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开东:关于英雄和戏子的讨论

 悠悠昭阳客 2017-09-27


今天我们讨论英雄和“戏子”的话题。最近网络上有很多类似的文章,总之就是戏子万人追捧,英雄孤寂无闻;戏子豪掷千金,英雄缺医少药。有人把它概括为一句话,戏子当道,英雄落泪。请同学们就这个话题,展开讨论。


张涵琪同学率先发言。这个女孩子精通红楼梦,古文功底极好,曾经在高中开坛讲解《红楼梦》的。


她说,什么叫戏子?戏子是一种贬称,实质上指的是娱乐明星。英雄呢?英雄是指为国家做出特出贡献的人。


通过定义我们知道,娱乐明星最大的特点就是:人长得好看,比较多金,或偶像派或演技派,深受大众追捧。而英雄是为国家做出贡献,是国家层面的认定。未必贴近百姓生活,隔行如隔山。甚至有一些英雄,历史还要求他们保密,默默无闻。


所以,戏子当道、英雄落泪,尽管不太合理,但可以解释,符合逻辑。


张涵琪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思路。从概念出发,抓住了概念就是抓住了本质,再从本质入手,给予解释。结果她发现这个现象不是一个合理的现象,但却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体现了涵琪的理性精神。


钱辰煜说,我想从一个故事说起。


程蝶衣、段小楼约定要演一辈子的《霸王别姬》。这是属于两个戏子的约定。


“一辈子,少了一年,一个月,一天,一个时辰都算不上一辈子。”


可那个时代,戏子不当道,反而是被人看不起的。


电影最后是一个灿烂的悲剧。师兄二人在分离了22年的舞台上最后一次合演《霸王别姬》。虞姬唱完最后一句,用他送给霸王的那把宝剑自刎了,蝶衣在小楼的怀中结束了“戏子”这个身份,也结束了他的一生。


之所以说是悲剧,是因为一个人的一生就这么结束了;之所以是灿烂,是因为他是一名具有有趣灵魂的英雄。


可现在,戏子就是戏子,有着好看皮囊的戏子,英雄还是英雄。但这两者的关系很难联系在一起。随着经济发展,戏子成了无数人追捧的明星。他们可以给观众带来视觉,听觉上的美感,戏子与生活密切相关。而英雄离我们太远了,职业给他带上了一个默默无闻的帽子。


平安年代,我们需要戏子。但当危险到来,我们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英雄。这不公平。消防员救火,他们是英雄,但作为消防员,他们救火又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意外伤亡,也只能说是他们的不幸;警察为人民流血也是他们的义务,如果执法过当了,又要归结到一个职业身上。


可戏子不一样,出轨、吸毒、各种炒作后仍然很红。为什么?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演戏的,戏如人生,人生如戏。何必当真?


我说,钱辰煜这学期越来越成熟了。有时候借助故事也是说道理的好方法。《霸王别姬》引得好。霸王是假霸王,真戏子,他只是在演戏。虞姬却是真霸王,他用生命践诺,他是真正的英雄。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不在乎你的身份,哪怕是最卑微的戏子,你也可以做英雄。因为身份的不同,所以辰煜发现,人们的评价标准和要求也不一样。人们苛求英雄,但却原谅明星。这往往使得英雄流血又流泪。这个认识还是挺深刻的。


第三个发言的是武婧仪。婧仪提出,英雄为何落泪?英雄落泪不是因为戏子造成的,英雄和戏子毫无关系。为什么大家要拿戏子开刀?因为戏子“人红,好看,钱多”,这是民众的嫉妒心理。


然而就像鲁迅的《捧与挖》中写的一样,如今戏子的全国爆红是民众一手捧起来的,但是很多人发现戏子那么风光,所以回过头又来打压戏子。为什么打压戏子呢?戏子的本身的收入都是合法的。遵循市场规则,打压他们毫无道理。


婧仪擅长发问,同学们在议论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追问。如果是,为什么?有哪些好处?有哪些弊端?如果不是,那又是为什么?有什么利弊?将来什么条件下可能转变?理由是什么?


婧仪的追问是,英雄落泪,是不是戏子造成的?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那么我想问,英雄为什么落泪?前面张涵琪说了,英雄都是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有关部门让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者流泪了,这是有关部门的责任,与戏子无关。


其次婧仪认为戏子遵循市场规律,不管收入多少,其收入合法,任何打压都是站不住脚的。


婧仪分析最有趣的一点,是一个二律悖反。民众既塑造戏子,又反过来打压戏子,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在这里婧仪轻轻放过。好文章是在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的地方做出来的。这个原因越是往下剖析,越有价值。同学们不信,课后可以试一试。


董诗慧起来发言了,诗慧是学艺术的。很有诗人气质,也很有慧心。她说:


常听网络上有人抱怨身为“戏子”的明星们收入过高,而真正为国家做贡献的“英雄”们生活却艰苦异常。很多人为“英雄”的遭遇不平,更对“戏子”们报以异样对目光。但是在我看来大不必如此。


首先,“英雄”与“戏子”的角色性质本就不同。“英雄”有幕后英雄,这世上默默无名的英雄很多,可见:是否被知晓并不影响英雄是否成为英雄。相反的,“戏子”却绝无幕后的戏子,因为一旦退居幕后,戏子便将不再是戏子。失去了舞台,戏子也就失去了其本质的角色性质,失去了作为戏子这个社会角色存在的意义。


