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7五一财富特别课大总结之三:顶尖投资者的七项特质 ——兼谈孩子财商的培养

 zz康宝宝 2017-09-27


用新教育培养孩子的财商及顶级投资人需要的七项特质。财富课大总结之三就是

这篇演讲稿。



 非常感谢山长的教导,因为参加了2013年11月的清心二年级课程及2017年五一财富特别课,才有我分享的内容;非常感谢清一联盟直播群的组织者和经营者,提供了我分享的平台;非常感谢各位朋友来倾听交流,给了我分享的机会。今天的分享分为四个部分,以下是具体内容: 


一、财商培养的必要性

信息时代和未来的生命时代,人都是最宝贵的,人学将大行其道。天生我才必有用,人的潜能是巨大的,就看用的出来与否。我们衡量人的外在能力有三商:情商、智商和财商。


  有一种说法是:智商衡量的是处理人和物关系的水平;情商衡量的是处理人和人关系的水平;财商衡量的则是处理人和钱的关系。这次专门来谈财商这个问题,其实也会涉及到智商、情商,因为人是一个整体,怎么分的开呢?



为什么要培养财商?


第一:可以说从小到大,人的生活都离不开钱这个媒介。孩子小时候做晃晃、逛超市、零花钱、过生日、上学、外出吃饭旅游等衣食住行,长大一点要讨论:是否AA制,买什么品牌,税费、慈善、通货膨胀、资产和负债是怎么回事,以及什么是财务自由等,都涉及到钱,孩子也会问和钱相关的各类问题,比如我们家是不是很有钱?怎样成为一个有钱人,我长大了要买什么牌子的汽车等。


这些是我们传递财富价值观、财富思维和财富观念,也就是培养财商的时候。

 

第二、家长如果不主动教孩子金钱的知识,将会有其他人取代你,如果让广告、骗子、奸商取代你,必将付出惨重的代价。孩子脑中的每一个想法都要付出代价,这些想法如果不是投资,就是花费,而这个社会的主流不是叫你量入为出,而是鼓励你贷款消费的高消费文化;如果不是把孩子带向幸福和成功,就是会让孩子远离幸福和成功;如果不能增强孩子的力量,就会削弱孩子的力量。所以,一定要明智的选择想法和信念,也就是财务方面的观念。


这里邀请大家做一个宣言游戏:

把手放在心上,说:我仔细观察自己和孩子的想法,而且只接受让我们更有力量的想法。接着,摸着自己的头说:这是有智慧的精英脑袋。

 

第三:从时代的角度讲,现在看着有很多选择的自由,如果不会选或者选错了,其实更加大了人生的风险。现在的社会上层无力建立统一的信仰,底层处于经常性的愤怒,中产阶级则高度焦虑。能把这三者粘合在一起的唯一要素是“钱”,社会不是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么?管理者靠经济增长维持合法性,中产阶级靠财富膨胀找到安全感(还得练武?),底层人民靠赚钱寻求阶层升级,所以钱是这个社会的最大公约数,如果不和孩子正确的谈钱,孩子在这个社会的幸福度会没有支撑的。

 

二、财商培养的方式

国外很重视培养财商,比如美国确定了财商启蒙和理财教育目标:3岁能辨认硬币和纸币;7岁能看价格标签;9岁能制定一周开销计划,会比较价格;10岁懂得节约一点钱,以便大笔开销使用;11岁知道从广告中发现事实; 13岁至高中毕业能进行金融投资,尝试商务打工等赚钱实践。在新教育看来,这些并不是本质的财商教育,只是财商中的知识教育。


在中国,我个人感觉是:大多数家庭跟孩子不太谈钱,谈的话也没有财商培养的系统概念,对传统文化中的压岁钱、摇钱树、存钱罐也没有很好的利用。


对于压岁钱,一定的时候还是要交给孩子管理并记账。


对于摇钱树,在孩子3岁后,可以讲摇钱树的谜语童谣:摇钱树、两只杈,两只杈上十个芽;摇一摇,开金花,创造幸福全靠它。让孩子去猜摇钱树是什么,孩子可能会说是杨树、榆树等等,老师带着孩子把手指打开,进行描绘,孩子们可能就想到摇钱树是自己的双手了,孩子会很兴奋的举起自己的双手:这是我的摇钱树呢!


对于存钱罐,古代又叫扑满,内涵就是不能骄傲自满。存钱罐在家庭里是很好的培养财商的工具,能培养孩子聚沙成塔,注重积累的思维模式。有位妈妈对存钱罐用的很好,在孩子3岁生日时送给两个存钱罐,一个罐是空的,用来存零钱,叫物质存钱罐;一个罐是满的,里面装着各种小卡片,卡片上有名言警句、幽默小故事、谜语俗语歇后语成语或一本书的书名,叫精神存钱罐。每次在空罐里投进一个硬币,便可从满罐里取出一张卡片。并和孩子约定,当空罐里积攒到10元钱,读完满罐里10张卡片时,可以实现一个小梦想,去一次博物馆(有钱人最喜欢的消遣方式之一就是去各类博物馆);当空罐里积攒到100元,读完满罐里提到的5本书时,可以实现一个中等梦想,去郊外种菜或采摘;当空罐里积攒到500元时,读完满罐里提到的10本书和20首诗时,可以实现一个大梦想,去看海或者旅行等。她的孩子是在8岁时实现了一个大梦想的。

 

现在城市人群开始重视孩子的财商培养,《富爸爸穷爸爸》作者清琦先生来中国演讲,据说每次都是2000多人参加,现场卖出上千套现金流游戏。这套富爸爸书籍和《小狗钱钱》一样,作为财商启蒙读物还是不错的,会让我们简单的理解资产、负债、收入、支出、复利、净值等的基本概念,这些基础内容就留给各位家长们自己学习后再和孩子谈,最好是用形象化的例子谈,比如时间价值可用播种一颗辣椒收获几百颗辣椒子来演绎,复利可用麦粒棋盘来讲,资产是下蛋的金鸡等。

 

其实,最有效的财商培养方式还是新教育的老方法——父母的言传身教。我们在不知不觉的给孩子财商教育,大家千万不要忽视这一点,讲一个我看到的故事:一位高材生每年收入20多万,但还是觉得钱不够花,不知道为什么他就是有办法花钱、借钱、财产净值经常是零。通过寻根索源,在他成长阶段,母亲总是说:有钱人都很贪婪,他们靠穷人的血汗赚钱。赚的钱够用就好了,多赚就是猪了。他被她母亲负面的言语制约了,他相信有钱人都很贪心,如果他不想变成贪婪的人,潜意识里就不会想变得富有。另外他爱他母亲,不希望被母亲否定,所以他只好把手上的钱都花掉,否则他就会变成一头猪。

 

这一部分会和大家分享一些日常生活中和孩子的财商交流。


当孩子问我们家是否有钱?一种回答是你不用操心钱,好好读书学习就行了。另一种回答是:我们家的钱还可以,不算富人,也不算穷人,不过这些钱是你的还是爸爸的呢?如果是爸爸的,想不想知道爸爸怎么挣的这些钱?大家觉得那种回答好呢?


