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让孩子远离游戏的一剂良药

 荆棘鸟88bjmsv4 2017-09-27


这个月10号开始由于要连续参加林文采老师的萨提亚课程,及课程助教,由于课程的连续性以及上课地点又是外地,所以十来天没有在家。由于儿子又是读的寄宿学校,平时也只有礼拜天才回来,这样就有半个月没有陪伴儿子了。礼拜天要接送孩子, 于是联系在外地工作的太太,礼拜天过来陪伴儿子。      在礼拜天的时候,太太给我电话,说儿子给她讲个笑话,问她好笑不好笑。 


儿子:妈妈,我给你讲个笑话,你看好笑不好笑,我感觉是超级好笑。

妈妈:什么笑话,讲给妈妈听听来,让妈妈听听有多好笑!

儿子:妈妈,爸爸说,等我考上大学的时候,给我买最新款的、最潮的手机。妈妈,你看啊,等我考上大学了,我自己都可以赚钱买手机了,我还用的着爸爸帮我买吗? 再说,等我考上大学的时候,估计我也可能忘记爸爸答应给我买最新款最潮的手机了。妈妈,你看,爸爸是不是很好笑啊,把时间推那么久,那么长,即使我到时候不忘记 ,我也可以自己购买了!妈妈,你说这个笑话,好笑不好笑啊!

其实孩子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明白的,父母对的所有承诺 。父母传达出去的每一条信息孩子都会在心里评估,并作出自己的判断和作出他认为适合的选择及应对方式。记得有次儿子与我谈班里XXX有手机,

儿子:爸爸,班里XX有手机,谁谁带手机到学校。 你看你儿子都不带手机去学校,你儿子也没有手机。

我:学校不是不允许带手机吗,再说爸爸不是给你有电话手表吗? 儿子,手机是用来干嘛的?

儿子:手机是用来打电话的(他不说可以玩游戏)

我:打电话,我们不是有电话手表吗,手表可以打电话给爸爸啊 !

儿子:手表,不好玩?

我:你想玩什么?手机里面有什么好玩的?

儿子:手机里面有游戏

我:哦,你想玩游戏啊! 你为什么到学校啊? 去学校是为什么啊?

儿子:是学习的啊!

我:是啊,去学校是学习的啊!很好啊,你很聪明,知道道学校是去学习的。

儿子;这么简单的道理谁不知道!

我: 那么在学校玩游戏,老师会怎么样啊?对你学习会怎么样呢?

儿子: 爸爸,我没有在学校玩游戏,我也不会在学校游戏,现在不是暑假吗?

我:原来是你现在想玩游戏啊,我给你买的有专用的笔记本电脑啊,你可以玩啊, 不需要买手机的 啊!

儿子:我真的可以玩吗?

我:当然可以啊,只是有个条件,玩30分钟左右,你要休息会,让眼睛得到休息,你看你到现在眼睛视力还是那么好,眼睛也大大的亮亮的,多漂亮 。而且,今天一天如果你想玩,都可以玩一天,直到不想玩为止!只是,我要提醒的是眼睛是你自己的,你自己要保护好。我顺便把握的眼镜取下来,让他看看我的鼻梁部位,你看我眼睛没有保护好,近视了,佩戴个眼镜,现在鼻梁都有个凹陷部位。你可以玩半小时休息下,也可以连续玩到很久,你自己定。

儿子:看了看我的鼻梁,疼吗?

我:要不然我用个东西把你的鼻梁压个坑,你感觉下,就知道了

儿子:我不


其实那天,我让他玩游戏,他根本就没有玩多久了估计也就半个小时,就对我说,爸爸,我感觉不好玩,我还不如跟你下象棋呢? 下五子棋也行。我听他不完游戏了,要与我玩,我立马放下手中事情,陪他杀几把,他赢多几盘。

还有一件事,暑假初, 有次大哥过来,跟侄子聊天,大哥给侄子说,写完作业可以玩下游戏。 儿子立马对我说,爸爸,你看看,哥哥都可以玩游戏的。我都有两个月没有玩过游戏了。我给他说,爸爸没有不让你玩游戏啊,只是让你玩游戏的的时候,是在完成作业之后是可以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眼睛。 其实,孩子玩游戏,我是允许的,只是是有条件的玩。在合适的时间、时间段和适合地点玩。

最近在网站看到几个视频,一个视频,一个孩子用脚连续飞踹自己妈妈,仅仅是因为妈妈不让他玩游戏。还有个视频是孙子手中拿着两把菜刀,与爷爷对峙,爷爷手中拿着扫把。让人看了心酸、心痛!

为什么有的孩子,沉迷游戏恶而不能自拔呢?为什么有的孩子,玩儿不沉迷呢?

孩子玩游戏,是有比的成分,也有模仿的成分在里面。同时也有释放情绪的成分,因为游戏是可以满足孩子所有的心理需求的。比如刺激,放松、过关的成就感,过关后的被嘉许和称赞等。正如林文采博士所提出的心理营养的理念,游戏的设计者是专业去研究设计符合孩子心理需求的环节。他们在设计游戏时候,已经考虑到如何设计可以满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孩子在游戏中得到心理的满足。H孩子在游戏当中有被接纳、被看到的感觉,每当有所斩获,就会被肯定,被欣赏。

那么如何可以让孩子不沉迷游戏呢?


孩子跟大人的区别之一就是孩子自控力比较差,当一个孩子看到好吃的,眼睛都会放光,眼睛会一直盯着诱人的食物,当周围没有人时候,会忍不住去吃或者喝,大人呢,就会有节制,有自控。 但是,当一个孩子,如果吃的饱饱的,或者那些美食都是他经常吃的到的,而且吃的足够的时候,面前的美食对他还有多少诱惑力呢?

现在的的孩子在生理方面的需求,基本都是得到满足的,甚至超出需求,经常看到的胖墩都是生理营养丰足的例证。但是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是有心理需求。正如我的老师林文采博士所提倡的理念, 人类不仅需要生理营养,而且还需要心理营养。需要被被接纳,被看到,被欣赏,被肯定,需要安全感,需要独立自主,需要被爱。只有当这些心理营养也足够的时候,内心才会丰足,才会有喜悦的感觉。才会有力量面对诱惑和挫折。心理营养的给予者,就是孩子生命中的重要他人(父母,或者与他相伴抚养他的人,)。当孩子的父母或者抚养人给予不了或者给予的不足够时候,孩子就会向往寻找自己的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如果孩子是幸运的,可能会遇到一个懂他欣赏他的老师。在儿子若寻找不到,就会在成人后继续寻找,可能会是在工作中的领导,成人后最有可能的是配偶。

孩子呢,当然还有个途径,到游戏里面去寻找。或者年龄大一点,到社会一些不好的群体里面找。当然这些都是父母老师不愿看到的,但是事实是太多孩子在家里找不到,而走入游戏世界。

其实孩子也知道,玩游戏是爸爸妈妈不喜欢的,老师不喜欢的,但是孩子的的内在有个力量去推动他玩游戏,而且这个动力要比爸爸妈妈的责骂对他的力量还要大。



当孩子的心理营养足够的时候,孩子对游戏世界的心理美食就没有那么嘴馋了。 游戏世界的诱惑就没有那么大的威力了 。当孩子在家里获得足够的心理营养, 孩子自然而然会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模式。

体壮为健,心怡为康。健康分为两部分,两者兼备才称得上健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