这就导致了许多英雄不为人所知,因为名誉不是英雄这个社会角色本身定义里的价值。换言之,名声、财富都不是一个英雄作为英雄存在的刚需。


而戏子则完全不同,对他们来说,不时常出现在各大头条里博取名声,就没有了自己的价值。过气的明星大多黯然下场,那是因为过气了的他们作为一个戏子在人们眼中已经死了。由此见得,名声即是支持一个戏子活下去的刚需。


然而,许多抱怨的人从未想到一点——无论是英雄还是戏子,他们首先都是一个人。是人就有七情六欲,要徘徊于柴米油盐之间,经历一个普通人要经历的一切。


他们都要努力生活,只是其过程、方式各不相同。英雄不能只靠当英雄存在下去,戏子也不能只为博得满堂彩而活着。其实,成为一个英雄或是一个戏子,仅仅是选择的不同罢了。


麦克阿瑟将军便是一个极好的例子,他是美国历史上神一般的英雄人物,功绩无数,但他也乐于当一个“戏子”,口中叼着玉米芯烟斗向群众示意时,他不也在扮演着“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吗?


“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我想网络上捧英雄、贬戏子的人们一定都只是普通人,这些“普通人”们既非英雄,也非戏子,又怎么会知道无名英雄隐去功名后的的大气度?他们也更不会知道戏子为了博取一个舞台所付出与牺牲的究竟有多少。


我们都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能用名气、财富这些单一的标尺来衡量。那么,英雄与戏子的意义又岂能用普通人眼中世俗的标尺来衡量呢?


董诗慧的发言博得满堂喝彩。我评价说,小董的优点有两条。其一是引入角色定位,使得分析一下子清晰化。这很厉害。我们过去说,分析需要武器,这个角色定位就是武器。


其二是还原为人。这更厉害。她先给戏子和英雄进行角色定位,作为社会角色,他们的刚需是什么。再把他们还原为普通的人,撤去一切的光环,他们还剩下什么。由此顺带推出观点,戏子和英雄不过是选择不同而已。我们普通人用世俗的尺子根本无法衡量他们,止增笑耳。


王可盈发言,她说,我不称娱乐明星为戏子,我更愿称其为公众人物。我说两条。其一是戏子当道、英雄落泪,这句话是谁说的? 我敢肯定绝不是英雄说的,英雄不会把棍子打在戏子身上。更不会是戏子说的,戏子自己不会说自己。


换句话,说这句话的人,既不是英雄,也不是戏子。那么,他们凭什么代英雄说话?代英雄说话的背后潜藏着什么?我觉得代英雄说话是假,代自己说话是真。嫉妒戏子,借助英雄来打压戏子。


其二,戏子既然是娱乐明星,那就是生活化的。生活化那就会贴近老百姓,为老百姓喜闻乐道,感情自然就亲近。而英雄一般比较陌生。有的英雄离我们比较遥远,甚至英雄成为英雄的时候,我们还未必出生了,有隔阂自然很正常。


我问可盈。如果你和英雄非常靠近,你也非常热爱英雄,那么,你的热爱对落泪的英雄有作用吗?


可盈很聪明,说没有作用。无论是英雄晚景凄凉,还是生活困顿,都不是普通百姓所能解决的。所以重点不在于普通百姓懂不懂得英雄,而在于制度有没有为英雄设计。


课代表朱易辰最后说:关于戏子当道和英雄落泪,我想讲两点。第一,死人不会说话。戏子当道,但当道的戏子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戏子,其实生活极为困窘。但他们无法发声,我们看不见、听不到。英雄落泪,但落泪的英雄毕竟也是少数。更多的英雄,也是老有所养,老有所终。


所以,我的第一个结论是戏子当道和英雄落泪是一个伪问题。


其次,戏子当道。假如戏子真当道了,成为社会名流,为民众带来更多快乐。在和平年代,带给大家丰富精神生活的,难道不也是英雄?


如此看来,把戏子和英雄对立起来,还有意思吗?戏子和英雄非但不是对立关系,还有转换关系。英雄岂止不反对戏子,英雄孜孜以求的,就是能够为民众创造自由美好的生活。而戏子,或者说明星的繁荣,恰恰是民众幸福生活的一个标志。


下课铃响了。我赶忙总结,朱易辰非常好,死人不会说话,又名幸存者偏差。就是被拿来做样本的幸存者,会给我们的判断造成误差。引入全新概念,也是分析武器。


易辰和董诗慧一样。通过幸存者,翻找出戏子的群体和英雄的群体,驳斥极为有力。


对于英雄和戏子关系的认识,也别开生面。特别是英雄为什么成为英雄,英雄就是为了使得普通人生活更加幸福。这个认识振聋发聩。


也就是说,这个时代,其实是正常的社会。你可以选择成为英雄,你也可以选择成为戏子。你可以崇拜英雄,你也可以仰慕戏子。


这都是你的自由。但你不能因为崇拜英雄,就杜绝别人追慕戏子。


喜欢戏子,很没出息,但人家高兴,这就需要保护,并尊重。这才是文明的社会,自由的社会!

情怀  热血  能量

只为苍生说人话     不为君王唱赞歌

但书人间善与恶      哪管湮没与流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