当孩子问我们家的财富是怎样挣来的呢?就是你告诉孩子财商的时候:爸爸或妈妈的财富来源于以下四项的总和:储蓄一份绝不动用,那是财务自由的保证,要知道每天哪怕只存1元,按世界标准利率计算88年后可以得到100万,要是每天存2元甚至更多呢;投资一份养下金蛋的母鸡,产生很多的被动收入;慈善及教育一份用于积攒福德、功德和自己的成长,这方面的支出绝不吝啬;最必要的消费支出是第四份,这方面很节俭。



因此我们大家的财富主要来源是储蓄、投资、慈善和节俭开支。顺便说一句:新教育老师崇尚的节俭、投资、经营慈善的精神,会帮助大家成为百万富翁的。


当孩子问我们家是不是比较穷?要告诉孩子:只要能帮助人就不穷,这也是新教育培养经营者内在富足的表现。不要讲假话,如果家里经济条件不好,就告诉孩子:我们家物质上是有点穷,但只要有志气,能帮助人,就是富裕的;相反,有的人很有钱,但极少帮助他人,那他也是贫穷的,因为真正的富有取决于一个人能付出多少。


一位英国的母亲是这样回答孩子这个问题的:我会坦诚的告诉孩子,我们家现在没有很多钱,但这并不代表我们贫穷,因为我们,包括你在内,每个人至少有五样东西可以证明自己很富有:


你有良心,你不想昧良心做事,对吧?

你有责任,你想替父母分担忧愁,对吧?

你有尊严,你不愿意别人看不起你,对吧?

你有双手,在别人有难时你愿意帮一把,对吧?

你有嘴巴,在别人缺少信心时你会给点安慰和鼓励,对吧?


你还有很多财富,但仅仅这五样你已经够富有了。一个人有钱不算富有,真正的富有是有能力爱别人,给别人带来快乐和温暖。


孩子天生崇拜强者,很沮伤或发怒的回答家里没有钱,很穷会让孩子感受不到力量,比如回答:都怪爸爸妈妈没本事;或者大喊你以为我是钱构成的吗等等。


让孩子感受到财富的正能量,并且愿意也去努力挣钱贡献正能量,这是和孩子谈钱的原则。


再如孩子去超市,是想买啥就买啥还是每次只买一样。也不是不买,要有节制的购买。王乐仁第一次去超市,兴奋的拿了很多东西,到结账时,妈妈问他是都买还是只买一样,他回答当然都买,妈妈说:你看,我们吃饭是不是一口一口的吃,他说是啊!妈妈又问我们走路是不是一步一步的走,他说是啊!妈妈最后问:那这些东西,要不要一件一件的买呢?他虽然不乐意,还是同意了,时间久了,就逐渐养成每次只买一样的习惯了。等长大一些,他自己有了可以支配的钱时,也不会贪多,只买必要的东西。


孩子想吃冰激凌,买一杯需要5元,你是直接给他钱马上满足;还是让孩子耐心等待,延迟享受,告诉孩子:你可以吃,但今天只能给2.5元,等明天再给你2.5元,你攒够了再买。国外有类似的实验,学会延迟满足的孩子,长大后成功幸福的几率要大很多,美好的事物总是值得等待的。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得很多财商教育教材和各类案例。

比如山长教导小明慧卖水果。一方面训练与人沟通的语言能力;一方面要算账,搬运水果,传递给他人提供服务和价值的观念,也是财商教育。有人流的地方就可以赚钱,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模仿让孩子卖玩具,教某项专长比如拼魔方或者五步拳等。王乐仁卖艾草的实践,修电脑的支出,自己收入,自己支付。学费以及学习用品是爸爸的投资和责任,看他有没有用起来。


当孩子去了一趟朋友家,说他们的房子真棒,我也想住那样的豪宅;当孩子看完赛车总动员,说我长大了要买法拉利或者兰博基尼时,我们可以讨论世界上的大多数富人的生活,有一本书《邻家的百万富翁》的结论:多数住在中等社区里,开一般的汽车。他们识破了类似奔驰E350车的广告:更大马力。更大引擎。更令人艳羡。也可以给孩子讲《一盒果酱》的故事:要用物质换取精神上的满足。帮助孩子树立:富翁不是随便花钱,而是财务独立,与拥有多少奢华品牌无关,他们赚钱的目的不是为了消费,而是可以财务独立、财务自由,是为了健康、愉快的生活。

 

实际上,不需要住豪宅,一方面:物品是拿来用而不是拿来珍藏的,用的越多才越能体现房子的价值;一方面:物品不可能永久是谁的,只是我们暂时相处的,要舍得分享。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会尊重物品的用处,会珍惜物品但又不会吝于分享。房子是要拿来用的。

 

带孩子出去玩时,自己家开的是10多万的宝来,叔叔开的是100多万的宝马,可以问孩子谁是富人?孩子当然在多数情况下会说是开100多万宝马人。那可以给孩子讲讲山长已经亿万富翁了,却买的是30多万的本田车。那个开100多万奔驰的人还欺骗鱼塘主的故事。让孩子明白:永远不要凭人们所买的东西,去判断一个人真正的品质和才能,很多开豪车、住豪宅的人往往是伪富翁,是虚荣的人;而一些真正的富翁却很节俭,住在普通的房子里,吃简单有营养的食物,致力于服务更多的人。如同三傻里:消音器炫耀豪宅、游泳池等;创建学校帮助贫穷家庭孩子的兰彻却拥有几百项专利技术,实际是很大的富翁。一个经常谈品牌的人和一个经常谈智慧的人是地下天上的区别。





