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献之《十三行》:碧玉版原石及剪裱本欣赏

 74號 2017-09-27

王献之《十三行》

玉版原石及剪裱本欣赏


王献之(344-386),字子敬,小名官奴,王羲之第七子,与王羲之并称“二王”。官至中书令(相当于宰相),世称“王大令”或“大王令”。


《洛神赋十三行》,简称《洛神赋帖》或《十三行》,是王献之传世的小楷名作。原墨迹写于麻笺,内容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但流传至唐宋已残损亡佚。流传至今的刻本为宋代根据真迹上石的拓本,分“碧玉版本”和“白玉版本”两种,其中“碧玉版本”为优,因石色如碧玉,世称“碧玉十三行”。“碧玉版本”明万历年间出土于杭州西湖葛岭南宋贾似道半闲堂旧址,藏北京首都博物馆。


“碧玉版十三行”,所见流传甚广的是剪裱本,十三行剪切成了二十八行,失去了原帖分行布白之意趣。是为遗憾!


一、“碧玉版十三行”原石、全拓本






二、“碧玉版十三行”原石特写



















三、宋代旧拓剪裱本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