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续资治通鉴长编拾补(清)黄以周等辑-序

 liuhuirong 2017-09-27
 谭序

  余抚浙之次年,即命书局刊刻宋李文简《续通鉴长编》。逾年书成,余既序而行之矣。顾李氏此书,於北宋一代事实虽粲然明备,然久罕全本。自建隆至治平,当时虽镂版行世,而神宗以下,则止写本流传,世亦罕见。我朝康熙时,尚书徐公乾学所呈进者,亦惟建隆至治平残本而已。及乾隆时修《四库全书》,乃从《永乐大典》中辑成五百二十卷。然徽、钦两朝则仍佚焉,又佚去治平、熙宁、元祐、绍圣间九年事,读者憾之。余因语局中诸君子曰:“朱竹垞太史题杨仲良《长编纪事本末》,云《长编》所佚,具见杨书,以杨书补《长编》,而李书可全,杨书之所阙,又以《长编》补之,而杨书亦可全。此论实获我心。诸君子能用斯言,以杨书补《长编》,使数百年俄空之书,复得完善,非读史者一快事乎?”诸君闻之,咸乐以从事。余乃粗定条例,以授黄举人以周、冯举人一梅、濮吉士子潼、陈副贡生谟、张副贡生大昌、王拔贡生崇鼎、王廪贡生诒寿、倪廪生锺祥,俾分任其事。大要以杨氏《纪事本末》为主,世又有《续宋编年资治通鉴》一书,亦题李焘撰,虽真赝难知,异同之处亦多,可采则附注其下。而凡宋时人文集说部有可参考者,亦附见焉,用原书考异之例也。书成,付之剞劂,使与原书俱传。自是以往,李氏《长编》首尾粗具。信乎!考北宋遗事者,必以此为渊海矣!嗟乎!李氏此书,世无别本,非余力任校刊,则数百年后要知不日就散佚,以至湮没无传;而非诸君子与我同志,则亦安能使李氏已佚之书复还旧观,且网罗放失,有加於昔哉!因书此於简端,为李氏此书幸,且为读李氏书者幸也。

  光绪七年九月,兵部尚书升任陕甘总督、浙江巡抚谭锺麟序 


秦序

 

  李文简《续通鉴长编》,今《四库》所辑本有五百二十卷之多。然英宗、神宗、哲宗三朝事额多放失,而徽、钦两朝则尽阙如,恐《永乐大典》外,无书可资补辑。惟杨仲良《纪事本末》一书,悉录李氏原文,而存十之二三。惜此书宋椠无传,《四库书目》亦未载,其藏书家互相传钞者,譌舛滋甚,且原佚百十四至百十九卷,今又佚五、六、七卷,亦非完书。然欲补《长编》之佚,固舍是末由也。光绪六年孟春,浙抚谭公命书局校刊《长编》,俾得通行於世。惟不备不完,读书者不无遗憾。(缃业) 适提调书局,因向湖州陆观察借得钞本《纪事本末》,请於谭公,而属在局襄校之黄教谕以周、王训导诒寿、冯孝廉一梅分辑之。阅数月,书未成而王训导病没,於是濮庶常子潼、陈教谕谟、张明经大昌、王明经崇鼎、倪茂才锺祥继之。其间或有未卒业者,张明经悉补完之。始事於六年九月,蒇事於八年五月,凡二十月有奇。(缃业) 复加勘校,名之曰《续通鉴长编拾补》,分为六十卷,授之梓人。按李氏意主编年,杨氏意主隶事,体例不同,详略亦异,况所佚之六卷,正是靖康时事,不得不参考宋辽金三史、《东都事略》以及《编年备要》、《北盟会编》、《靖康传信录》、《靖康要录》等书。其续宋编年通鉴,虽非李焘真本,亦足供采取焉。凡用杨氏原文者,单行直书,以补李氏之缺;其旁采他书者,双行旁书,以补杨氏之缺。复以《纪事本末》不书月朔干支,爰考诸李氏〈上直下土〉《十朝纲要》、钱氏大昕《四朝朔闰考》,分注於逐月之下,俾阅者瞭然。夫殚竭八、九人之心力,博稽百数十种之史书,且阅两年之久而后克成,亦可谓勤苦倍至,精严不苟矣。世有读李氏书者,是书当亦不废,而杨氏书虽未克刊行,已悉载於是,其亦可无憾也夫。

  光绪八年夏六月,前书局提调、无锡秦缃业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