新教育学堂可以参考培养孩子的财商方式:

  • 讲有钱人的有趣故事,比如李嘉诚舅舅考验他以及他的第三个儿子是谁;比尔盖茨的思考周和私人图书馆;稻盛和夫拯救日航不拿工资;世界上最富的保罗盖提建设的博物馆和学术研究中心;洛克菲列家族让孩子记账的原则等。


  •  必要的财富观念训练,比如成功宣言、割脖子游戏、摸脑袋等。在《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里有相应的介绍。


  • 一堂专门的财富电影或者读书课,比如听《小狗钱钱》、比如讲解《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等。电影要传递:理性、眼光以及财务自由=储蓄+投资+慈善+节制,让孩子区分需求/欲望;节俭/吝啬;慷慨/浪费等


  • 时机选择:在孩子对钱发生兴趣,需要用钱的时候谈钱,比如猜猜孩子用钱干什么,一位爸爸每次孩子要钱时会说让我猜猜你要用钱做什么,然后给孩子一些建议。这些时候心灵和大脑都处于开放状态,播种什么就容易一些。

     

三、马克·塞勒尔先生和他提出的顶尖投资者七项特质

 

上面谈的并不系统,目前我看到的简单而有价值的财商、投资素质培养,就是这篇马克·塞勒尔2008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值得反复领会。这篇演讲,清一商学院学习了三天甚至更长。这次五一财富特别课上山长也给我们专门讲了这堂课。从这里也可以看到商学院学习的内容和模式,不是大量的学习量化分析,技术分析等,而是与大师级的投资人物去共振,学习他们的投资思维和财富价值观念,这也是最好的财商教育模式。


马克·塞勒尔先生是对冲基金Sellers Capital Fund创始人,曾在晨星公司担任首席股权战略师。在这篇文章里马克·塞勒尔先生给哈佛的高材生们泼了一盆冷水,却给我们父母准备培养孩子的财商和投资的素质提供了明确的思路。




马克·塞勒尔先生在演讲中提到:

从竞争优势出发,要建立具有独特结构,别人无法复制的护城河优势,靠勤奋阅读(顺便说一句,大多数富豪或者投资者都是疯狂的阅读者)、金融教育带来的高学历、经验都是不够的。这种优势与心理、个性、心智模式是相关的,这些在12岁前已基本定型了,因此财商教育,伟大投资者的养成在12岁前是就要完成的,12岁后只能进行完善了。


7项特质中有几项必须天生就具备,有几项要在成年以前习得。为什么呢?这与脑组织的结构和孩童时期的经历有关,巴菲特5岁时贩卖可口可乐7岁做市场调研,英国维珍集团创始人理查德布莱森4岁时把自己得到的有一个小礼物,电动小火车让很多小朋友来观摩,小朋友没钱怎么办,收钱没人来,免费有不划算,就让小朋友每人拿两块饼干当门票,结果一连半个月,布莱森的饼干盒都是满的。


既然是特质,带有天生的因素,比如莫扎特的音乐,达芬奇的绘画都是讲天赋的。下面七项特质里第二项和第七项是很难后天培养的(如果有,不能破坏),另外五项在13岁前是可以培养的。


先把七项特质列在这里:

1.在他人恐慌时果断买入,而在他人盲目乐观时卖掉股票的能力。

2.伟大投资者是那种极度着迷于此游戏,并有极强的获胜欲。

3.从过去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强烈意愿。

4.基于常识的与生俱来的风险嗅觉。

5.伟大投资者对于他们自己的想法怀有绝对的信心,即使在面对批评

 的时候。

6.左右脑都好用,而不仅仅是开动左脑(左脑擅长数学和组织)。

7.在投资过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却丝毫不改变投资思路的能力。


四、七项特质在投资中的运用,培养七项特质的注意事项


既然是特质,需要在小时候养成,所以在写这部分内容时,不只描述七项特质的具体运用,还会描述小时候对孩子如何教育这七项特质。


1、在他人恐慌时果断买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乐观时卖掉股票的能力。

  

        那么要审视的就是:我们是不是就是这句话中:恐慌时卖出股票、盲目乐观时继续持有或者买入股票的对手盘?    


这句话说明了顶级投资者是与大众相反操作的,背后是什么呢?是心态超级稳定,背后又是什么呢?是价值系统在起作用,知道自己所持股票的价值,再追索,是有恒定的价值观。从思维模式上看就是天生要与大众思想、主流意见不一致,对体制会提出思考。


落实到做事上,一样要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价值,可能在大家都不做时我来做,大家抢着做时让给他人,比如突破2期C班的吕卓之同学,大家都不愿打扫那块地时,我来打扫。当大家都看不起做纽扣,我来做就成了纽扣大王。这个不争之得的背后是智慧,是看的长远的智慧。


在日常生活中,你能否和大众相反,一个月只看一次盘;一天只看一次微信或朋友圈;平均每周读一本书(不包括小说类);每周对家人说次“我爱你”;一个礼拜坚持2次以上的高质量的体育锻炼。


要做到不恐慌、不盲目乐观,必须价值观恒定、心态稳定才可以做到,必须做到“忘掉价格,只看价值”;牢记投资的是股权和优质企业,“一股未多,一股未少”。看中内在的价值和品质,忽略外在的价格和包装,会问:兰博基尼的价值到底何在?体制教育有什么价值,我有什么品质,要提供什么价值等?


每个人都认为能做到价值观恒定和心态稳定,实际上知易行难。这个特质应该在后天甚至12岁后还是可以培养的,虽然很难。


就价值观恒定来讲,通过思考,研究,从为什么角度去深度追问,理清自己正确的价值系统是可以做到的。


就心态上如何避免人性的弱点:恐慌和贪婪来看,有专门训练的方法。对治恐慌,可以列出一张你恐慌的表格,逐一去面对它,在心理上突破它,逃避会让恐慌更强大;最有效的对治恐慌的方法就是练武,练到泰山崩于前而心不乱。对治贪婪和盲目乐观的方法就是付出和吃亏。

 

这个特质,对孩子的财商培养而言,就是要选择做少部分人,做精英,做狮子。而不选择做大众,做庸者,做羊群。父母如何让孩子特立独行呢?突破班的教学给了我们思路:不断对比强化做精英的好处和意义,做平庸者的高昂代价;并让孩子和愿意成为精英的伙伴在一起;大一些的孩子要反复思考“为什么选择做精英”。


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大众的心理,高手们要是想大众把钱拿出来,就和他谈风险,一谈到风险,人类的智商马上下降,只想花钱消灾;而要让人把钱主动送过来,就和他谈暴利,人类贪婪的心谁也挡不住。


 2、伟大投资者是那种极度着迷于此游戏,并有极强获胜欲的人.


