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神石痴走遍三江收藏奇石 梦想自建博物馆|博物馆|奇石|收藏

 七里山人 2017-09-27



  四川在线眉山讯(记者 袁丽霞 王琴)橘黄色的身子弯曲着,似像非像的长须屹立着;孙悟空身着白色外衣,头戴橘黄色帽子,嘴角上扬,手往前伸;一张神似毛泽东和杨开慧的头像相对而立;弯弯曲曲,绵延不断,层峦叠嶂的山峰气势磅礴……你一定以为是一张张画,摆在眼前,要不怎么会那么真实存在?

  可事实却是眼前的这些形象,完全来自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是他从上万个宝贝当中掏出的——“奇石”。

  9月13日,在洪雅余坪镇一个农家小院里,当地人余跃龙小心翼翼地抱出他心爱的宝贝奇石,如数家珍。

  放眼望去,余跃龙的石头琳琅满目、形态各异,图案包括从古至今、山水景色、人物风情、花草树木等,从客厅到卧室摆满石头,因为灯光太暗,他便把10几件特别喜欢的“奇石”抱出院坝,供大家欣赏。

  走老丈母结果走出了“石”缘

  “我这些石头可是来之不易的哦,不是熟人我不会拿出来秀!”余跃龙一边从屋里搬出石头一边开玩笑地说,说起眼前这些石头,他眼里全是满满地爱。

  说起与石头的缘分,他说还得感谢“丈母娘”呢,今年47岁的余跃龙,一直以来都是青神县农商银行的一名司机,10年前,他从眉山赶往宜宾老丈母家,沿途一路的风景尽收眼底,突然车开到了金沙江附近,他突然停下了车,往河流方向看,一块奇特的石头造型吸引了他,他立刻抱起仔细打探,舍不得放下。

  就这样的缘分,让他与石头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从他手里鉴别过的石头上万件,他的足迹遍及了洪雅青衣江、岷江、长江、宜宾金沙江等流域,每到一处他都会特别兴奋,因为那里有他渴望已久的“宝贝”。

  “一块好石头搬回家以后,不管早晚都要刷出来,洗出来看看,仔细琢磨,一看到好石头就会从内心喜欢,什么烦恼都忘了。”余跃龙说,自己与奇石结缘,被大自然鬼斧神工般的象形美和诗情画意般的画面美所吸引,只要喜欢他绝不错过。

寻梦两年"毛泽东"终与"杨开慧"相逢寻梦两年“毛泽东”终与“杨开慧”相逢

  谈到自己的玩石经历,他瑟瑟地笑了一笑。他回忆,一开始,家人对他疯狂的藏石行为很是反对,经常将他带回来的爱石弃之门外,被他发现后又会将它们一一带回家。

  周边邻居也是各种劝阻,不理解为什么他会把石头当宝贝一样,大家都说他已经成了“石痴”。

  不管别人如何说,他始终不放弃,就这样,他一坚持就是10年,只要不上班,必定与石头有关,不是去捡石就是在去捡石的路上。

  当年的第一个“至宝”就是神似“毛泽东”画像的石头。

  他回忆,2014年6月份的一个周末,趁着休息,他便去寻找心爱的石头,找了很久都没有遇到有缘的石头,便开始不抱希望了,当走到岷江犍为段时,突然一个转身,让他看到了希望,他捡到了迄今为止第一个人物画像,这个不大不小石头上的画像,像极了伟人“毛泽东”。

  时隔两年,机缘巧合下,在2016年12月份,那是正值寒冬,天气寒冷干燥,他跟家人在洪雅青衣江三保段游玩,不经意间就遇到了神似“杨开慧”的画像,这让余跃龙相当意外,这整好跟“毛泽东”画像成对,而且自带光环。

  喜出望外,急忙叫上家人并将两件物品抱到工作地,同事们都大呼神似,“太像了,特别是神态、表情。”

