他更像一位城市的隐士,不急不躁,安坐在岁月深处,笑看风起云涌,怡然自得。   
    小贴士:凤阳邑村位于大理市下关镇刘官厂村,大凤路西边。距离下关镇6公里,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15.7℃, 交通极为方便。村里有圣母箐、法真寺、自然梨花园、福安园林景观、清溪生态园等景点景区和好玩的去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