他们不只是享受投资的乐趣,实际上投资就是他们的生命。这种对于某种东西的执迷,是天生的。这个特质是不好模仿的,可以说是天生的。


投资就像打猎,享受挑战和趣味性。山长看财务报表,行业数据,政策报告,查股东情况,有时候一整天就过去了,如同侦探游戏,觉得很好玩很有趣。让我想起巴菲特去别人家做客,就是经常带着企业的财务报告来看的,当别人邀请他一起看电影时,他会说我有一个更好的点子,你们看电影,我去看一份财报。索罗斯不是喜欢钱,喜欢的是赚钱。巴菲特则说:赚钱的过程给我的乐趣远大于收益给我的乐趣,因此一天24小时都在考虑伯克希尔公司的事情,实际是追求赢。彼得林奇也一样是个工作狂,早上、中午、晚上都是股票,24小时不离投资。


山长最近的生活,从5月份开始在不断讲课(财富课、清心课、江湖课、幸福课、老人大学课等),有时很晚去吃点饭,很多人会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有情调,人生怎么这么辛苦?山长在一篇文章中写过,他们家没有节假日的概念,做的是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怎么会觉得辛苦呢?我们大多数人渴望休假,休闲,放松,可以说与这条特质相差太远了。


在我们周围,有很多人迷恋麻将和游戏,迷恋电视剧,要是转向迷恋投资、迷恋写作、迷恋运动就好了。


极度着迷必然调动全部的脑神经,父母亲这个时候是鼓励还是打断?一个孩子极为喜欢画画,我们是鼓励吗?三傻里:法汗喜欢摄影却受到家庭的限制去学科技,如何产生激情呢?  宝鸡何江辉老师的孩子极为喜欢航模,她不是打断和限制,而是鼓励和支持,现在孩子对无人机都很有研究,并给很多人做这方面的培训。


有名小朋友极为喜欢四驱车模型,各种模型不断推出要花很多钱,爸爸告诉他模型的内部构造一样,外观则五花八门吸引人,四驱车是用来竞速的,关键是马达,要花钱在马达上才能增值,换新车图漂亮则只能让钱贬值。这个孩子听了爸爸的话,不断改装提高四驱车的性能和速度,和其他小朋友的新车比赛总能赢,后来这个孩子从英国留学回来,被选拔到中科院从事航天科技研究。


极度着迷让我想起爆裂鼓手中的安德鲁内曼,他为了发挥打鼓到极致,对女朋友乃至自己的生命都可以放弃。这种对美好事物追求极致,极度着迷的精神,大人在小时后千万不要打断、打扰孩子,比尔盖茨小时候关着房门,独自在屋内时,妈妈不会强求孩子现在就去收拾、整理自己的东西,让孩子有独立的时间和空间。


巴菲特小时候6岁开始挨家挨户兜售批发来的可口可乐,7岁得了盲肠炎住在医院写一连串的数字表示自己未来财富,9岁数瓶盖调查那种饮料销售量大,11岁买卖股票,13岁当《华盛顿邮报》的小发行员,他迷上金钱,渴望成为富翁,如果他父母不喜欢这些行为,横加干涉和阻拦,会怎样呢?


对多数孩子在这方面的财商培养而言,是为了培养专注力和意志力,可以考虑用长距离徒步等手段来训练。


 3、从过去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强烈意愿


这个特质后天可以培养。


敢于承认错误,养成不允许找借口,为自己负起全面责任。改正错误吸取教训,要做就按最好的做。


普通人模式,要么不愿意上场,要么上场不接受失败。山长接受失败,多年前,曾和流氓打了一架,最后虽然打跑流氓,但眼角被刀砍倒,缝了八针,山长认为这是他的失败,接受失败,回来后反复思考,想象如果再来一次,如何把这个架打得更好,怎样做到直接放翻对手。


有错就改是天才,赶紧认错损失小,索罗斯赶紧认错,在香港汇率战中损失了一些收益后就撤退了,否则会赔上他在英国、泰国割羊毛的钱。每天总结自己天才了几次。


美国曾经的首富保罗盖地,有一次和员工一起挖油井,一名矿工挖的慢悠悠的,他就骂了这个员工,后来发现这个员工之前在工作中受了伤在带伤工作,就及时向员工道歉,并把员工送到就近的医院治疗,员工们对他只是更多的敬佩和拥护。


在孩子财商的培养上,这一条的本质是真诚,把面子丢掉,绝不糊弄自己和他人。教导孩子光明磊落,输了不要紧,风格比输赢更重要,并去思考改进。遇到问题首先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对不起,都怪我。


同时对孩子知错就改要很好的鼓励,很多孩子怕父母不高兴,会受惩罚不承认错误。父母要经常对孩子说:不管你做了什么事情,一定要告诉我实话,即使你知道我会不高兴,也要告诉我,这样我才能冷静的帮着你处理你做的事。这样孩子每次做错事才可能告诉你:我有事要告诉你,但是我知道你会很生气。这个时候父母要立刻告诉他:好吧,我们坐下来,告诉我你做了什么,也许我会对你很失望,但是我不会生气,因为你对我说了实话。


美国开国总统华盛顿小时候用父亲送的小斧头,砍断了父亲心爱的樱桃树,看到爸爸回来很生气,他知道闯祸了,因为他从不说慌,就坦诚的对父亲说:爸爸,是我砍倒了你的樱桃树,我只是想试一试这把斧头快不快。父亲听后,不仅没有打他,还一下把他抱起来,高兴的说:我的好儿子,爸爸宁愿损失一千株樱桃树,也不愿意你有错不改说谎话,爸爸原谅改错的孩子。不过,以后再也不能随便砍树了。


  4、基于常识的与生俱来的风险嗅觉。

    

这一条特质后天可以培养。


投资是管理风险的艺术,风险管理借助于各种模型,但根本在于常识。我们经常舍近求远不管常识,这一条会多谈谈。


天上不会掉馅饼就是最大的常识。常识是不可能一夜暴富,更不可能一夜暴贵,不要相信什么幸运,要相信的是因果,即便真有幸运,背后其实是以前攒的福德。生活的好要问自己凭什么,怎么回报?生活的不好要问自己为什么,怎么改变?