  “这对石头迄今为止是他的‘镇宅之宝’”,他说,这种石头是可遇不可求的,唯有喜欢方能成宝。

《玄奘西行》3万元老板不卖《玄奘西行》3万元老板不卖

  余跃龙的石头因为石质好,形态体貌好,很多人都慕名而来,去年夏天,他的2件作品,还被应邀参加乐山奇石展,这让他非常自豪,作品能够得到专业领域的认可无比兴奋。

  “有缘的石头会说话。”余跃龙常说,石头像珍宝一样散落在各地,它们在沙里静静地躺着,只为等着有缘人去发现它,把它带回家。

  在他的奇石作品中,有一块石头是他最心水的,取名为《玄奘西行》,这块石头重达80斤,材质为青石,整体看上去非常厚重。

  石头上纹理清晰可见,橘黄色的玄奘西行图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还原了当时西行场景,让人流连忘返。

  说到取石经历,他连忙用了几个“太难得”形容。

  2016年3月,偶然开车从青神回宜宾的路上,刚好经过乐山岷江大渡河段,突然觉得“石瘾”来了,便停下车前往河滩寻石,找了2个小时,都没有见到心头好,本不抱希望,欲开车回家,就在这时,一不小心,一个石头崴脚,他只好弯下腰停歇,不料,就在这时,他被旁边的一块石头深深吸引,走进仔细打量,越看越像一个故事,琢磨好一会儿,才发觉像唐三藏取经的画面。

  随后,他毫不犹豫将重达80斤左右的巨石抱上车,一路欣喜若狂,飞奔回家,找好刷子,当天晚上就将石头刷出,兴奋了好几天才平复。

  为了这块石头能够更好的展现,他曾拿到商店做底座,这块石头被有缘人看见,出价3万,都被他拒绝,他直言“这块石头太难得,我不卖,只欣赏。”

偶得《白石画虾》他狂补艺术短板偶得《白石画虾》他狂补艺术短板

  “哇!这个虾太像了,虾的每个菱角,龙须都惟妙惟肖。”奇石爱好者赞美到,特别是虾的长须,像极了齐白石笔下的虾,将虾之质感表现的淋漓尽致。

  为了能给这块石头取名,文化知识水平不高的余跃龙专门到洪雅县城够买了大量的齐白石画虾的书籍查阅,并结合网上资料,最终取名《白石画虾》。

  说起这个石头的名字,余跃龙非常兴奋,那可是他花了整整半年时间,购买书籍,查阅资料所得,非常珍贵,“全是自己的心血。”

  这次取名的经历让他觉得专业知识非常欠缺,要想把石头玩好,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这对于文化水平不高的他而言,学习专业知识太重要了。

  于是他花了两年时间,看书学习专业知识,狂补短板,哪怕工作空余时间都全部利用起来,现在虽谈不上专家,但绝对算得上“奇石”达人。

  他梦想建一座“三江奇石博物馆”

  回想起这10年来自己的捡石经历,他说,他经常为了寻得一枚好石头,走遍洪雅青衣江、岷江、长江、宜宾金沙江等河滩,不畏酷暑、严寒、饿了吃口干粮,渴了喝口水,当寻到一枚好石头时,立刻兴奋起来,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像如获至宝一样那种喜悦不言而喻。

  “因为捡石头,他也记不清毁了多少衣服,坏了多少鞋子。”他指着晾晒在院坝里的衣服说,这就是前段时间去河流捡石,衣服完全被淤泥侵染,颜色已完全改变。

  放在眼前的石头,除了《玄奘西行》、《齐石画虾》、《毛泽东与杨开慧画像》外,还有《西游记》、《江山如画》、《中华龙》等经典奇石,这些只是余跃龙收藏石头的冰山一角,直到现在经他之手的手头有上万件,经过逐步淘汰收藏上千件奇石,其中百余件为精品奇石,他要是遇到喜欢的石头,因为种种原因不能立刻搬回家,他就会拍照并留下印记,条件允许再搬运回来。

  只要在家,他一定会打理自己的石头,抹油、擦拭一样一样他都细心照料。

  听说余跃龙收藏的奇石多、品质好,不少爱好者慕名前来观赏,也不乏出高价钱买奇石的人,余跃龙说,如果条件允许,遇到有缘人,他可以适当地转让一部分奇石作品。

  对于在收藏“奇石”方面的打算,他说将继续寻找奇石,延续他的奇石之旅,并打算建一个展览馆,打造成“三江奇石博物馆”,将收藏的奇石供大家观赏,推出自己的奇石,让更多地人了解奇石,领略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来源:四川在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