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奇方妙法愈顽疾,妙趣之中有“真章”!

 Dementia豆豆 2017-09-27

属于自己的皮球

小编导读

古代名医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可借鉴的医案、医话,其中不乏看似莫名其妙、却有奇效的良法良方。今天,小编与大家分享古代名医几则妙趣医案,欣赏名医游刃有余诊病之风采!


张从正戏语开气结

金代大家张从正善于运用精神疗法治病,他认为七情之间相互克制即所谓“以情胜情”,可用于治疗许多心脑疾病。

有一次,息城司候,听说父亲战死,乃大悲哭之。便觉心前区疼痛,日益加重,一月以后,又感胸如覆杯,疼痛加重,经服各种药物及针刺均无效。遂请从正诊治。张子和去看病人时,恰好有一巫婆也坐在那里。张氏便学巫婆的腔调,连出各种戏语,惹得病人大笑不止,不忍回。面向壁一两日,心下结块皆散。张氏运用诙谐妙趣之语,使患者由衷大笑,致使“百脉舒和”“结块皆散”痛苦疾患,豁然而愈。足见以笑疗疾,胜于药饵,其可谓善治者。

(《儒门事亲》)

朱丹溪治痢

叶先生名仪,曾经和朱丹溪一起跟从许白云先生学医。他记载的病案说:公元一三三三年八月,我患痢疾病,疼痛发作,完全不能吃喝。接着感到困乏,不能起床,就在床席和垫席当中开个缺口,听任大便自行泄下。当时朱彦修先生客居在城中,因为同学关系,每天来看望我,给我药吃。只是每日服药,病却一天天加重,老朋友纷纷议论他,彦修不当回事。满了十天,病更加严重,痰像棉絮一样阻塞咽喉,从白天呻吟到夜晚。我私自担忧,便和两个孩子诀别。两个孩子痛哭,外人传说我已死了。彦修听了传闻,说:“嗨!这一定是传话人的胡说。”第二天天刚亮,他来诊视我的脉,煮小承气汤给我服用。药服下去后,感觉堵塞咽喉的痰自上泄下,总共一二遍,心里就舒坦了。第二天,就能吃稀饭,病渐渐就好了。

(《古今医案按》)

邪遏似损久不愈,一剂表散见奇功

清朝道光、咸丰年间,浙江省太平县(今温岭县)名医韩士良(履石),少年刻苦学习,博通经史,后因久病不愈,乃立志学医。精通各种药性,有“小神农”之称。每逢疑难杂症,经他诊治多愈。

黄岩东山药铺主李某,久患潮热、咳嗽、吐血等症,虽治无效,卧床已半年多。后请韩士良诊治,士良处以大剂量麻杏石甘汤加减。李某以为药不对症,且剂量过大,不敢贸然服用。士良劝服,药后大汗淋漓,衣衫湿透。次日,病好一半。复请士良诊治,并询所开方药何以这样灵验?士良答道:“你的病本系外感风寒,前医未曾疏表就叠进滋补,造成虚损内热,即所谓‘伤风不醒便成痨’是也。现既祛散了表邪,你可用前医之方调理了。”李某遵嘱服药,不久即告痊愈。

张子和巧施良方愈便秘

张子和的表兄患大便干燥涩结难下,别无其他症状。常常不敢吃饱饭,饱则大便非常难解,结实如铁石;有时甚至三五日去一次厕所,目眩眼花,眼前如星飞,鼻中流血,肛门连广肠痛,痛得厉害时甚至昏迷。如果服药则症状就更加严重。巴豆、芫花、甘遂三类的药物都用过了,过多服用则周身发困,泻止则又转燥,就这样历时数年,于是就害怕药性暴急,不敢再服药了,只是卧床等待病情好转。张子和诊其脉双手俱滑实有力,用大承气汤下之。继服神功丸、麻仁丸等,让他吃菠薐葵菜及猪羊血所做的食品,而后痊愈。

(《儒门事亲》)


推荐书目

民间传统治病小绝招

本书以民间单方验方与奇难怪症治验相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民间医生的科学思路和治学特色,以便读者玩味体验,指导临床。同时也是融实用性、科学性、可读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编写尝试。我们希望,通过《民间治病小绝招》能使许多散失于民间的治病小绝招、小经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患者、造福于人类。



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