常识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很多大富翁对正当的投入慷慨大方的同时,对自己的生活支出是很节俭的。比如沃尔玛创始人的办公室是一间12平米的没有窗户的房子;巴菲特去麦当劳还要用折扣券,批发性的买很多可口可乐喝。根据调查研究,大多数美国富翁喜欢的车是丰田和福特,而不是那些豪车;喜欢带的表是精工表,不是什么劳力士。大众对富豪的认识来源于带有强烈商家宣传特征的航空、名流杂志等。


常识是财富如水一样流动,我们只是金钱的暂时保管和流通者,要舍得把钱用到教育和智慧上;铜钱外圆就是说明财富是流动的,内方是说明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比如5元钱让一个人先买到笔,收钱的人再买一个笔记本,第三人用同一张钞票投资买了2股农业银行等,因此当你自己每次支付钱时,要对自己说:这笔钱会经过成千上万人的手,为所有人创造价值。


小明慧问山长:那些垃圾食品怎么这么好吃呢?山长回答:如果垃圾食品不好吃,人们怎么会去买呢?山长的回答是常识,不过是需要阅历的常识。  同样,那些玩具如此包装的目的是什么呢?看电视为什么要放广告呢?因为包装满足人的虚荣性,广告刺激人的占有欲。和孩子经常探讨这些常识,让他们尽早明白社会中大量的商业运作模式,要训练孩子从广告中看到事实和欺骗,这在新教育中的防骗课中会大量涉及。


生活常识就是教育,要让孩子尽可能接触生活。李嘉诚的儿子李泽钜和李泽楷就读香港圣保罗小学,这所顶级明校的很多孩子都是车接车送,满身名牌,可他们经常和爸爸一起挤电车上下学,有一次他们问爸爸问什么您不让司机接送我们呢?李嘉诚笑着说:在电车巴士上,你们能看到最平凡的生活,最普通的人,那才是真实的生活,真实的社会;而坐在私家车里,你什么都看不到,什么也不会懂得。


李泽楷每个星期日去高尔夫球场做球童,把挣来的钱去资助有困难的孩子,为此李嘉诚大加赞赏:勤劳和独立,懂得助人就是助己,才是我想要的好儿子。同时,他给儿子提出五项要求,仔细思忖,都是老祖宗留下的常识:


1. 克勤克俭,不求奢华。事业百分之百靠勤劳换来。

2. 学会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每个人都一样,总有一天会独自面对生活与   社会的压力。

3. 赚钱靠机遇,成功靠信誉。一个有信誉的人才是真君子。

4. 耐心等待成功的到来。十年树木,百年成林,做大品牌,就要关注细节,要有耐心,惟其如此,才能成就你所能想象的事业。

5. 有胆识也要有谋略。“知难而上,舍卒保帅”讲的是敢于迎难而上,学会放弃。

 

最优秀的风险控制系统就是常识,可以用行动和事实去验证。大众不相信常识,却习惯听从专家、骗子的意见,这个错误在投资界一再上演。


不相信常识源于人的贪婪,相信奇迹,所以会去买彩票认为自己会中彩。要思考的是:凭什么幸运的人是你,你不比别人更稀有,不要自恋。例如尼日利亚骗局:说自己是尼日利亚的高官,借用你的账号密码,你要先汇一笔款证明这是你的账号,都是自恋狂才会上当。“书斋”里面出来的人,也经常没有常识,书呆子容易被骗。


自立男女塾通过2000公里的长征,因为要自我解决衣食住行,家长只是防止意外,就能提高他们的生活常识。


5、伟大的投资家都对于他们自己的想法怀有绝对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对批评的时候。


这个特质后天可以训练。


投资自信来源于完善的人生体系和投资体系,新教育教的就是人生的意义,使命,目的,目标和价值观体系,训练独立思维能力,这样的孩子就不会期待他人给予标准答案,也不会在外面寻找认同感。


体制教育让很多人失去了这个特质。因为体制教育,所有的答案都在别人身上,在老师身上,找认同感,找安慰,没有自己的主见。


卓越的人(包括卓越的投资家):一定有一个自己的价值观体系,永远最关注的是自己,是不是自己真正喜欢的,看自己怎样做更有意义,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是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有多少,就会有多少价值。


这一点不是盲目自信,而是有一套经过分析论证思考、精细琢磨过的观点体系,类似于精致的一元思维,不是固执己见。恰恰是很开放包容的思维。比如对“成败论英雄,成王败寇”有一套论证,对“不以成败论英雄”也有一套论证。再如先论证“英语比中文重要”,再换一个角度论证“中文比英文重要”等。这种类似佛式辩论的思维有助于培养我们对自己的想法反复琢磨,培养坚持正确观点的勇气。


巴菲特给他儿子的财富,是教他选择“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活着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做你自己”。让孩子去主动思考,主动把握、管理自己的人生。他写给子女的书名就叫《做你自己》。


  6、左右脑都很好用,而不仅仅是开动左脑(左脑擅长数学和组织)。

卓越的人必须是全脑人,思维力、感受力都俱佳。需要文武兼修,今日的五项全能就体现了全脑模式。通过看书写作,理性逻辑判断训练左脑;通过武术(观师诀),艺术欣赏,音乐,大自然静坐等来发展右脑。


武术在前面破除恐惧心时也会用到,在这里训练全脑也会用到,因此12岁前要培养孩子的财商,练习武术和基本功是很好的!其实在华尔街,投资家们去日本练剑道是很常见的。


想要什么是右脑,需要什么,能要什么是左脑,和孩子玩这样的游戏。特别是和6岁前的小孩,不能讲大道理,他们那个阶段是天然的右脑思维。可以玩游戏:

1:比如先帮助列个想要东西的清单,并画一张想要的商品图,尽情的画,不要限制,用好右脑。然后玩游戏;


2:告诉孩子他什么都可以想要,但不是什么他都需要,让孩子说出他需要的,再画一张商品图,用好左脑。最后玩游戏;


3:你能要什么,这就要和孩子讨论:你能要什么,完全取决于口袋里有多少钱,而不是心愿和欲望,并假如口袋里只有100元或者10元,看能买什么?这样让孩子启动左脑,理性分析和判断,并帮助孩子管理消费情绪和欲望。


