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你3年的付出,换孩子的30年,值得吗?

 智汇百川 2017-09-27

----------

每个孩子刚出生都是一张白纸,除了先天遗传的智力会有些差别,其它都一样。每个孩子成长的家庭却都不一样,所以孩子长大也就千差万别。

用你3年的付出,换孩子的30年,值得吗?

说到家庭教育,我们熟悉这样两个家族的故事:

1、在英国有一个爱德华家族,是真正的书香门第。老爱德华是个博学多才的哲学家,为人严谨勤勉。他的子孙有13位当大学校长,100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医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

2、同样在英国,另一个珠克家族,与之相比则大相径庭。老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浑浑噩噩,无所事事。这个家族至今已传下八代,其子孙后代中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汉,400多人酗酒致残或死亡,60多人犯过诈骗或盗窃罪,7个杀人犯,整个家族没有一个人有出息。

这两个家族的发展放在了一起,我们更加明显看到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深远。我们年轻的时候总说忙:忙事业,忙人际应酬,却总是忽略孩子在我们的忙碌中正一天天长大。

用你3年的付出,换孩子的30年,值得吗?

都说三岁看八十!孩子最初的三年,是性格行为和各种价值观形成时期。如果这个时候我们再因为忙而没有好好陪伴教育孩子,那孩子到了而立之年还是要你操心。

不管你的事业有多成功,一个不成器的孩子,足以让你的晚年惨淡。

用你3年的付出,换孩子的30年,值得吗?

我们镇上有个事业成功的中年人,五十好几临退休,大家叫他老王。老王在国家事业单位工作,听说升到现在这个职位时他才三十几岁,正是意气风发的有为青年,人人都投以羡慕的目光。老王工作尽责尽职,而且颇有魄力,手底下的一班人都听他号令,他所在单位取得的成绩足以让老百姓竖起大拇指。

年轻时,谁没有一颗事业心,总觉得全身心投入工作都不够。珠联璧合,老王的妻子是也是公职人员。他们的孩子小王幸福地出生在这样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当大家都以为小王也会如他的父母那般时,小王却出乎意料的接到老师的各种投诉。

老王夫妻两一直忙于工作,早出晚归,小王由奶奶帮忙照料着生活起居。小王虽然和父母生活在同一个屋檐,有时候却十天半月没见到父母。奶奶看着孤单一人在家的小王,总是抱怨说,你爸妈赚再多钱,再成功,又有什么用呢?孩子都没陪几天!接到学校老师的投诉,不可一世的老王又怎么能忍受孩子的不优秀?回家没问缘由就是一阵责骂,所谓爱之深责之切,被老王演绎得淋漓尽致。

用你3年的付出,换孩子的30年,值得吗?

孩子的成长不可逆转,你错过了,花再多时间也难以修复。小王没有因为老王的责骂而突然成器。妈妈却总以为孩子长大就好了。小王一年年长大,从刚开始的学习跟不上,发展到了后来的逃课厌学。觉得可能是学习环境不好,老王无奈之下,辗转给孩子换了几所学校。

最后,小王在老王的恨铁不成钢中也长大了,毕业了。虽然小王不优秀,但通过人际关系,和殷实的家底,小王的工作也体面。小王并不能理解一个父亲的恨铁不成钢,放荡不拘的少年,依然无法踏踏实实地工作。

工作辞了,又几次投资生意,但每次三分热度后总是就惨淡收场。老王夫妇想,也许成家了就好了。于是给小王说了门亲事,小王算是成家了。结婚生子,新鲜感过了,小王又不甘于这么平淡的生活。结婚三年多,又开始闹离婚,生意也不做了。老王面对快要三十的儿子,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只能苦口婆心地做着小王的思想工作,一边承担起孙子的教育和生活花费。事业成功的老王,每每说起小王,只能是一声长长的叹息。而乡亲们,再也不羡慕老王了,因为他这么成功却有个不成器的孩子!

用你3年的付出,换孩子的30年,值得吗?

回到英国那两大家族的故事,我们知道这是家庭教育造成的。老王夫妇之前一直忙于事业,而忽略了孩子的教育。孩子的观念形成了,却由不得你想改变就改变。教育孩子不是说要我们放弃工作,一门心思扑在孩子身上,但也绝对不能拿事业忙碌来牺牲孩子的教育。既然生了,就要负责。小王虽然不至于像珠克家族的后代一样,但也足够让老王的晚年操心不已。

我们不难猜想,如果珠克家族的婴儿被爱德华家族抱养,或者被我们任何一个注重教育的普通家庭抱养,也一定不会发展成这个模样。一个家庭最初灌输给孩子的是非观念,善恶标准,为人原则,将影响他的一生。

在孩子成长的最初三年,多花点时间用在教育上吧。为了孩子积极向上地成长,你会发现这真的值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