父母亲去超市买东西,也要先列出购物清单,并照单购物,这个列清单和购物的过程请孩子帮忙是很好的,要不然孩子到超市后就只能盲目的跟着感觉和临时的想法走了。


全脑思维的人,能提前看到结果,看到细节。稻盛和夫就预测到了手机的大面积使用及一开始的资费标准;突破班听和看视频就是在用孩子的右脑学习。对中文也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比如利用海尔兄弟及聪明的一休动画片资源。

原来的徐明(泽熙投资)也有这样的能力。研究员的个股研究报告逻辑严明,结论无可挑剔,但他会凭直觉予以否定。不过很可惜他与权力走的太近,最后毁了自己。


全脑思维不用刻意培养,而是抓住孩子大脑发育的敏感期,合理的使用大脑。一般来说,12岁前右脑使用的多,12岁后左脑开始增加使用量。



 7、在投资过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却丝毫不改投资思路的能力。


这是演讲者最强调的一项特质,这一条基本是天生的,后天无法培养。 因为人们要么没有开阔的视野看到长远的利益,要么看到了,却不喜欢承受暂时性的痛苦,即便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好的收益。实际人生须要的是大机会,对无数的小机会可以忽略。


巴菲特在科技股浪潮时提前退出3年,遭到很多人的嘲笑,包括时代杂志封面,认为老巴已经过时了。顶尖投资者不在乎外人的评价,也不轻易谈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投资大师不会明确告诉你我现在投资什么的,需要很好的跟随学习才可能知道。


这句话把投资换成人生就是:在人生经历中,大起大落之中却丝毫不改变人生思路的能力。


这是一种定力。定力来源有两种,一是远大的目标,二是高度的尊严,有高度尊严的人才会严格遵守各种原则。很少有人天生具备这样的素质,我们需要费劲心机,仔细琢磨去培养孩子。



远大的目标


相比我们的高远目标,大起大落也是小菜一碟。山长多少生都在从事教育行业,思路就是示范和引领。此生、往生的大起大落太多了。只有具备历史的超越感和伟大的使命感,才会有这种特质,这得是大德再来,就可以做到。否则就往这个方面靠,去给这样的大德帮忙,同时要做到绝不临阵脱逃,经受得住考验。有这样的定力和大愿从事事业,就是在积德,有了德,那就压根不用担心什么财商、财富了,厚德载物啊。


很多事情不是从学识和智商分野,而是从格局开始的,远大的目标需要开阔的格局。就投资而言,以天为单位看待收益的,相信的是奇迹和运气;以年为单位瞄准收益的人,相信的是天赋和能力(认为自己聪明,有能力);以3-5年为周期规划财务的人,相信的是胆识和眼光(做生意的人);以10年为单位思考财富的人,相信的是常识和复利;以更长周期看待财富的人,相信的是时代和命运(今天的东南亚相当于之前的深圳)。你愿意引导孩子成长为哪一种格局的人呢?


高度的尊严

古人讲:不为五斗米折腰;还讲: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背后就是做人的尊严。可以饿肚子,可以住破旧的房子,穿烂衣服,但要守护自己的尊严和高贵。尊严有面子也有里子,尊严的里子是人格。


很多年以前,一个寒冷的冬天,美国一群难民逃到杰克逊大叔所管辖的小镇,他们饥肠辘辘,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镇长给每个难民发食物,有个哈默的年青人却拒绝说:您这儿有活干吗?我干完活再吃你的饭。


镇长说:没有。


哈默转身就走,镇长说:年轻人,愿意到我的农场干活吗?


这个与众不同的年轻人,赢得了杰克逊大叔的赏识和尊重,他不仅让哈默到他的农场干活,还把女儿许配给了哈默。


女儿不同意嫁给一个身无分文的穷人,他对女儿说: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他就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


尊严是什么?尊严就是看的起自己,懂得自己生命的财富价值。人生的际遇很难讲,要记住穷困是暂时的,只要有骨气和尊严,必定能创造出财富。







总结一下:


孩子的财商教育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父母亲要关注自己说话、做事背后的心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这些会潜移默化的传递给孩子。


财商、智商和情商都是为人生目标服务,人生目标是为人生的使命、意义和价值服务的,后面这三项本质是我们对德、对道的回归。让我们牢牢记住古人所讲:居之一岁种之以谷;十岁树之以木;百岁来之以德。


最后祝福大家和孩子都能福慧具足,情商智商财商三足鼎立,收获充实满意的人生。


非常感谢清一联盟分享直播群给予我分享的机会,谢谢大家!

 

                                                              THE   END


 Ps:这次分享对我有影响的书有:《富爸爸、穷爸爸》;《小狗钱钱》;《有钱人的子女教育》;《穷人缺什么》;《邻家的百万富翁》;特别推荐两本书:一是《当孩子遇到钱》这本书,从孩子遇到钱,就遇到了选择、智慧、尊严、良知和财商五个方面讲述了对孩子的金钱教育,非常具有操作性;二是《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介绍了17种本质的财富观念,也可以说是人生观念。

附录:马克·塞勒尔2008年对哈佛大学生的演讲

马克·塞勒尔商学院演讲:你们几乎已经没有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者


       摘要其原因是,你的智商是多少、看过多少书报杂志、拥有或者在今后的职业中将拥有多少经验,都不起作用。很多人都有这些素质,但几乎没有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使复合回报率达到20%或25%。


  我即将告诉你们的是:我不是来教你们怎样成为一个伟大投资者的。相反,我是来告诉你们,为何你们中只有极少人敢奢望成为这样的人。如果你花了足够的时间去研究查理·芒格、沃伦·巴菲特、布鲁斯·博克维茨、比尔·米勒、埃迪·兰伯特和比尔·阿克曼等投资界巨子,你们就会明白我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有超越常人的智力,并且是经过艰苦的努力才达到今天的水平。你们是聪明人中最聪明的人。不过,即便我今天说的其他东西你们都没听进去,至少应该记住一件事:你们几乎已经没有机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投资者。你们只有非常、非常低的可能性,比如2%,甚至更少。这已经考虑到你们都是高智商且工作努力的人,并且很快就能从这个国家最顶级的商学院之一拿到MBA学位的事实。如果在座的仅仅是从大量人口中随机抽取的一个样本,那么成为伟大投资者的可能性将会更小,比如5000分之一。你们会比一般投资者拥有更多优势,但长期来说你们几乎没有机会从人群中脱颖而出。

  其原因是,你的智商是多少、看过多少书报杂志、拥有或者在今后的职业中将拥有多少经验,都不起作用。很多人都有这些素质,但几乎没有人在整个职业生涯中使复合回报率达到20%或25%。

  我知道有人会不同意这个观点,我也无意冒犯在座诸位。我不是指着某个人说:“你几乎没有机会变得伟大了。” 这个房间中可能会出现一两个能在职业生涯中实现20%复合回报率的人,但在不了解你们的情况下很难提前断言那会是谁。

  往好的方面讲,虽然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无法在职业生涯中达到20%的复合回报率,但你们依然会比普通投资者做得好,因为你们是哈佛的MBA。一个人能学会如何成为一般级别之上的投资者。如果你们聪明、勤奋又受过教育,就能做得足够好,在投资界保住一份高薪的好工作。不用成为伟大投资者,你们也可以赚取百万美元。通过一年的努力工作、高智商和努力钻研,你就可以学会在某几个点上超越平均水平。因此无须为我今天说的话而沮丧,即使不是巴菲特,你们也将会有一份真正成功且收入不菲的职业。

  但是你们不可能永远以20%的复合回报率让财富增值,除非你的脑子在十一二岁的时候就有某种特质。我不确定这是天生的还是后天习得的,但如果你到青少年时期还没有这种特质,那么你就再不会有了。在大脑发育完成之前,你可能有能力超过其他投资者,也可能没有。来到哈佛并不会改变这一点,读完每一本关于投资的书不会,多年的经验也不会。如果你想成为伟大投资者,那些只是必要条件,但还远远不够,因为它们都能被竞争对手复制。

  作个类比,想想企业界的各种竞争策略吧。我相信你们在这里已经上过或者将要上战略课程。你们或许会研习迈克尔·波特的文章和书籍,这是我在进商学院之前就自学过的。我从他的书里受益匪浅,在分析公司时仍然总会用到这些知识。

  现在,作为公司的CEO,什么样的优势才能使你们免受残酷的竞争?如何找到合适的点来建立起广泛的巴菲特所说的“经济护城河”(economic moat)?

  如果技术是你唯一的优势,那么它并不是建立“护城河”的资源,因为它是可以、而且最终总是会被复制的。这种情况下,你最好的希望是被收购或者上市,在投资者认识到你并没有可持续性优势之前卖掉所有股份。科技是那种寿命很短的优势。还有其他的,像一个好的管理团队、一场鼓动人心的广告行动,或是一股高热度的流行趋势。这些东西制造的优势都是暂时的,但它们与时俱变,而且能被竞争者复制。

  经济护城河是一种结构性(structural)的优势,就像1990年代的西南航空。它深植于公司文化和每一个员工身上,即使每个人都多少知道西南航空做的是什么,却没有别人能复制。如果你的竞争者知道你的秘密却不能复制,那就是一种结构性的优势,就是一条“护城河”。

  在我看来,实际只有4种难以复制且能持久的“经济护城河”。一种是规模经济,沃尔玛、宝洁、家得宝就是例子。另一种资源是网络效应,如eBay、万事达、维萨或美国运通。第三种是知识产权,比如专利、商标、政府许可或者客户忠诚度,迪斯尼、耐克和Genentech即是此中典范。最后一种是高昂的用户转移成本,薪资处理服务公司沛齐(Paychex)和微软就受益于此,因为用户转向其他产品的成本实在高昂。

  就像公司要么建立一条“护城河”,要么就忍受平庸,投资者也需要一些超越竞争者的优势,否则他就沦为平庸。

  现在有8000多家对冲基金和1万家共同基金,每天还有数百万计的个人投资者试图玩转股票市场。你们如何比这些人更有优势?“护城河”由何而来?

  首先,大量阅读书籍、杂志、报纸并不是建立“护城河”的资源。任何人都会读书。阅读自然无比重要,但不会赋予你高过他人的强劲优势,只能让你不落在别人后面。投资界的人都有大量阅读的习惯,有的人阅读量更是超群,但是我不认为投资表现与阅读数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你的知识积累达到某个关键点后,再多阅读就会呈收益递减效应。事实上,读太多新闻反而会伤害你的投资表现,因为那说明你开始相信记者们为了报纸销量而倾泻的所有废话。

  另外,任凭你是顶尖学校的MBA,或者拥有注册金融分析师资格、博士学位、注册会计师证书等等数十种可能得到的学位和证书,都不可能让你成为伟大的投资者。哈佛也无法把你教成这样的人,西北大学、芝加哥大学、沃顿商学院、斯坦福也不能。我要说的是,MBA是学习如何精确地获得市场平均回报率的最好途径。你可以通过MBA的学习极大地减少前进道路上的错误。这经常能使你得到丰厚的薪水,即使你离成为伟大投资者越来越远。你不可能花钱买到或是通过读书学习而成为伟大的投资者。这些都不会让你建起“护城河”,只是让你更容易获得进入这场赌局的邀请而已。

  经验是另一件被高估的事情。经验的确很重要,但并不是获得竞争优势的资源,它仅仅是另一张必需的入场券。经验积累到某一点后,其价值就开始收益递减。如果不是这样,那么60岁、70岁和80岁就应该是所有伟大资金操纵者的黄金时代。我们都知道事实并非如此。因此一定程度的经验是玩这个游戏所必需的,但到了一定时候,它就不再有更多帮助。它不是投资者的经济“护城河”。查理·芒格说过,你们可以辨别出谁能正确地“理解”,有时那会是一个几乎没有投资经验的人。

  因此什么是投资者必备的竞争优势呢?就像一个公司或者一个行业,投资者的“护城河”也应该是结构性的。它们与一些心理学因素有关,而心理因素是深植在你的脑子里的,是你的一部分,即使你阅读大量相关书籍也无法改变。

  我认为,至少有7个特质是伟大投资者的共同特征,是真正的优势资源,而且是你一旦成年就再无法获得的。事实上,其中几个特质甚至丝毫没有学习的可能,你必须天生具备,若无就此生难寻。

  第一个特质是,在他人恐慌时果断买入股票、而在他人盲目乐观时卖掉股票的能力。每个人都认为自己能做到这一点,但是当1987年10月19日这天到来的时候(历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市场彻底崩溃,几乎没人有胆量再买入股票。而在1999年(次年即是纳斯达克大崩盘),市场几乎每天都在上扬,你不会允许自己卖掉股票,因为你担心会落后于他人。绝大多数管理财富的人都有MBA学位和高智商,读过很多书。到1999年底,这些人也都确信股票被估值过高,但他们不能允许自己把钱撤离赌台,其原因正是巴菲特所说的“制度性强制力”(institutionalimperative)。

  第二个特质是,伟大投资者是那种极度着迷于此游戏,并有极强获胜欲的人。他们不只是享受投资的乐趣——投资就是他们的生命。他们清晨醒来时,即使还在半梦半醒之间,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他们研究过的股票,或者是他们考虑要卖掉的股票,又或者是他们的投资组合将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以及如何规避它。他们通常在个人生活上会陷入困境,尽管他们也许真的喜欢其他人,也没有太多的时间与对方交流。他们的头脑始终处在云端,梦想着股票。不幸的是,你们无法学习这种对于某种东西的执迷,这是天生的。如果你没有这样的强迫症,你就不可能成为下一个布鲁斯·博克维茨(Fairholme Funds的创始人,选股思路深受巴菲特影响,组合集中、低换手率、很少越界)。
  

        第三个特质是,从过去所犯错误中吸取教训的强烈意愿。这点对于人们来说是难以做到的,让伟大投资者脱颖而出的正是这种从自己过去错误中学习以避免重犯的强烈渴望。大多数人都会忽略他们曾做过的愚蠢决定,继续向前冲。我想用来形容他们的词就是“压抑”(repression)。但是如果你忽略往日的错误而不是全面分析它,毫无疑问你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还会犯相似的错。事实上,即便你确实去分析了,重复犯错也是很难避免的。
  

        第四个特质是,基于常识的与生俱来的风险嗅觉。大部分人都知道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1990年代中期的国际四大对冲基金之一,1998年因为俄罗斯金融风暴而濒临破产)的故事,一个由六七十位博士组成的团队,拥有最精妙的风险分析模型,却没能发现事后看来显见的问题:他们承担了过高的风险。他们从不停下来问自己一句:“嗨,虽然电脑认为这样可行,但在现实生活中是否真的行得通呢?”这种能力在人类中的常见度也许并不像你认为的那样高。我相信最优秀的风险控制系统就是常识,但是人们却仍会习惯听从电脑的意见,让自己安然睡去。他们忽视了常识,我看到这个错误在投资界一再上演。
  

        第五个特质是,伟大的投资家都对于他们自己的想法怀有绝对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对批评的时候。巴菲特坚持不投身疯狂的网络热潮,尽管人们公开批评他忽略科技股。当其他人都放弃了价值投资的时候,巴菲特依然岿然不动。《巴伦周刊》为此把他做成了封面人物,标题是“沃伦,你哪儿出错了?”当然,事后这进一步证明了巴菲特的智慧,《巴伦周刊》则变成了完美的反面教材。就个人而言,我很惊讶于大多数投资者对他们所买股票的信心之微弱。根据凯利公式(Kelly Formula,一个可用于判断投资和赌博风险的数学公式),投资组合中的20%可以放在一支股票上,但很多投资人只放2%。从数学上来说,运用凯利公式,把2%的投资放在一支股票上,相当于赌它只有51%的上涨可能性,49%的可能性是下跌。为何要浪费时间去打这个赌呢?这帮人拿着100万美元的年薪,只是去寻找哪些股票有51%的上涨可能性?简直是有病。
  

      第六个特质是,左右脑都很好用,而不仅仅是开动左脑(左脑擅长数学和组织)。在商学院,我曾经遇到过很多天资聪颖的人。不过主修金融的人,写的东西一文不值,他们也无法创造性地看待问题,对此我颇感震惊。后来我明白了,一些非常聪明的人只用一半大脑思考,这样足以让你在世上立足,可是如果要成为一个和主流人群思考方式不同的富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投资家,这还远远不够。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右脑占主导的人,你很可能讨厌数学,然后通常就无法进入金融界了。所以金融人士很可能左脑极其发达,我认为这是个问题。我相信一个伟大投资家的两边大脑都发挥作用。作为一个投资家,你需要进行计算,要有逻辑合理的投资理论,这都是你的左脑做的事情。但是你也需要做一些另外的事情,比如根据微妙线索来判断该公司的管理团队。你需要静下心来,在脑中勾画出当前情势的大图景,而不是往死里去分析。你要具备幽默感、谦卑的心态和基本常识。还有最重要的,我认为你也得是一个好的写作者。看看巴菲特,他是商业世界里最杰出的写作者之一,他同时也是古往今来最好的投资家之一绝非偶然。如果你无法清晰地写作,我认为你也不能清楚地思考。如果不能清楚地思考,你就会陷入麻烦。很多人拥有天才般的智商,却不能清楚地思考问题,尽管他们心算就能得出债券或者期权的价格。
  

        最后、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少见的一项特质:在投资过程中,大起大落之中却丝毫不改投资思路的能力。这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当股票开始下跌,人们很难坚持承受损失而不抛出股票。市场整体下降时,人们很难决定买进更多股票以使成本摊薄,甚至很难决定将钱再投入股票中。人们不喜欢承受暂时性的痛苦,即便从长远来看会有更好的收益。很少有投资家能应对高回报率所必须经历的短期波动。他们将短期波动等同于风险。这是极不理性的。风险意味着你若押错了宝,就得赔钱。而相对短时期内的上下波动并不等于损失,因此也不是风险,除非你在市场跌到谷底时陷入恐慌,被损失吓得大乱阵脚。但是多数人不会以这种方式看问题,他们的大脑不容许他们这么想。恐慌本能会入侵,然后切断正常思考的能力。
  

          我必须申明,人们一旦步入成年期就无法再学到上述特质。这个时候,你在日后成为卓越投资者的潜力已经被决定了。这种潜力经过锻炼可以获得,但是无法从头建立,因为这与你脑组织的结构以及孩童时期的经历密切相关。这不是说金融教育、阅读以及投资经验都不重要。这些很重要,但只能让你够资格进入这个游戏并玩下去。那些都是可以被任何人复制的东西,而上述7个特质却不可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